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风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60441发布日期:2023-04-20 03:22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风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燃烧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风发生器。


背景技术:

1、目前,国内关于焚烧产生的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大多采用sncr+scr的联合脱硝措施;sncr一般都是在炉膛的高温段进行脱除;而scr的反应温度区间相对较低;受危废烧烧行业技术规范及锂电池行业含盐物料所致;进入scr的烟气需先进行脱酸处理;经脱酸后的烟气在经升温后进入scr反应器脱硝处理;一般升温都是采用热风炉及清洁燃料对烟气进行直接升温至scr所需的合理的温度。

2、传统的热风炉是将燃烧器直接安装在热风炉内;烟气进入热风炉后通过燃烧器对烟气的直接加热使烟气温度由60℃左右提升至220℃左右;此过程中由于燃烧器受220℃出口烟气温度限制;燃料受进入预热烟气的干扰不能充分燃烧导致烟气中的一氧化碳超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风发生器。

2、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将燃烧室外设置混合室,在对低温烟气升温至scr脱硝所需温度时,可以使燃烧器燃烧充分,实现一氧化碳达标排放。

3、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4、一种热风发生器,包括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燃烧器布置在内筒体上,内筒体内腔为燃烧室,燃烧器布置内筒体前端、内筒体后端设有封闭的端板,内筒体外布置有外筒体,内筒体前端固定在外筒体前端处,内筒体后端位于外筒体内,外筒体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形成混合室,外筒体上设有与混合室连通的待预热烟气进口以及混合烟气出口,内筒体上设有若干将燃烧室与混合室连通的烟气通道。

5、燃烧器工作,燃烧室内产生的高温烟气从烟气通道进入混合室内;待预热烟气进口通入待预热烟气,高温烟气与待预热烟气混合,燃烧器燃烧不受待预热烟气的影响,燃烧更加充分,降低混合烟气中的一氧化碳达标含量。

6、作为优选,外筒体上布置有测温孔。用于探测混合烟气的温度。

7、作为优选,燃烧室外周布置有若干导流板,导流板位于烟气通道与待预热烟气进口之间。通过导流板进行导流,将待预热烟气导向烟气通道处,与烟气通道处的烟气进行混合。

8、作为优选,烟气通道布置在内筒体的端板和内筒体的壁体上,壁体上的烟气通道沿内筒体周向均布,端板上的烟气通道绕着端板圆心均布。燃烧室内的高温烟气能通过烟气通道均匀从内筒体上散出,使热量不集中在局部区域。

9、作为优选,导流板沿内筒体外周均布,导流板的延伸方向沿内筒体外周切线方向,导流板朝内筒体的端板侧倾斜,导流板与内筒体的倾斜角是30°。待预热烟气更易形成旋流,延长待预热烟气与烟气通道出来的高温烟气混合时间,混合更加充分。

10、作为优选,外筒体上设有观察口,观察口处设有耐高温玻璃。通过观察口可以检视外筒体内的情况。

11、作为优选,内筒体包括外部的罩壳以及罩壳内侧的衬里。衬里具有耐火、保温的特性,延长内筒体的使用寿命。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中将燃烧室外设置混合室,可以使燃烧器燃烧充分,实现一氧化碳达标排放。

1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导流板进行导流,将待预热烟气导向烟气通道处,与烟气通道处的烟气进行混合。



技术特征:

1.一种热风发生器,包括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燃烧器布置在内筒体上,内筒体内腔为燃烧室,燃烧器布置内筒体前端、内筒体后端设有封闭的端板,内筒体外布置有外筒体,内筒体前端固定在外筒体前端处,内筒体后端位于外筒体内,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形成混合室,外筒体上设有与混合室连通的待预热烟气进口以及混合烟气出口,内筒体上设有若干将燃烧室与混合室连通的烟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外筒体上布置有测温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发生器,其特征在于,燃烧室外周布置有若干导流板,导流板位于烟气通道与待预热烟气进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风发生器,其特征在于,烟气通道布置在内筒体的端板和内筒体的壁体上,壁体上的烟气通道沿内筒体周向均布,端板上的烟气通道绕着端板圆心均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风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导流板沿内筒体外周均布,导流板的延伸方向沿内筒体外周切线方向,导流板朝内筒体的端板侧倾斜,导流板与内筒体的倾斜角是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外筒体上设有观察口,观察口处设有耐高温玻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内筒体包括外部的罩壳以及罩壳内侧的衬里。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热风发生器,包括燃烧器,燃烧器布置在内筒体上,内筒体内腔为燃烧室,燃烧器布置内筒体前端、内筒体后端设有封闭的端板,内筒体外布置有外筒体,内筒体前端固定在外筒体前端处,内筒体后端位于外筒体内,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形成混合室,外筒体上设有与混合室连通的待预热烟气进口以及混合烟气出口,内筒体上设有若干将燃烧室与混合室连通的烟气通道。本技术中本技术中将燃烧室外设置混合室,可以使燃烧器燃烧充分,实现一氧化碳达标排放。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东,陆杏军,张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道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