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部件、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77019发布日期:2023-09-16 18:28阅读:21来源:国知局
转接部件、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换热相关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转接部件、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1、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申请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2、与常规换热器相比,微通道换热器体积小换热系数大,换热效率高,可以满足更高的能效标准需求。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扁管和集流管,扁管两端通常插入集流管内部,与集流管连接,这样集流管的内径需要与扁管宽度适配,扁管越宽,集流管的内径就会越大。微通道换热器的冷媒往往会存在集流管中,冷媒存储量随着集流管内径的增大而增多。目前,为了适应扁管的宽度,冷媒存储量随着集流管内径也较大,这样微通道换热器内的冷媒量较多,会造成冷媒量的浪费,增大成本。同时,扁管内通常设置有多个冷媒通道,冷媒从集流管流向扁管时,扁管内的多个冷媒通道也容易出现冷媒分配不均的问题,进而影响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微通道换热器的冷媒量大、扁管内冷媒分配不均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2、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转接部件包括部件本体,所述部件本体内形成有贯通所述部件本体的两端的通道,所述通道的一端形成扁形接口,所述通道的另一端形成圆形接口;

3、所述通道还包括混合段和缩口段,所述混合段和所述缩口段设置在所述扁形接口和圆形接口之间,且沿所述扁形接口至所述圆形接口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扁形接口、所述混合段、所述缩口段和所述圆形接口沿介质流动方向的中心线共线设置,所述扁形接口的流通截面小于所述混合段的流通截面,所述缩口段的流通截面小于所述圆形接口的流通截面且小于所述混合段的流通截面。

4、根据本申请的转接部件,其可应用于微通道换热器中,其中,扁形接口可以用于与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连接,圆形接口可以与微通道换热器的集流组件连接,通过转接部件将集流组件与扁管连接,集流组件的尺寸不受扁管尺寸的影响,这样集流组件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所需冷媒量进行加工,避免了集流组件内储存过多的冷媒,降低了成本。同时,转接部件上设置有混合段和缩口段,冷媒在缩口段内的流动速度增加,且可以在混合段内进行混合,使得经转接部件流动的冷媒可以较为均匀地分配到扁管的各个冷媒通道内,提高了冷媒在扁管内的分配均匀性,改善了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5、另外,根据本申请的转接部件,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段呈扁形设置。

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缩口段呈圆形设置。

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部件本体包括依次设置并连接的扁形连接部、混合部、缩口部和圆形连接部,所述扁形接口设置于所述扁形接口部,所述混合段设置于所述混合部,所述缩口段设置于所述缩口部,所述圆形接口设置于所述圆形连接部。

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部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之间限定出所述混合段,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呈平板状设置。

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侧壁面向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呈弧形设置,且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凸出。

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段的尺寸满足:2.58≤h*(w+t)/(w*t)≤7.3;

12、其中,h为所述混合段沿所述圆形接口至所述扁形接口的方向的尺寸,w为所述混合段沿第一方向的尺寸,t为所述混合段沿第二方向的尺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于所述圆形接口至所述扁形接口的方向,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段的尺寸还满足:3.53≤[(w*t)/(w+t)]2/g≤7.12;

14、其中,g为所述转接部件需要流入的预设介质流量。

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段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是所述扁形接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的1.0倍至1.2倍,所述混合段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是所述扁形接口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的1.0倍至1.5倍。

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缩口段的尺寸满足:

17、1.25≤d*l/d2≤8;

18、其中,d为所述圆形接口的直径,l为所述缩口段沿所述圆形接口至所述扁形接口的方向的尺寸,d为所述缩口段的直径。

1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形接口的直径为4毫米至10毫米,所述扁形接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为12毫米至32毫米,所述扁形接口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为1.5毫米至4毫米。

2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形接口的直径为5.0毫米、7毫米、7.94毫米或9.52毫米。

2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道还包括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连接于所述扁形接口与所述混合段之间;

22、和/或,所述通道还包括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二过渡段连接于所述混合段与所述缩口段之间;

23、和/或,所述通道还包括第三过渡段,所述第三过渡段连接于所述缩口段与所述圆形接口之间。

24、本申请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

25、扁管;

26、集流组件,所述集流组件具有扁管连接部;

27、本申请第一方面提出的转接部件,所述转接部件的所述圆形接口与所述扁管连接部适配并与所述扁管连接部连接,所述转接部件的所述扁形接口与所述扁管适配并连接。

28、本申请第三方面提出的一种空调器,包括本申请第二方面提出的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特征:

1.一种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部件本体(100),所述部件本体(100)内形成有贯通所述部件本体(100)的两端的通道,所述通道的一端形成扁形接口(111),所述通道的另一端形成圆形接口(1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还包括第一过渡段(115)、第二过渡段(116)和第三过渡段(1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段(112)呈扁形设置,所述缩口段(113)呈圆形设置,所述第一过渡段(115)呈扁形设置,所述第二过渡段(116)呈扁形设置,所述第三过渡段(117)呈圆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本体(100)包括依次设置并连接的扁形连接部(101)、第一过渡部(105)、混合部(102)、第二过渡部(106)、缩口部(103)、第三过渡部(107)和圆形连接部(104),所述扁形接口(111)设置于所述扁形连接部(101),所述第一过渡段(115)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渡部(105),所述混合段(112)设置于所述混合部(102),所述第二过渡段(116)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渡部(106),所述缩口段(113)设置于所述缩口部(103),所述第三过渡段(117)设置于所述第三过渡部(107),所述圆形接口(114)设置于所述圆形连接部(1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部(102)包括第一侧壁(1021)、第二侧壁(1022)、第三侧壁(1023)和第四侧壁(1024),所述第一侧壁(1021)、所述第三侧壁(1023)、所述第二侧壁(1022)和所述第四侧壁(1024)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021)和所述第二侧壁(1022)呈平板状且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三侧壁(1023)和第四侧壁(1024)相对设置,沿所述第一侧壁(1021)面向所述第二侧壁(1022)的方向,所述第三侧壁(1023)与所述第四侧壁(1024)呈弧形设置,且所述第三侧壁(1023)与所述第四侧壁(1024)相互背离凸出,所述第一侧壁(1021)、所述第三侧壁(1023)、所述第二侧壁(1022)和所述第四侧壁(1024)之间限定出所述混合段(1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段(112)的尺寸满足:2.58≤h*(w+t)/(w*t)≤7.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段(112)的尺寸还满足:3.53≤[(w*t)/(w+t)]2/g≤7.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段(112)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尺寸是所述扁形接口(111)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尺寸的1.0倍至1.2倍,所述混合段(112)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尺寸是所述扁形接口(111)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尺寸的1.0倍至1.5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口段(113)的尺寸满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接口(114)的直径为4毫米至10毫米,所述扁形接口(111)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尺寸为12毫米至32毫米,所述扁形接口(111)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尺寸为1.5毫米至4毫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接口(114)的直径为5.0毫米、7毫米、7.94毫米或9.52毫米。

12.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换热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转接部件、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转接部件包括部件本体,部件本体内形成有贯通部件本体的两端的通道,通道的一端形成扁形接口,通道的另一端形成圆形接口;通道还包括混合段和缩口段,混合段和缩口段设置在扁形接口和圆形接口之间,且沿扁形接口至圆形接口的方向依次设置,缩口段的流通截面小于圆形接口的流通截面且小于混合段的流通截面。通过转接部件将集流组件与扁管连接,这样,集流组件的尺寸不受扁管尺寸的影响,避免了集流组件内储存过多的冷媒,降低了成本;且经转接部件流动的冷媒可以较为均匀地分配到扁管的各个冷媒通道内,提高了冷媒在扁管内的分配均匀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宝,孙西辉,李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