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48486发布日期:2023-04-26 09:36阅读:58来源:国知局
空冷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冷器。


背景技术:

1、管片式空冷器作为一种增压空气冷却器,广泛的应用在各种增压发动机上;其工作原理为高温增压空气流散经散热片,将热量通过对流作用传递给冷却管外壁,然后经过管外壁的导热作用传给管内壁,再由管内冷却水的对流作用把热量带走,以完成换热过程。

2、现有技术中,管片式空冷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冷却管、散热片、侧板、管板、端盖和各种密封部件等;冷却管由胀管器将自身的两端分别紧紧地胀接到对应的管板上,散热片通过胀管器与冷却管外壁贴合,端盖、管板和侧板依次采用螺栓紧固连接;冷却管一端的端盖与管板形成进水室,冷却管另一端的端盖与管板形成出水室。

3、管片式空冷器在运行过程中,被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空气加热后自身温度升高。由于冷却管两端被胀死在管板上,两端的管板通过螺栓和侧板紧固连接,导致冷却管温升后无法自由伸缩,产生一定的热应力。由于热胀冷缩,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冷却管容易破裂,冷却管与管板的密封处容易失效,从而影响空冷器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冷器,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冷却管两端通过管板与侧板固定连接而无法自由伸缩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空冷器,包括壳体、冷却管组、第一端盖和移动端盖;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盖连接,并形成外腔室;所述移动端盖设置在所述外腔室内;

4、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固定管板和移动管板;所述壳体本体包括相对应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移动管板与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一端可移动连接,所述固定管板与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5、所述移动端盖与所述移动管板固定连接,并形成内腔室;

6、所述冷却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内;所述冷却管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管板和所述移动管板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管组分别穿过所述固定管板和所述移动管板,且所述冷却管组与所述内腔室连通。

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移动端盖设置有与所述内腔室连通的内腔排介质装置;所述内腔排介质装置穿过并伸出所述第一端盖。

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内腔排介质装置包括排介质本体和密封垫件;

9、所述排介质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移动端盖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并伸出所述第一端盖;所述排介质本体的另一端可拆装连接有堵头;所述排介质本体具有连通所述内腔室的内腔排介质通孔,所述堵头与所述内腔排介质通孔配合;

10、所述密封垫件外套在所述排介质本体上,且所述密封垫件与所述第一端盖远离所述外腔室的一面固定连接;

11、所述密封垫件与所述排介质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一排介质密封圈;

12、所述密封垫件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设置有第二排介质密封圈,且所述第二排介质密封圈位于所述排介质本体的外周。

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排介质本体在所述内腔排介质通孔上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与所述堵头可拆装连接;

14、所述螺套的硬度大于所述排介质本体的硬度;

15、所述堵头为螺栓。

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端盖设置有与所述外腔室连通的外腔排介质通孔;所述外腔排介质通孔连接有外腔排介质堵件;

17、所述外腔排介质堵件为螺栓。

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冷却管组内部和所述内腔室用于第一介质的流动;所述冷却管组外部、所述固定管板和所述移动管板之间形成用于第二介质流动的第二介质腔室;

19、所述移动端盖与所述移动管板设置有移动通孔;所述移动通孔贯穿所述移动端盖和所述移动管板,并连通所述外腔室与所述第二介质腔室。

2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移动端盖的外周面设置有减震槽,所述减震槽内设置有减震圈,且部分所述减震圈凸出于所述减震槽;

21、所述减震圈与所述第一端盖抵接或者间隙配合;所述减震圈被配置为能够随所述移动端盖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盖移动。

2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端盖的内周面设置有倒角槽;所述倒角槽延伸至所述第一端盖的靠近所述壳体的端面。

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的空冷器,还包括第二端盖;所述壳体包括与第一端相对应的第二端;

24、所述壳体本体、所述固定管板和所述第二端盖依次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壳体本体和所述第二端盖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固定管板和所述第二端盖固定连接;

25、所述固定管板与所述第二端盖形成第二端盖腔室;所述冷却管组与所述第二端盖腔室连通。

2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内腔室和/或所述第二端盖腔室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档件,所述隔档件将所述内腔室或所述第二端盖腔室分隔为互不连通的子腔室,每个所述子腔室均与所述冷却管组相对应的若干个冷却管连通,以能够令所述冷却管组内流动的第一介质呈折线形流动;

27、部分或者全部所述内腔室的子腔室连通有内腔排介质装置。

2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29、本发明提供的空冷器,通过在壳体与第一端盖形成的外腔室内设置移动端盖,且移动端盖与移动管板固定连接,移动管板与冷却管组固定连接,以使移动端盖和移动管板能够同时随冷却管组的伸缩而在外腔室内相对于壳体本体自由移动。在空冷器处于高温高压工作环境中运行时,冷却管组可以自由的伸缩,避免或者减少了冷却管组在运行时产生热应力,极大提高了冷却管组的使用寿命,以及避免或者降低因热胀冷缩而导致的冷却管组与固定管板、移动管板之间密封失效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冷器的使用寿命。

30、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空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冷却管组、第一端盖和移动端盖;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盖连接,并形成外腔室;所述移动端盖设置在所述外腔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端盖设置有与所述内腔室连通的内腔排介质装置;所述内腔排介质装置穿过并伸出所述第一端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排介质装置包括排介质本体和密封垫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介质本体在所述内腔排介质通孔上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与所述堵头可拆装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空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设置有与所述外腔室连通的外腔排介质通孔;所述外腔排介质通孔连接有外腔排介质堵件;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空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组内部和所述内腔室用于第一介质的流动;所述冷却管组外部、所述固定管板和所述移动管板之间形成用于第二介质流动的第二介质腔室;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空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端盖的外周面设置有减震槽,所述减震槽内设置有减震圈,且部分所述减震圈凸出于所述减震槽;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空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的内周面设置有倒角槽;所述倒角槽延伸至所述第一端盖的靠近所述壳体的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冷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端盖;所述壳体包括与第一端相对应的第二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室和/或所述第二端盖腔室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档件,所述隔档件将所述内腔室或所述第二端盖腔室分隔为互不连通的子腔室,每个所述子腔室均与所述冷却管组相对应的若干个冷却管连通,以能够令所述冷却管组内流动的第一介质呈折线形流动;


技术总结
一种空冷器,涉及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冷却管组、第一端盖和移动端盖;壳体的第一端与第一端盖连接,并形成外腔室;移动端盖设置在外腔室内;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固定管板和移动管板;壳体本体包括相对应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移动管板与壳体本体的第一端可移动连接,固定管板与壳体本体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移动端盖与移动管板固定连接,并形成内腔室;冷却管组设置在壳体本体内;冷却管组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管板和移动管板固定连接,冷却管组分别穿过固定管板和移动管板,且冷却管组与内腔室连通。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冷器,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冷却管两端通过管板与侧板固定连接而无法自由伸缩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杭军,杨康顺,胡永明,曹宇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