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燃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90281发布日期:2023-09-17 01:02阅读:53来源:国知局
电燃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燃灶,尤其涉及一种电燃灶。


背景技术:

1、电燃灶是一种以电生火无需燃料的新型灶具,其以清洁电能作为能源,以低温热等离子体技术为基础、多点输出稳定功率的等离子体火炬而实现有烹饪功能的灶具。

2、当前,主流的电燃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需要使用能导电的锅(如铁锅)来连接探针(即电燃灶的一个电极)才会产生高温等离子体,只要拿起锅时电燃灶就会自动“灭火”,这类电燃灶无法使用砂锅、陶瓷锅等。另一问题是由于电燃灶的两个电极之间是高压电,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臭氧和氧化氮这些有害气体,又因为电极和外界大气是连通的,这些臭氧和氧化氮溢出到大气后又会持续产生新的臭氧和氧化氮,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燃灶,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至少之一。

2、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电燃灶,包括:外壳主体和设置于外壳主体的炉架结构,该炉架结构包括:锅圈、锅圈底板、电极板和底板;

3、所述锅圈底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上,所述锅圈底板、电极板和底板依次层叠设置,该底板和电极板之间形成第一腔体,底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针孔;所述电极板上设有多个对应穿过所述锅圈底板的电极槽和循环风孔,任一电极槽底部均具有连通至所述第一腔体的导流孔和第二针孔,电极槽上设置有中空结构的第一电极,所述电极板和底板设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的第一电极针,该第一电极针的一端位于所述底板外侧,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内部,并连接有与第一电极不接触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连通电极板两侧的流道;

4、所述锅圈设置在所述锅圈底板上,用于放置锅具,且放置锅具时,所述锅圈、所述锅圈底板和锅具之间围合成第二腔体。

5、进一步地,锅圈顶部朝内一侧设置有用于适配锅具的圆弧倒角,该圆弧倒角的圆心,位于锅具一侧。

6、进一步地,所述锅圈底板在对应所述循环风孔的位置处设有向上凸起的网孔结构,该网孔结构上的网孔均高于锅圈底板平面。

7、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槽的底部由材质为绝缘的导流件构成,所述导流孔和第二针孔设置在所述导流件上。

8、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主体包括上盖,所述上盖设置有一通孔,该通孔四周设置有向上凸起的连接环结构,所述锅圈底板连接所述连接环结构。

9、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主体内设有单极电路板,所述单极电路板上设有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二电极针,所述第一电极针连接所述第二电极针,该单极电路板用于将第二电极连接至电源的一极。

10、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主体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板下方的塑胶件,所述单极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塑胶件内部,并通过灌注密封胶密封,所述第二电极针位于塑胶件外部。

11、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主体还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所述塑胶件下方,并与所述密封胶抵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主体还包括电机和风扇,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散热片下方,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与所述循环风孔对应,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依次穿过所述散热片、单极电路板和底板与所述风扇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塑胶件和所述底板设有预设间距,所述第一电极针位于所述底板外侧的一端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散热环。

14、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采用了上述电燃灶之后,在放置锅具时,锅圈、锅圈底板和锅具之间围合成第二腔体,只要在第一腔体对应循环风孔的位置设置风扇,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可形成循环,即第二腔体的空气可以从循环风孔流入第一腔体,第一腔体的空气可以从导流孔流入第二腔体,同时,由于高温等离子体是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即产生于流道中,不依赖锅具做为引弧的一极,在从第一腔体流入第二腔体过程中,气流可以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打到锅具上,从而砂锅、陶瓷锅等不导电的锅具也能在电燃灶上使用。又因为臭氧和氧化氮的产生是可逆的过程,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中只能达到一定浓度,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与外界不连通,工作过程中,只会产生极少量的臭氧和氧化氮,有效降低了有害气体的产生。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燃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主体和设置于外壳主体的炉架结构,该炉架结构包括:锅圈、锅圈底板、电极板和底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燃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圈顶部朝内一侧设置有用于适配锅具的圆弧倒角,该圆弧倒角的圆心,位于锅具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燃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圈底板在对应所述循环风孔的位置处设有向上凸起的网孔结构,该网孔结构上的网孔均高于锅圈底板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燃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槽的底部由材质为绝缘的导流件构成,所述导流孔和第二针孔设置在所述导流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燃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包括上盖,所述上盖设置有一通孔,该通孔四周设置有向上凸起的连接环结构,所述锅圈底板连接所述连接环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燃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内设有单极电路板,所述单极电路板上设有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二电极针,所述第一电极针连接所述第二电极针,该单极电路板用于将第二电极连接至电源的一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燃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板下方的塑胶件,所述单极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塑胶件内部,并通过灌注密封胶密封,所述第二电极针位于塑胶件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燃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还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所述塑胶件下方,并与所述密封胶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燃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还包括电机和风扇,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散热片下方,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与所述循环风孔对应,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依次穿过所述散热片、单极电路板和底板与所述风扇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燃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件和所述底板设有预设间距,所述第一电极针位于所述底板外侧的一端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散热环。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燃灶,其锅圈底板、电极板和底板依次层叠设置,底板和电极板之间形成第一腔体,底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针孔;电极板上设有电极槽和循环风孔,电极槽底部具有连通至第一腔体的导流孔和第二针孔,电极槽上设置有中空结构的第一电极,电极板和底板设有依次穿过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的第一电极针,该第一电极针的一端位于底板外侧,另一端位于第一电极内部,并连接有与第一电极不接触的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流道;锅圈设置在锅圈底板上,放置锅具时,锅圈、锅圈底板和锅具之间围合成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与外界相对隔绝,有效减少使用过程中臭氧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的产生。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华焰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