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新型热交换器的电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96300发布日期:2023-05-17 16:24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新型热交换器的电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取暖器领域。


背景技术:

1、电取暖器是以电为能源进行加热供暖的设备,其中一种常见的是通过电热灯的热辐射作为热源的热风式取暖器,其包括吹风模块以及装有电热灯管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具有风道与吹风模块对接,电热灯管设置在风道内并在风道内辐射在风道壁面上,通过壁面之间不断反射产生热量,吹风模块卷风吹入风道并带走风道壁面上的热量吹出形成热风。但目前,上述热风式取暖器由于电热灯管的光源会在风道内不集中地散射到风道的所有壁面上,导致加热很慢,且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电热灯的部分辐射热会从进出风口照射出去,且通过壁面将辐射热反射形成的热量也会直接从进出风口散出,大量辐射热量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新型热交换器的电取暖器。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具有新型热交换器的电取暖器,包括机壳、机壳内的热交换器和吹风模块,所述吹风模块包括叶轮和叶轮机座,热交换器包括与叶轮机座对接的风道壳体以及置于风道壳体内的发热模块,所述发热模块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发热灯管以及位于两侧平行布置的包围板,两条包围板按风道壳体的出风方向前后排布,两条发热灯管分别布置在相邻包围板内,两条包围板相对的一侧设有敞口且两者之间形成发热源区域。

4、所述热交换器和吹风模块布置于机壳下部,所述机壳下部设有与所述风道壳体对接的出风口。

5、所述风道壳体底壁低于所述出风口,风道壳体底壁末端弯折与所述出风口底部边缘接合。

6、所述风道壳体底壁始端弯折与所述叶轮机座(32)的排风口底部边缘接合。

7、所述包围板敞口相对的另一侧壁面呈“v”型布置,两侧包围板对称设置,其尖角位靠外布置。

8、所述包围板的上下侧壁分别包裹有加厚层。

9、所述叶轮机座包括容置所述叶轮的罩体,罩体端部设置有驱动所述叶轮的电机。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包围板分别将两个发热灯管包围在内,辐射热不断在包围板内的狭小空间内反射,使包围板在辐射下快速升温变成发热体,两个包围板根据气流方向前后排布,气流掠过包围板外表面即可带走热量吹出,快速形成热风,同时,两个包围板相对的一侧敞口使发热灯管对置,两个发热灯管同时对两个包围板之间的区域进行加热,并且在气流掠过包围板上方和下方时,使中部的发热源区域形成负压,将包围板内表面的热量吸出与气流混合形成热风,使热交换器能够大大提高发热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包围板将发热灯管包围在内,将发热灯管的辐射热限制在包围板内,有效减少辐射热的流失,并减少热辐射对出风口处的温升,另外还可以使风道壳体的结构得到解放,进而设计出更多功能性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新型热交换器的电取暖器,包括机壳(1)、机壳(1)内的热交换器(2)和吹风模块(3),所述吹风模块(3)包括叶轮(31)和叶轮机座(32),热交换器(2)包括与叶轮机座(32)对接的风道壳体(21)以及置于风道壳体(21)内的发热模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模块(4)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发热灯管(41)以及位于两侧平行布置的包围板(42),两条包围板按风道壳体(21)的出风方向前后排布,两条发热灯管(41)分别布置在相邻包围板(42)内,两条包围板相对的一侧设有敞口且两者之间形成发热源区域(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2)和吹风模块(3)布置于机壳(1)下部,所述机壳(1)下部设有与所述风道壳体(21)对接的出风口(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壳体(21)底壁低于所述出风口(11),风道壳体(21)底壁末端弯折与所述出风口(11)底部边缘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壳体(21)底壁始端弯折与所述叶轮机座(32)的排风口底部边缘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围板(42)敞口相对的另一侧壁面呈“v”型布置,两侧包围板对称设置,其尖角位靠外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围板(42)的上下侧壁分别包裹有加厚层(4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机座(32)包括容置叶轮(31)的罩体(321),罩体(321)端部设置有驱动所述叶轮(31)的电机(32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新型热交换器的电取暖器,包括机壳、热交换器和吹风模块,热交换器包括风道壳体以及置于风道壳体内的发热模块,发热模块包括两根发热灯管以及两条包围板,两条包围板按风道壳体的出风方向前后排布,两条发热灯管分别布置在相邻包围板内,辐射热不断在包围板内的狭小空间内反射快速升温,两条包围板相对的一侧设有敞口且两者之间形成发热源区域,两个发热灯管同时对发热源区域进行加热,在气流掠过包围板上下两侧时,将包围板内表面的热量吸出与气流混合形成热风;另一方面,通过包围板将发热灯管包围在内,将发热灯管的辐射热限制在包围板内,减少热辐射对出风口处的温升,另外还使风道壳体能够设计出更多功能性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何伟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门市联晟五金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