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集成组件及热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78310发布日期:2023-09-26 22:27阅读:33来源:国知局
热管理集成组件及热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集成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换热部件、配件和第一换热器均固定于流道板,通过流道板的内部通道实现换热部件、配件和第一换热器的连通。流道板的设置使得实现换热部件、配件和第一换热器之间的连通更加简单,但由于流道板需要设置内部通道且需要具有一定的耐压性,因此流道板的体积较大,从而使得集成模块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占用空间较小的热管理集成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热管理集成组件,其包括:第一换热器、换热部件和配件,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厚度方向交替堆叠的多个板片,多个板片包括侧板,所述侧板为所述第一换热器厚度方向的最外侧的板片,所述换热部件和所述配件均与所述侧板远离其他板片的一侧固定连接;

3、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至少一个凹槽,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内相互隔离,所述凹槽位于所述侧板与最靠近所述侧板的板片之间,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多个板片层叠形成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凹槽连通所述配件的内腔和所述换热部件的内腔的一侧,所述换热部件的内腔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流道或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4、本申请中,换热部件和配件均与侧板远离其他板片的一侧固定连接,位于第一换热器内部的凹槽连通换热部件的内腔和换热部件的内腔的一侧,且换热部件的内腔另一侧与第一流道或第二流道连通。相较于相关文件,取消了实现第一换热器、换热部件和配件连通的流道板,减少了零部件数量,使得换热部件、配件和第一换热器可以相互靠近,可减小热管理集成组件的占用空间。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热管理系统,其包括压缩机和上述的热管理集成组件,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6、本申请中,压缩机的入口与第二流道连通,使用上述占用空间较小的热管理集成组件,可减小热管理系统的占用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热管理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换热部件和配件,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厚度方向交替堆叠的多个板片,多个板片包括侧板,所述侧板为所述第一换热器厚度方向的最外侧的板片,所述换热部件和所述配件均与所述侧板远离其他板片的一侧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于最靠近所述侧板的板片,所述凹槽的槽口朝向所述侧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管理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多个板片包括端板、至少两个第一板片、至少一个第二板片和所述侧板,所述端板和所述侧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厚度方向的相反两侧,所述第一板片与所述第二板片沿所述第一换热器厚度方向交替堆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均包括第一孔口、第二孔口、第三孔口及第四孔口,所述第一板片的第一孔口和所述第二板片的第一孔口层叠形成所述第一孔道,所述第一板片的第二孔口和所述第二板片的第二孔口层叠形成所述第二孔道,所述第一板片的第三孔口和所述第二板片的第三孔口层叠形成所述第三孔道,所述第一板片的第四孔口和所述第二板片的第四孔口层叠形成所述第四孔道,所述第一孔道、所述第三孔道及所述第四孔道的一侧开口均位于所述侧板,所述端板封堵所述第一孔道、所述第二孔道、所述第三孔道和所述第四孔道的另一侧开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件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配件包括储液器,所述至少一个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储液器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旁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槽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互隔离,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流道的另一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道包括第一子流道和第二子流道,所述第一子流道、所述第二子流道和所述第四流道在所述第二换热器内相互隔离,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一子流道,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二子流道。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沿所述第二换热器厚度方向堆叠的多个板片,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板片堆叠方向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板片堆叠方向平行或重合。

9.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热管理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件包括第三换热器,所述配件包括膨胀阀,所述至少一个凹槽包括第三凹槽,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膨胀阀位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旁侧;

10.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和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集成组件,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管理集成组件,第一换热器包括位于第一换热器厚度方向的最外侧的侧板,换热部件和配件均与侧板远离其他板片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凹槽在第一换热器内相互隔离,凹槽位于侧板与最靠近侧板的板片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换热器的多个板片层叠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凹槽连通配件的内腔和换热部件的内腔的一侧,换热部件的内腔的另一侧与第一流道或第二流道连通。本申请相较于相关文件,取消了实现第一换热器、换热部件和配件连通的流道板,减少了零部件数量,使得换热部件、配件和第一换热器可以相互靠近,可减小热管理集成组件的占用空间。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

技术研发人员:石海民,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