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接入地热井口余热回收利用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55547发布日期:2023-06-28 06:56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孔接入地热井口余热回收利用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地热回收利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孔接入地热井口余热回收利用管道。


背景技术:

1、地热井再通过管道对热量进行传输时,无法避免的就是热量的散失,因此很多的管道都有对散失热量回收的结构,可是回收的热量大部分也都是进行再次传输,这样又会造成热量的散失,利用价值较低,可是井口处往往都是土壤对管道进行固定,长期下雨会使管道周围的土壤松软,并导致地面下陷,下陷后管道会受到土壤压迫发生倾斜,甚至变形,大大提高后期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孔接入地热井口余热回收利用管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多孔接入地热井口余热回收利用管道,其包括热井管组和热量回收机构,所述热井管组包括地热管和回收管,所述回收管套设置在地热管外,所述热井管组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与地热管和回收管一体连接,其中:地热管内形成地热通道;地热管和回收管之间形成回收通道,所述顶盖的顶部设置有传输管体,所述热量回收机构设置在回收管的外部,用于将回收通道内回收的热量向外输出,所述回收管的外部还设置有雨水回收机构,所述雨水回收机构包括收集管和集雨组件,所述收集管设置在回收管外,所述收集管与回收管固定连接,二者之间形成收集腔室,所述集雨组件在收集管的外围设置有多个,多个收集管对雨水形成多孔收集,收集的雨水存储在收集腔室内,并通过热量回收机构向外输出的热量对土壤内的水进行蒸发。

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量回收机构包括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在回收管外设置有多个,多个加热管的底端均与回收通道连通,所述加热管外设置有负压泵,所述加热管的顶部设置有加热盘,所述加热盘用于将加热管内的热量输出至土壤内。

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雨组件包括引流管和集雨管,所述集雨管设置在引流管的外侧,用于对土壤内的水流进行收集,引流管和集雨管在底部交汇,并在交汇处设置连接管,所述顶盖的顶部开设有集雨槽,所述集雨槽内对应引流管的位置开设有管孔,所述引流管插入管孔与集雨槽连通。

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雨管的顶部设置有过滤柱,所述过滤柱为顶部半径小的圆台结构,所述过滤柱的顶部设置有滤网。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雨槽内设置有多个滤环,所述滤环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开槽。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盖的内对应收集腔室的位置开设有多个汇集槽,所述传输管体包括传输管部和汇集管部,所述汇集管部设置在传输管部的底部,所述汇集管部在传输管部内径的基础上向外扩张,扩张后在汇集槽的顶部形成汇集腔。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地热管的外围交错设置有多个放热翅板。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雨管外延其设置路径方向设置有多个外盘,所述加热盘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环槽。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1、1、该多孔接入地热井口余热回收利用管道中,利用集雨组件对雨水进行收集,并通过多个收集管实现多孔的收集,收集的雨水存储在收集腔室内,并且通过雨水的收集,外加上热量回收机构向外输出的热量,可以有效减少顶盖周围土壤的含水量。

12、2、该多孔接入地热井口余热回收利用管道中,收集管内的水受到回收管传导出的热量进行蒸发,形成的蒸汽携带热量进入汇集槽,再由汇集槽进入汇集腔,通过汇集腔与地热通道传输的地热能汇集,从而实现热能的进一步回收,也保证收集腔室内始终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存储雨水。

13、3、该多孔接入地热井口余热回收利用管道中,受到负压泵的作用回收通道内的热量能够进行快速流通,这样通过回收管的传导,使收集腔室内的雨水受热更加均匀。

14、4、该多孔接入地热井口余热回收利用管道中,加热管内的热量通过加热盘上的环槽输出出来,然后对外盘进行加热,利用外盘扩大热量传导的范围,进步增大土壤内雨水蒸发的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孔接入地热井口余热回收利用管道,其包括热井管组(100)和热量回收机构(200),所述热井管组(100)包括地热管(110)和回收管(120),所述回收管(120)套设置在地热管(110)外,所述热井管组(100)还包括顶盖(130),所述顶盖(130)与地热管(110)和回收管(120)一体连接,其中:地热管(110)内形成地热通道(110a);地热管(110)和回收管(120)之间形成回收通道(120a),所述顶盖(130)的顶部设置有传输管体(140),所述热量回收机构(200)设置在回收管(120)的外部,用于将回收通道(120a)内回收的热量向外输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管(120)的外部还设置有雨水回收机构(300),所述雨水回收机构(300)包括收集管(310)和集雨组件(320),所述收集管(310)设置在回收管(120)外,所述收集管(310)与回收管(120)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管(310)与回收管(120)之间形成收集腔室(310a),所述集雨组件(320)在收集管(310)的外围设置有多个,多个收集管(310)对雨水形成多孔收集,收集的雨水存储在收集腔室(310a)内,并通过热量回收机构(200)向外输出的热量对土壤内的水进行蒸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接入地热井口余热回收利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回收机构(200)包括加热管(210),所述加热管(210)在回收管(120)外设置有多个,多个加热管(210)的底端均与回收通道(120a)连通,所述加热管(210)外设置有负压泵(220),所述加热管(210)的顶部设置有加热盘(230),所述加热盘(230)用于将加热管(210)内的热量输出至土壤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孔接入地热井口余热回收利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组件(320)包括引流管(321)和集雨管(322),所述集雨管(322)设置在引流管(321)的外侧,用于对土壤内的水流进行收集,引流管(321)和集雨管(322)在底部交汇,并在交汇处设置连接管(324),所述顶盖(130)的顶部开设有集雨槽(131),所述集雨槽(131)内对应引流管(321)的位置开设有管孔(1311),所述引流管(321)插入管孔(1311)与集雨槽(13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孔接入地热井口余热回收利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管(322)的顶部设置有过滤柱(323),所述过滤柱(323)为顶部半径小的圆台结构,所述过滤柱(323)的顶部设置有滤网(323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孔接入地热井口余热回收利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槽(131)内设置有多个滤环(133),所述滤环(133)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开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孔接入地热井口余热回收利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30)的内对应收集腔室(310a)的位置开设有多个汇集槽(132),所述传输管体(140)包括传输管部(141)和汇集管部(142),所述汇集管部(142)设置在传输管部(141)的底部,所述汇集管部(142)在传输管部(141)内径的基础上向外扩张,扩张后在汇集槽(132)的顶部形成汇集腔(142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接入地热井口余热回收利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热管(110)的外围交错设置有多个放热翅板(111)。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孔接入地热井口余热回收利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管(322)外延其设置路径方向设置有多个外盘(3221),所述加热盘(230)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环槽。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地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孔接入地热井口余热回收利用管道。其包括热井管组和热量回收机构,所述热井管组包括地热管和回收管,所述回收管套设置在地热管外,所述热井管组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与地热管和回收管一体连接,所述热量回收机构设置在回收管的外部,用于将回收通道内回收的热量向外输出,所述回收管的外部还设置有雨水回收机构。本发明中利用集雨组件对雨水进行收集,并通过多个收集管实现多孔的收集,收集的雨水存储在收集腔室内,并且通过雨水的收集,外加上热量回收机构向外输出的热量,可以有效减少顶盖周围土壤的含水量。

技术研发人员:窦晓杰,秦留华,王俞文,梁维,武东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窦晓杰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