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温度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07016发布日期:2023-04-29 20:54阅读:30来源:国知局
室内空气温度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地源热泵,特别地,涉及一种室内空气温度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常采用空调作为室内空气温度调节装置,但是空调的耗电量大,不利于节能。另外,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水地源热泵系统调节室内空气温度,在高温季节将空气的温度储存在浅地层土壤中,低温季节再将浅地层土壤中的热能调用出来,但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土壤以及水中的低品位热能不足以满足室内调节温度的需求,换热效果较差;同时,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地埋管道系统与地下土壤进行了长时间的热量交互,会导致土壤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更加难以满足室内换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空气温度调节系统,以解决现有水地源热泵系统存在的换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室内空气温度调节系统,包括送风系统、进风管、第一支路风管、出风管、水循环系统、第二支路风管和水源热泵机组,所述送风系统用于送入室外空气,所述进风管与所述送风系统连接,所述出风管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支路风管和所述第二支路风管与所述进风管连接,所述出风管与室内连通,所述第一支路风管的至少部分埋入浅地层中,所述水源热泵机组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路风管上,用于加热第二支路风管内流通的空气,所述水循环系统的至少部分管路埋入浅地层中,用于吸收浅地层土壤中的低品位热能后与所述水源热泵机组进行换热,所述第一支路风管上设置有第一支路进风阀,所述第二支路风管在所述水源热泵机组的前方设置有第二支路进风阀;

3、在需要对室外空气进行降温时,控制所述第一支路进风阀开启、所述第二支路进风阀关闭,室外高温空气通过埋在浅地层中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支路风管与土壤进行换热,降温后的空气经所述出风管送入室内;在需要对室外空气进行升温时,控制所述第一支路进风阀关闭、所述第二支路进风阀开启,并控制所述水循环系统和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开始工作,所述水循环系统的循环水吸收浅地层土壤中的低品位热能后与所述水源热泵机组的冷媒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冷媒对所述第二支路风管内流通的低温空气进行加热,升温后的空气经所述出风管送入室内。

4、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管还通过第三支路风管与所述进风管连接,所述第三支路风管上设置有第三支路阀,在需要对室内进行换气时,控制所述第一支路进风阀和所述第二支路进风阀关闭、所述第三支路阀开启,室外空气经所述进风管、所述第三支路风管、所述出风管送入室内。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路风管包括地上风管和地埋风管,所述地埋风管在浅地层内呈蛇形分布。

6、进一步地,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导管,所述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装置通过所述导管依次首尾连接,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路风管上。

7、进一步地,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水泵和水管,所述水泵通过所述水管与所述蒸发器首尾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水管部分埋入浅地层中且呈蛇形分布。

9、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送风系统、第一支路进风阀、水循环系统、水源热泵机组、第二支路进风阀电性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和室内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送风系统、第一支路进风阀、水循环系统、水源热泵机组、第二支路进风阀的工作状态,以实现温度反馈调节。

11、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风管内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出风口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出风口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述送风系统、第一支路进风阀、水循环系统、水源热泵机组、第二支路进风阀的工作状态。

12、进一步地,所述送风系统包括用于将室外空气加压输入的加压输送装置和用于对加压输入的室外空气进行过滤处理的过滤器,所述加压输送装置与所述过滤器串联连接。

1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

14、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温度调节系统,通过并联的第一支路风管和第二支路风管以形成了两条相互独立的送风管路,并在第二支路风管上设置水源热泵机组对流通的空气进行加热。当需要对室外空气进行降温时,控制室外空气仅在第一支路风管中流通,通过埋在浅地层中的第一支路风管与土壤进行热交换,将空气中的热量存储在土壤中。而当需要对室外空气进行加热时,控制室外空气仅在第二支路风管中流通,通过水循环系统中的循环水吸收浅地层土壤中的低品位热能后与所述水源热泵机组的冷媒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冷媒对所述第二支路风管内流通的低温空气进行加热。通过水循环系统中的循环水吸收浅地层土壤中的低品位热能,即使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土壤温度基本上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并且还通过水源热泵机组提供附加热量对低温空气进行加热,有效弥补了土壤中低品位热能不足的问题,改善了换热效果。

15、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室内空气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系统(1)、进风管(2)、第一支路风管(3)、出风管(6)、水循环系统(7)、第二支路风管(8)和水源热泵机组(9),所述送风系统(1)用于送入室外空气,所述进风管(2)与所述送风系统(1)连接,所述出风管(6)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支路风管(3)和所述第二支路风管(8)与所述进风管(2)连接,所述出风管(6)与室内连通,所述第一支路风管(3)的至少部分埋入浅地层中,所述水源热泵机组(9)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路风管(8)上,用于加热第二支路风管(8)内流通的空气,所述水循环系统(7)的至少部分管路埋入浅地层中,用于吸收浅地层土壤中的低品位热能后与所述水源热泵机组(9)进行换热,所述第一支路风管(3)上设置有第一支路进风阀(4),所述第二支路风管(8)在所述水源热泵机组(9)的前方设置有第二支路进风阀(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6)还通过第三支路风管(12)与所述进风管(2)连接,所述第三支路风管(12)上设置有第三支路阀(13),在需要对室内进行换气时,控制所述第一支路进风阀(4)和所述第二支路进风阀(10)关闭、所述第三支路阀(13)开启,室外空气经所述进风管(2)、所述第三支路风管(12)、所述出风管(6)送入室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风管(3)包括地上风管(301)和地埋风管(302),所述地埋风管(302)在浅地层内呈蛇形分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热泵机组(9)包括蒸发器(901)、压缩机(902)、冷凝器(903)、节流装置(904)和导管(905),所述蒸发器(901)、压缩机(902)、冷凝器(903)和节流装置(904)通过所述导管(905)依次首尾连接,所述冷凝器(903)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路风管(8)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空气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系统(7)包括水泵(701)和水管(702),所述水泵(701)通过所述水管(702)与所述蒸发器(901)首尾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空气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702)部分埋入浅地层中且呈蛇形分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14),所述控制模块(14)与所述送风系统(1)、第一支路进风阀(4)、水循环系统(7)、水源热泵机组(9)、第二支路进风阀(10)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空气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14)包括控制器(1401)和室内温度传感器(1402),所述控制器(1401)与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1402)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1402)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送风系统(1)、第一支路进风阀(4)、水循环系统(7)、水源热泵机组(9)、第二支路进风阀(10)的工作状态,以实现温度反馈调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空气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1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风管(6)内并与所述控制器(1401)电性连接的出风口温度传感器(1403),所述控制器(1401)用于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1402)和所述出风口温度传感器(1403)的检测结果控制述送风系统(1)、第一支路进风阀(4)、水循环系统(7)、水源热泵机组(9)、第二支路进风阀(10)的工作状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系统(1)包括用于将室外空气加压输入的加压输送装置(101)和用于对加压输入的室外空气进行过滤处理的过滤器(102),所述加压输送装置(101)与所述过滤器(102)串联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空气温度调节系统,其通过并联的第一支路风管和第二支路风管以形成了两条相互独立的送风管路,并在第二支路风管上设置水源热泵机组对流通的空气进行加热。当需要对室外空气进行降温时,控制室外空气仅在第一支路风管中流通,通过埋在浅地层中的第一支路风管与土壤进行热交换,将空气中的热量存储在土壤中。而当需要对室外空气进行加热时,控制室外空气仅在第二支路风管中流通,通过水循环系统中的循环水吸收浅地层土壤中的低品位热能后与所述水源热泵机组的冷媒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冷媒对所述第二支路风管内流通的低温空气进行加热,有效弥补了土壤中低品位热能不足的问题,改善了换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香,廖金军,刘见远,王卫强,刘金书,沈欢,田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6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