一种带高温除尘的矿热余热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47692发布日期:2023-10-25 18:05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高温除尘的矿热余热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余热利用,具体为一种带高温除尘的矿热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1、工业硅矿热炉排烟口的烟气温度较高,烟气中的余热利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工业硅矿热炉排烟口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无定型微硅粉,微硅粉尺寸小于1μm,平均直径为0.4~0.5μm,粉尘含量~2.5g/nm3。微硅粉具有粉尘细、比表面积大、易静电吸附等特点,极易粘附在余热利用系统的受热面上,且积灰清理非常困难,并且常规的余热利用系统采用中温或低温除尘,不适用于高温环境,导致烟气余热利用效率低、投资大、系统能耗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高温除尘的矿热余热利用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具体是这样的:一种带高温除尘的矿热余热利用系统,与工业硅矿热炉配合使用,包括余热锅炉,还包括高温除尘器和换热组件;

3、所述高温除尘器的入口与所述工业硅矿热炉的排烟口连通,所述高温除尘器的出口与所述余热锅炉的入口连通,所述高温除尘器内安装有金属膜和/或陶瓷膜;

4、所述换热组件用于吸收所述余热锅炉内部的热量。

5、进一步地,还包括冷风调节组件,所述冷风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高温除尘器的入口处的烟气温度,所述冷风调节组件包括冷风管和自动调节门,所述冷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高温除尘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冷风管的第二端与冷风设备的出口连通,所述自动调节门安装在所述冷风管上、用于控制所述冷风管的开闭程度,所述自动调节门与外部控制柜电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和节能器,所述过热器、所述蒸发器、所述省煤器和所述节能器均安装在所述余热锅炉的内部。

7、进一步地,所述余热锅炉的出口上安装有引风机,所述引风机与所述外部控制柜电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高温除尘器的入口的内壁上安装有烟温检测器,所述烟温检测器与所述外部控制柜电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高温除尘器的入口处的烟气温度≤750℃。

10、进一步地,所述过热器、所述蒸发器、所述省煤器和所述节能器的受热面均采用h型鳍片管结构或螺旋鳍片管结构。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高温除尘的矿热余热利用系统,使用金属膜或陶瓷作为高温除尘用基材,高温除尘后的烟气中粉尘浓度达到超低排放标准,进入余热锅炉的烟气为无粉尘烟气,因此在余热锅炉就无需再设置清灰装置,并且本系统可用于高温环境,可大幅度提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稳定性、减少换热组件金属耗量、提高余热利用效率等。



技术特征:

1.一种带高温除尘的矿热余热利用系统,与工业硅矿热炉配合使用,包括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温除尘器和换热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高温除尘的矿热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风调节组件,所述冷风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高温除尘器的入口处的烟气温度,所述冷风调节组件包括冷风管和自动调节门,所述冷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高温除尘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冷风管的第二端与冷风设备的出口连通,所述自动调节门安装在所述冷风管上、用于控制所述冷风管的开闭程度,所述自动调节门与外部控制柜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高温除尘的矿热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和节能器,所述过热器、所述蒸发器、所述省煤器和所述节能器均安装在所述余热锅炉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高温除尘的矿热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锅炉的出口上安装有引风机,所述引风机与所述外部控制柜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高温除尘的矿热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除尘器的入口的内壁上安装有烟温检测器,所述烟温检测器与所述外部控制柜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高温除尘的矿热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除尘器的入口处的烟气温度≤75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高温除尘的矿热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热器、所述蒸发器、所述省煤器和所述节能器的受热面均采用h型鳍片管结构或螺旋鳍片管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高温除尘的矿热余热利用系统,与工业硅矿热炉配合使用,包括余热锅炉,还包括高温除尘器和换热组件;所述高温除尘器的入口与所述工业硅矿热炉的排烟口连通,所述高温除尘器的出口与所述余热锅炉的入口连通,所述高温除尘器内安装有金属膜和/或陶瓷膜;所述换热组件用于吸收所述余热锅炉内部的热量。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高温除尘的矿热余热利用系统,在余热锅炉就无需再设置清灰装置,并且本系统可用于高温环境,可大幅度提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稳定性、减少换热组件金属耗量、提高余热利用效率等。

技术研发人员:黄卫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