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机技术的中央空调送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33216发布日期:2023-08-15 08:35阅读:50来源:国知局
基于风机技术的中央空调送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央空调,特别涉及基于风机技术的中央空调送风系统。


背景技术:

1、中央空调系统由一个或多个冷热源系统和多个空气调节系统组成,该系统不同于传统冷剂式空调,集中处理空气以达到舒适要求。采用液体气化制冷的原理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冷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的热负荷;制热系统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热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冷暖负荷。

2、现关于中央空调的系统,已有相关专利;比如公开号为cn10698947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中央空调新风系统的风量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外新风进风系统的室外环境温度及室外相对湿度,根据室外环境温度获取室外空气气压,根据室外相对湿度及室外空气气压获取室外环境的室外含湿量,根据室外含湿量与室外环境温度获取室外空气焓值;获取室内送风系统回风处预置监测点的室内环境温度及室内相对湿度,根据室内环境温度获取室内空气气压,根据室内相对湿度及室内空气气压获取室内环境的室内湿量,根据室内含湿量与室内环境温度获取室内空气焓值;根据室外空气焓值及室内空气焓值调节中央空调新风系统风机的送风量。

3、上述专利虽然降低了中央空调的运行功耗,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4、1、现有技术中,无法根据建筑物中各个空调房间的面积和冷负荷进行合理调节,仅根据室内空气气压和相对温湿度进行送风量的调节,调节精度较差,智能化水平较低;

5、2、现有技术中,无法基于各个空调房间的人员密度和历史方案进行合理规划,造成资源浪费,提高能耗的情况,降低了中央空调送风系统的能源利用率,提高用电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风机技术的中央空调送风系统,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可根据室内外温度和人员密度,自动调节风量,风机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可根据智能控制系统制定的送风方案自动调节风量,有效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基于风机技术的中央空调送风系统,包括:

4、数据采集单元,用于:

5、采集中央空调送风系统安装的建筑物中空调房间总冷负荷面积,确定每个空调房间所需冷量,根据每个所述空调房间的人员密度及人员最小冷量要求确定总送风量;

6、其中,所述空调房间总冷负荷面积包括房间的余热冷负荷和新风冷负荷的总量,所述房间的余热冷负荷包括外围护结构传热、太阳辐射热、人员散热、室内耗能设备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7、所述人员散热的最小余热冷负荷为100w/人,估算建筑物中空调房间总冷负荷,如下式:

8、;

9、其中,q表示为建筑物中空调房间总冷负荷;m表示为新风冷负荷系数;表示为外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总冷负荷;n表示为建筑物内总人数;p表示为误差因子,且取值范围为(0.1,0.2);

10、智能调节单元,用于基于数据采集单元上传的每个空调房间所需冷量和总送风量,确定中央空调送风系统的送风方案,并基于所述送风方案确定控制指令,将所述控制指令基于物联网输送至中央空调控制终端,并从所述中央空调控制终端获取数据反馈;

11、中央空调控制终端,用于获取所述智能调节单元下达的控制指令,分析所述控制指令的参数,并基于所述控制指令的参数进行终端控制,基于每个空调房间的所需冷量调节风机,调整所述每个空调房间的送风量。

12、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包括:

13、建筑物面积采集模块,用于获取建筑物的施工图纸,基于所述施工图纸确定外墙总面积和外窗面积与外墙面积比,同时,基于建筑面积确定建筑物采暖指标;

14、房间冷量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空调房间的冷负荷和室外新风量带来的冷负荷确定为空调房间的所需冷量数据;

15、人员密度确定模块,用于采集每个空调房间的人员密度数据,并基于所述人员密度数据确定所述空调房间的总冷负荷。

16、进一步的,所述人员密度确定模块,还包括在每个所述空调房间内安装摄像监控装置,具体用于:

17、基于摄像监控装置实时采集所述空调房间的视频数据,并对所述视频数据进行分段处理,提取每段视频中的每一人员对应的移动位置,确定每一人员的移动轨迹;

18、根据每一人员的移动轨迹判断每一人员之间的位置属性,确定每一位置属性间的距离,基于每一人员对应的位置属性间的距离判断所述空调房间内的人员密度。

19、进一步的,所述摄像监控装置实时采集所述空调房间的视频数据,还包括:

20、基于所述空调房间的视频数据确定对每一人员的目标监控数据,获取目标监控数据的数据标识,将所述目标监控数据的数据标识输入至预设监控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并基于匹配结果输出对每一人员的特征的基本样本数据类型;

21、其中,所述预设监控数据库中包括人物面部特征、头部特征、身体特征的基本样本数据类型目标监控数据进行分类,生成采集到人员的监控数据段和未采集到人员的监控数据段;

22、将所述目标监控数据与所述基本样本数据类型进行一一匹配,并基于匹配结果将所述采集到人员的监控数据段进行每一人员的位置提取。

23、进一步的,所述智能调节单元,包括:

24、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数据采集单元上传的所需冷量数据及所述空调房间的总冷负荷,基于所述所需冷量数据及所述空调房间的总冷负荷确定每个所述空调房间的送风量和送风时长;

25、方案制定模块,用于基于每个所述空调房间的送风量和送风时长制定中央空调送风方案,并将所述中央空调送风方案输入至预设数据识别模型中进行识别;

26、指令匹配模块,用于基于识别结果确定所述中央空调送风方案中的控制指令,确定所述控制指令与中央空调送风终端的各个设备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

27、数据反馈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获取所述中央空调送风终端的各个设备运行数据,并进行储存。

28、进一步的,所述方案制定模块,具体用于:

29、根据所述空调房间的总冷负荷计算出所述空调房间按总建筑面积的冷负荷指标范围,提取所述空调房间的最大冷负荷指标;

30、判断所述空调房间的最大冷负荷指标的指标等级,提取与所述指标等级相同的历史方案数据;

31、基于所述历史方案数据获取所述空调房间的送风量和送风时间列表,同时,基于所述送风量和送风时间列表获取平均送风量和平均送风时长,生成建议送风量和建议送风时长;

32、基于所述建议送风量和建议送风时长生成中央空调送风方案。

33、进一步的,所述中央空调控制终端,包括:

34、冷冻机组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中央空调送风方案中的控制指令,将通往各个房间的循环冷却水经过冷冻机组内部热交换后,将液体汽化变为冷冻水,所述冷冻水对空气进行冷却,形成冷空气;

35、散热水塔模块,用于接收冷却水泵输送的带有热量的冷却水,经冷却后为所述冷冻水机组模块提供循环冷却水;

36、外部热交换模块,用于在各个房间内进行热交换,使房间内的温度下降,同时,带走所述冷冻机组模块中冷冻机组内部热交换后所释放的热量;

37、冷却风扇模块,用于基于风机产生风的流速将所述冷空气吹入所述空调房间;

38、冰蓄冷模块,用于在电力负荷较低的用电低谷期采用电制冷空调主机制冰,在电力负荷较高时停止或间歇运行电制冷空调主机,将蓄冰设备储存的冷量进行释放。

39、进一步的,所述外部热交换模块由冷冻水循环系统和冷却水循环系统组成;

40、其中,所述冷冻水循环系统,用于将从冷冻机组流出的冷冻水通过冷却水泵送入冷冻管道,在各个房间内进行热交换,对房间进行降温;

41、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用于将热交换后的冷却水由冷却水泵送入所述散热水塔模块,在所述散热水塔模块的水塔中进行冷却降湿降温,将降温后的所述冷却水送回至所述冷冻机组模块,带走所述冷冻机组模块释放的热量。

42、进一步的,所述冷却风扇模块包括室内风机和冷却塔风机;

43、所述室内风机安装于所需要降温的房间内,用于将所述冷空气吹入所述空调房间,加速房间内空气的流动,使房间内降温速度加快且温度均匀;

44、所述冷却塔风机安装于所述散热水塔模块,用于对进入所述散热水塔模块的喷淋水进行冷却,将所述喷淋水的热量散发至大气中,降低水塔塔内的水温。

45、进一步的,所述室内风机采用变频器进行变频调速,包括:

46、交流-直流转换模组,用于从获取到的室内风机的电压电流信号中提取交流电流信号,基于整流器将所述流电流信号转换为平滑的直流电流信号;

47、直流-交流转换模组,用于将所述直流电流信号转换为可变压、可变频率的交流电流信号,其中,可变压、可变频率的所述交流电流信号的输出波形为或近似正弦波。

4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49、通过估算建筑物中空调房间总冷负荷,基于总冷负荷面积确定送风量,并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合理制定送风方案,可根据室内外温度和人员密度,自动调节风量,风机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可根据智能控制系统制定的送风方案自动调节风量,有效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液体汽化制冷的原理为中央空调送风系统提供所需冷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的冷负荷,制冷系统是中央空调系统至关重要的部分,保证了中央空调终端在运行中的经济性、高效性、合理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