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罩组件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92134发布日期:2023-07-25 19:01阅读:22来源:国知局
聚能罩组件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燃气灶具,例如涉及一种聚能罩组件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1、目前,家用燃气灶的热效率(锅具实际吸收的热量与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的比)普遍较低,为63%-65%左右。而家用燃气灶的功率一般为4.2kw,用户实际烹饪得到的功率为4.2*63%=2.6kw,用户烹饪时锅具获得的热量太低,无法满足中式爆炒对于火力的需求,因此需要增加聚能装置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2、相关技术中,燃气灶的聚能罩会采用单层金属片的形式,将高温火焰及烟气与底部二次空气通道隔开,同时聚能罩采用内凹的结构,增加高温烟气的提留时间,使得高温烟气在聚能罩内部进行二次燃烧、换热。同时聚能罩内凹表面受热后也可以对锅底进行辐射换热。或者聚能罩为双层结构,理论上利用两层之间的空气降低上层与下层的传热。

3、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4、相关技术中的燃气灶,支爪一般穿过聚能罩后与底脚相连接,这样使得支爪的热量会传递给底脚,底脚会将热量再向下传递至承液盘或者玻璃面板,承液盘或者玻璃面板受热后与周围空气换热较多,燃气灶提效效果不明显。

5、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聚能罩组件及燃气灶,以提高燃气灶的能效

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聚能罩组件,所述聚能罩组件包括:聚能罩;底脚,位于所述聚能罩的下方;支爪组件,位于所述聚能罩的上方,并贯穿所述聚能罩后与所述底脚相连接;其中,所述支爪组件与所述底脚通过紧固件相连接,且所述支爪组件的下端与所述底脚之间存在间隙。

4、可选地,所述底脚的上壁面向下凹陷形成凹槽,所述支爪组件的下端部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支爪组件的下端部与所述凹槽的底面存在第一间隙,所述间隙包括所述第一间隙。

5、可选地,所述支爪组件的下端的外周壁与所述凹槽的内周壁存在第二间隙,所述间隙包括所述第二间隙。

6、可选地,所述第二间隙呈环形。

7、可选地,所述底脚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贯穿所述底脚,所述支爪组件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紧固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二螺孔之间,以实现所述底脚与所述支爪组件的连接。

8、可选地,所述聚能罩包括下罩,所述底脚设有限位部,所述下罩设有限位配合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配合部相配合时,所述底脚与所述下罩限制转动。

9、可选地,所述限位部包括凸起柱和限位孔中的一个,所述限位配合部包括所述凸起柱和所述限位孔中的另一个。

10、可选地,所述支爪组件包括:支爪,位于所述聚能罩的上方;套筒,连接在所述支爪与所述底脚之间。

11、可选地,所述套筒的材质与所述支爪的材质不同;和/或所述套筒的材质与所述底脚的材质不同。

12、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聚能罩组件。

1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聚能罩组件及燃气灶,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4、支爪组件位于聚能罩的上方,能够支撑锅具,以保证锅具与燃气灶的燃烧器之间具有空隙,保证燃烧器燃烧的一次空气的补给。支爪组件贯穿聚能罩后与底脚相连接,能够提高支爪的连接稳定性。其中,支爪组件的下端与底脚之间存在间隙,且支爪组件与底脚通过紧固件实现连接。这样能够减少支爪组件与底脚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支爪组件向底脚传递的热量,进一步减少底脚向下传递的热量。

15、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聚能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罩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能罩组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能罩组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罩组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罩组件,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能罩组件,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能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爪组件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能罩组件,其特征在于,

10.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聚能罩组件。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燃气灶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聚能罩组件及燃气灶。所述聚能罩组件包括:聚能罩;底脚,位于所述聚能罩的下方;支爪组件,位于所述聚能罩的上方,并贯穿所述聚能罩后与所述底脚相连接;其中,所述支爪组件与所述底脚通过紧固件相连接,且所述支爪组件的下端与所述底脚之间存在间隙。本申请能够减少支爪组件与底脚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支爪组件向底脚传递的热量,进一步减少底脚向下传递的热量。

技术研发人员:苑善通,方松青,贺立军,马晨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