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6161857发布日期:2023-11-23 10:17阅读:65来源:国知局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背景技术:

1、电子膨胀阀的调节既能控制空调系统是否处于最优运行状态,又能保证压缩机不因带液或排气温度过高而被损坏。现有的电子膨胀阀通常根据压缩机吸气或排气过热度调节,利用过热度差值,采用pid等反馈控制策略完成系统控制。该方法针对单级系统中单阀控制一个吸气温度(排气温度)而言,控制十分有效。但当系统出现多个电子膨胀阀耦合控制多吸气时,常规控制策略不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相关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双蒸发温度空调系统中三个电子膨胀阀的控制强耦合、运行控制复杂、难度大的问题。

2、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第三节流装置、闪发器、室内第一换热器、室内第二换热器、第一四通换向阀、第二四通换向阀;所述闪发器的进口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闪发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和室内第二换热器并联后,通过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连通至所述闪发器,所述第三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与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并联的管路上;

3、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判断所述空调系统当前是否处于目标运行状态;若判断所述空调系统当前未处于目标运行状态,则根据检测的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预设的节流装置流量修正系数、预设的压缩机排量、预设的目标控制参数和预先确定的拟合参数,确定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按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运行,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按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运行,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按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运行。

4、可选地,在判断判断所述空调系统当前是否处于目标运行状态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空调系统开机后,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设定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压缩机频率、室外风机转速和/或室内风机转速,根据所述空调系统当前的运行模式确定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初始开度;根据确定的所述空调系统的压缩机频率、所述室外风机转速和/或所述室内风机转速和确定的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初始开度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

5、可选地,判断所述空调系统当前是否处于目标运行状态,包括: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压缩机的高温吸气过热度、低温吸气过热度和/或目标闪发温度;根据所述高温吸气过热度、所述低温吸气过热度和/或所述目标闪发温度判断所述空调系统当前是否处于目标运行状态。

6、可选地,根据所述高温吸气过热度、所述低温吸气过热度和/或所述目标闪发温度判断所述空调系统当前是否处于目标运行状态,包括:在制冷模式下,判断所述高温吸气过热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低温吸气过热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以及当前的闪发温度与目标闪发温度的温度差的绝对值在预设温差范围;若判断所述高温吸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低温吸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当前的闪发温度与目标闪发温度的温度差的绝对值在预设温差范围,则判断所述空调系统处于目标运行状态;若判断所述高温吸气过热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或者所述低温吸气过热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当前的闪发温度与目标闪发温度的温度差的绝对值不在预设温差范围内,则判断所述空调系统未处于目标运行状态;和/或,在制热模式下,判断所述高温吸气过热度或所述低温吸气过热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以及当前的闪发温度与目标闪发温度的温度差的绝对值是否在预设温差范围内;若判断所述高温吸气过热度或所述低温吸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当前的闪发温度与目标闪发温度的温度差的绝对值在预设温差范围内,则判断所述空调系统处于目标运行状态;若判断所述高温吸气过热度或所述低温吸气过热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所述高温吸气过热度或所述低温吸气过热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或者当前的闪发温度与目标闪发温度的温度差的绝对值不在预设温差范围内时,则判断所述空调系统未处于目标运行状态。

7、可选地,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包括: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室内第二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高温吸气温度、低温吸气温度、室外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闪发温度、室内换热器总进口温度和当前的压缩机频率中的至少之一;所述预设的节流装置流量修正系数,包括: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第一流量修正系数、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第二流量修正系数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第三流量修正系数中的至少之一;所述预设的压缩机排量,包括:压缩机高温缸排量和/或压缩机低温缸排量;所述预设的目标控制参数,包括:目标高温吸气过热度和/或目标低温吸气过热度;所述预先匹配得到的拟合参数,包括:高温液管饱和温降,高温吸气管路饱和温降,低温吸气管路饱和温降,压缩机高温缸容积效率,压缩机低温缸容积效率。

8、可选地,在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预设的节流装置流量修正系数、预设的压缩机排量、预设的目标控制参数和预先匹配得到的拟合参数,确定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包括:根据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预先确定的高温吸气管路饱和温降、预设的目标高温吸气过热度、预设的压缩机高温缸排量、预先确定的压缩机高温缸容积效率和当前的压缩机频率确定室内第一换热器的流量,根据室内第二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预先确定的低温吸气管路饱和温降、目标低温吸气过热度、预设的压缩机低温缸排量、预先确定的压缩机低温缸容积效率和当前的压缩机频率确定室内第二换热器的流量;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制冷剂流量确定流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制冷剂流量与流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确定流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根据流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和闪发器的闪发干度确定流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根据室外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目标闪发温度确定第一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根据目标闪发温度、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高温液管饱和温降确定第二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以及根据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室内第二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确定第三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根据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确定第一节流装置入口密度;根据目标闪发温度确定第二节流装置入口密度;根据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确定第三节流装置入口密度;根据预设的第一、第二、第三流量修正系数、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节流装置的进出口压差和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节流装置的入口密度,分别计算得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

9、可选地,根据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预先确定的高温吸气管路饱和温降、预设的目标高温吸气过热度、预设的压缩机高温缸排量、预先确定的压缩机高温缸容积效率和当前的压缩机频率确定室内第一换热器的流量,包括: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与所述预先确定的高温吸气管路饱和温降计算高温吸气饱和温度;根据计算的所述高温吸气饱和温度和目标高温吸气过热度确定压缩机高温缸吸气比容;根据预设的压缩机高温缸排量、预先确定的压缩机高温缸容积效率和当前的压缩机频率与确定的所述压缩机高温缸吸气比容确定室内第一换热器的流量;和/或,根据室内第二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预先确定的低温吸气管路饱和温降、目标低温吸气过热度、预设的压缩机低温缸排量、预先确定的压缩机低温缸容积效率和当前的压缩机频率确定室内第二换热器的流量,包括:根据室内第二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与预先确定的低温吸气管路饱和温降计算低温吸气饱和温度;根据计算的所述低温吸气饱和温度和目标低温吸气过热度确定压缩机低温缸吸气比容;根据所述预设的压缩机低温缸排量、预先确定的压缩机低温缸容积效率和当前的压缩机频率与确定的所述压缩机低温缸吸气比容确定室内第二换热器的流量;和/或,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制冷剂流量确定流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包括:流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等于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制冷剂流量;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制冷剂流量与流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确定流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包括:流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等于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制冷剂流量与流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之和;根据流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和闪发器的闪发干度确定流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包括:流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等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与1减去并行缸抽气带液率与1之和与所述闪发器的闪发干度的乘积的差的比值;和/或,根据室外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目标闪发温度确定第一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包括:根据室外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目标闪发温度,利用预设的制冷模式下第一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拟合关联式确定第一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根据目标闪发温度、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高温液管饱和温降确定第二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包括:根据目标闪发温度、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高温液管饱和温降,利用预设的制冷模式下第二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拟合关联式确定第二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根据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室内第二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确定第三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包括:根据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室内第二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并利用预设的制冷模式下第三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拟合关联式确定第三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和/或,根据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确定第一节流装置入口密度,包括:根据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利用预设的制冷模式下第一节流装置入口密度拟合关联式确定第一节流装置入口密度;根据目标闪发温度确定第二节流装置入口密度,包括:根据目标闪发温度,利用预设的制冷模式下第二节流装置入口密度拟合关联式确定第二节流装置入口密度;根据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确定第三节流装置入口密度,包括:根据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利用预设的制冷模式下第三节流装置入口密度拟合关联式确定第三节流装置入口密度;和/或,根据预设的第一、第二、第三流量修正系数、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节流装置的进出口压差和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节流装置的入口密度,分别计算得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包括:根据预设的第一、第二、第三流量修正系数、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节流装置的进出口压差和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节流装置的入口密度,分别计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空气流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空气流量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空气流量;根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空气流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空气流量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空气流量,分别计算得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

10、可选地,在制热模式下,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预设的节流装置流量修正系数、预设的压缩机排量、预设的目标控制参数和预先匹配得到的拟合参数,确定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包括:在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保持初始给定的固定开度不变,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预设的节流装置流量修正系数、预设的压缩机排量、预设的目标控制参数和预先匹配得到的拟合参数,确定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包括:根据高温吸气饱和温度、目标高温吸气过热度、预设的压缩机高温缸排量、预先确定的压缩机高温缸容积效率、预设的压缩机低温缸排量、预先确定的压缩机低温缸容积效率和当前的压缩机频率,确定室外换热器流量;根据所述室外换热器流量确定流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根据流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和所述闪发器的闪发干度确定流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根据室外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目标闪发温度,确定第一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根据目标闪发温度、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高温液管饱和温降,确定第二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根据目标闪发温度确定第一节流装置入口密度;根据室内换热器总进口温度确定第二节流装置入口密度;根据预设的第一、第二流量修正系数、所述第一、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所述第一、第二节流装置的进出口压差和所述第一、第二节流装置的入口密度,分别计算得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

11、可选地,根据高温吸气饱和温度、目标高温吸气过热度、预设的压缩机高温缸排量、预先确定的压缩机高温缸容积效率、预设的压缩机低温缸性能系和当前的压缩机频率,确定室外换热器流量,包括:根据高温吸气饱和温度和目标高温吸气过热度确定压缩机高温缸吸气比容;根据预设的压缩机高温缸排量、预先确定的压缩机高温缸容积效率、预设的压缩机低温缸排量、预先确定的压缩机低温缸容积效率、当前的压缩机频率和所述压缩机高温缸吸气比容确定室外换热器流量;和/或,根据所述室外换热器流量确定流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包括:流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等于所述室外换热器流量;根据流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和所述闪发器的闪发干度确定流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包括:流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等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与1减去并行缸抽气带液率与1之和与所述闪发器的闪发干度的乘积的差的比值;和/或,根据室外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目标闪发温度,确定第一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包括:根据室外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目标闪发温度,利用预设的制热模式下第一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拟合关联式确定第一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根据目标闪发温度、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高温液管饱和温降,确定第二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包括:根据目标闪发温度、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高温液管饱和温降,利用预设的制热模式下第二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拟合关联式确定第二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和/或,根据目标闪发温度确定第一节流装置入口密度,包括:根据目标闪发温度,利用预设的制热模式下第一节流装置入口密度拟合关联式确定第一节流装置入口密度;根据室内换热器总进口温度确定第二节流装置入口密度,包括:根据室内换热器总进口温度,利用预设的制热模式下第二节流装置入口密度拟合关联式确定第二节流装置入口密度;和/或,根据预设的第一、第二流量修正系数、所述第一、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所述第一、第二节流装置的进出口压差和所述第一、第二节流装置的入口密度,分别计算得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包括:根据预设的第一、第二流量修正系数、所述第一、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所述第一、第二节流装置的进出口压差和所述第一、第二节流装置的入口密度,分别计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空气流量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空气流量;根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空气流量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空气流量,分别计算得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

12、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第三节流装置、闪发器、室内第一换热器、室内第二换热器、第一四通换向阀、第二四通换向阀;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空调系统当前是否处于目标运行状态;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空调系统当前未处于目标运行状态,则根据检测的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预设的节流装置流量修正系数、预设的压缩机排量、预设的目标控制参数和预先确定的拟合参数,确定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按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运行,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按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运行,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按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运行。

13、可选地,还包括:初始参数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空调系统开机后,在判断判断所述空调系统当前是否处于目标运行状态之前,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设定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压缩机频率、室外风机转速和/或室内风机转速,根据所述空调系统当前的运行模式确定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初始开度;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空调系统的压缩机频率、所述室外风机转速和/或所述室内风机转速和确定的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初始开度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

14、可选地,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空调系统当前是否处于目标运行状态,包括: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压缩机的高温吸气过热度、低温吸气过热度和/或目标闪发温度;根据所述高温吸气过热度、所述低温吸气过热度和/或所述目标闪发温度判断所述空调系统当前是否处于目标运行状态。

15、可选地,所述判断单元,根据所述高温吸气过热度、所述低温吸气过热度和/或所述目标闪发温度判断所述空调系统当前是否处于目标运行状态,包括:在制冷模式下,判断所述高温吸气过热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低温吸气过热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以及当前的闪发温度与目标闪发温度的温度差的绝对值在预设温差范围;若判断所述高温吸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低温吸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当前的闪发温度与目标闪发温度的温度差的绝对值在预设温差范围,则判断所述空调系统处于目标运行状态。

16、若判断所述高温吸气过热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或者所述低温吸气过热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当前的闪发温度与目标闪发温度的温度差的绝对值不在预设温差范围内,则判断所述空调系统未处于目标运行状态;和/或,在制热模式下,判断所述高温吸气过热度或所述低温吸气过热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以及当前的闪发温度与目标闪发温度的温度差的绝对值是否在预设温差范围内;若判断所述高温吸气过热度或所述低温吸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当前的闪发温度与目标闪发温度的温度差的绝对值在预设温差范围内,则判断所述空调系统处于目标运行状态;若判断所述高温吸气过热度或所述低温吸气过热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所述高温吸气过热度或所述低温吸气过热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或者当前的闪发温度与目标闪发温度的温度差的绝对值不在预设温差范围内时,则判断所述空调系统未处于目标运行状态。

17、可选地,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包括: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室内第二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高温吸气温度、低温吸气温度、室外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闪发温度、室内换热器总进口温度和当前的压缩机频率f中的至少之一;所述预设的节流装置流量修正系数,包括: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第一流量修正系数、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第二流量修正系数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第三流量修正系数中的至少之一;所述预设的压缩机排量,包括:压缩机高温缸排量和/或压缩机低温缸排量;所述预设的目标控制参数,包括:目标高温吸气过热度和/或目标低温吸气过热度;所述预先匹配得到的拟合参数,包括:高温液管饱和温降、高温吸气管路饱和温降、低温吸气管路饱和温降、压缩机高温缸容积效率、压缩机低温缸容积效率中的至少之一。

18、可选地,所述确定单元,在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预设的节流装置流量修正系数、预设的压缩机排量、预设的目标控制参数和预先匹配得到的拟合参数,确定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包括:第一换热器流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预先确定的高温吸气管路饱和温降、预设的目标高温吸气过热度、预设的压缩机高温缸排量、预先确定的压缩机高温缸容积效率和当前的压缩机频率f确定室内第一换热器的流量,根据室内第二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预先确定的低温吸气管路饱和温降、目标低温吸气过热度、预设的压缩机低温缸排量、预先确定的压缩机低温缸容积效率和当前的压缩机频率确定室内第二换热器的流量;第一制冷剂流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制冷剂流量确定流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制冷剂流量与流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确定流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根据流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和闪发器的闪发干度确定流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第一进出口压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室外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目标闪发温度确定第一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根据目标闪发温度、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高温液管饱和温降确定第二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以及根据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室内第二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确定第三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第一入口密度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确定第一节流装置入口密度;根据目标闪发温度确定第二节流装置入口密度;根据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确定第三节流装置入口密度;第一目标开度计算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第二、第三流量修正系数、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节流装置的进出口压差和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节流装置的入口密度,分别计算得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

19、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流量确定单元,根据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预先确定的高温吸气管路饱和温降、预设的目标高温吸气过热度、预设的压缩机高温缸排量、预先确定的压缩机高温缸容积效率和当前的压缩机频率f确定室内第一换热器的流量,包括: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与所述预先确定的高温吸气管路饱和温降计算高温吸气饱和温度;根据计算的所述高温吸气饱和温度和目标高温吸气过热度确定压缩机高温缸吸气比容;根据预设的压缩机高温缸排量、预先确定的压缩机高温缸容积效率和当前的压缩机频率f与确定的所述压缩机高温缸吸气比容确定室内第一换热器的流量;和/或,所述第一换热器流量确定单元,根据室内第二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预先确定的低温吸气管路饱和温降、目标低温吸气过热度、预设的压缩机低温缸排量、预先确定的压缩机低温缸容积效率和当前的压缩机频率确定室内第二换热器的流量,包括:根据室内第二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与预先确定的低温吸气管路饱和温降计算低温吸气饱和温度;根据计算的所述低温吸气饱和温度和目标低温吸气过热度确定压缩机低温缸吸气比容;根据所述预设的压缩机低温缸排量、预先确定的压缩机低温缸容积效率和当前的压缩机频率f与确定的所述压缩机低温缸吸气比容确定室内第二换热器的流量;和/或,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量确定单元,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制冷剂流量确定流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包括:流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等于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制冷剂流量;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量确定单元,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制冷剂流量与流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确定流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包括:流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等于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制冷剂流量与流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之和;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量确定单元,根据流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和闪发器的闪发干度确定流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包括:流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等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与1减去并行缸抽气带液率与1之和与所述闪发器的闪发干度的乘积的差的比值;和/或,所述第一进出口压差确定单元,根据室外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目标闪发温度t确定第一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包括:根据室外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目标闪发温度,利用预设的制冷模式下第一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拟合关联式确定第一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所述第一进出口压差确定单元,根据目标闪发温度、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高温液管饱和温降确定第二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包括:根据目标闪发温度、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高温液管饱和温降,利用预设的制冷模式下第二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拟合关联式确定第二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所述第一进出口压差确定单元,根据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室内第二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确定第三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包括:根据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室内第二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并利用预设的制冷模式下第三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拟合关联式确定第三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和/或,所述第一入口密度确定单元,根据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确定第一节流装置入口密度,包括:根据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利用预设的制冷模式下第一节流装置入口密度拟合关联式确定第一节流装置入口密度;所述第一入口密度确定单元,根据目标闪发温度确定第二节流装置入口密度,包括:根据目标闪发温度,利用预设的制冷模式下第二节流装置入口密度拟合关联式确定第二节流装置入口密度;所述第一入口密度确定单元,根据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确定第三节流装置入口密度,包括:根据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利用预设的制冷模式下第三节流装置入口密度拟合关联式确定第三节流装置入口密度;和/或,所述目标开度确定单元,根据预设的第一、第二、第三流量修正系数、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节流装置的进出口压差和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节流装置的入口密度,分别计算得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包括:根据预设的第一、第二、第三流量修正系数、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节流装置的进出口压差和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节流装置的入口密度,分别计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空气流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空气流量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空气流量;根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空气流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空气流量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空气流量,分别计算得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

20、可选地,所述确定单元,在制热模式下,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预设的节流装置流量修正系数、预设的压缩机排量、预设的目标控制参数和预先匹配得到的拟合参数,确定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包括:在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保持初始给定的固定开度不变,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预设的节流装置流量修正系数、预设的压缩机排量、预设的目标控制参数和预先匹配得到的拟合参数,确定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包括:第二换热器流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高温吸气饱和温度、目标高温吸气过热度、预设的压缩机高温缸排量、预先确定的压缩机高温缸容积效率、预设的压缩机低温缸排量、预先确定的压缩机低温缸容积效率和当前的压缩机频率,确定室外换热器流量;第二制冷剂流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室外换热器流量确定流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根据流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和所述闪发器的闪发干度确定流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第二进出口压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室外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目标闪发温度,确定第一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根据目标闪发温度、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高温液管饱和温降,确定第二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第二入口密度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目标闪发温度确定第一节流装置入口密度;根据室内换热器总进口温度确定第二节流装置入口密度;第二目标开度计算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第二流量修正系数、所述第一、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所述第一、第二节流装置的进出口压差和所述第一、第二节流装置的入口密度,分别计算得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

21、可选地,所述第二换热器流量确定单元,根据高温吸气饱和温度、目标高温吸气过热度、预设的压缩机高温缸排量、预先确定的压缩机高温缸容积效率、预设的压缩机低温缸性能系和当前的压缩机频率,确定室外换热器流量,包括:根据高温吸气饱和温度和目标高温吸气过热度确定压缩机高温缸吸气比容;根据预设的压缩机高温缸排量、预先确定的压缩机高温缸容积效率、预设的压缩机低温缸排量、预先确定的压缩机低温缸容积效率、当前的压缩机频率和所述压缩机高温缸吸气比容确定室外换热器流量;和/或,所述第二制冷剂流量确定单元,根据所述室外换热器流量确定流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包括:流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等于所述室外换热器流量;所述第二制冷剂流量确定单元,根据流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和所述闪发器的闪发干度确定流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包括:流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等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与1减去并行缸抽气带液率与1之和与所述闪发器的闪发干度的乘积的差的比值;和/或,所述第二进出口压差确定单元,根据室外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目标闪发温度,确定第一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包括:根据室外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目标闪发温度,利用预设的制热模式下第一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拟合关联式确定第一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所述第二进出口压差确定单元,根据目标闪发温度、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高温液管饱和温降,确定第二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包括:根据目标闪发温度、室内第一换热器流路中部温度和高温液管饱和温降,利用预设的制热模式下第二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拟合关联式确定第二节流装置进出口压差;和/或,所述第二入口密度确定单元,根据目标闪发温度确定第一节流装置入口密度,包括:根据目标闪发温度,利用预设的制热模式下第一节流装置入口密度拟合关联式确定第一节流装置入口密度;所述第二入口密度确定单元,根据室内换热器总进口温度确定第二节流装置入口密度,包括:根据室内换热器总进口温度,利用预设的制热模式下第二节流装置入口密度拟合关联式确定第二节流装置入口密度;和/或,所述第二目标开度确定单元,根据预设的第一、第二流量修正系数、所述第一、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所述第一、第二节流装置的进出口压差和所述第一、第二节流装置的入口密度,分别计算得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包括:根据预设的第一、第二流量修正系数、所述第一、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所述第一、第二节流装置的进出口压差和所述第一、第二节流装置的入口密度,分别计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空气流量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空气流量;根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空气流量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空气流量,分别计算得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目标开度。

22、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23、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前述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24、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前述任一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

25、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针对三个节流装置的空调系统,解耦控制三个节流装置,提高系统运行能效。对系统所有电子膨胀阀开度进行精确计算并调节。系统中每个检测均会受到各个电子膨胀阀开度的影响,能够防止出现一个电子膨胀阀开度变化后,检测均发生变化,需要多次反馈判断,电子膨胀阀开度会出现反复调节、其余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出现过调或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控制波动较大,从而导致压缩机启动后到压缩机到达稳定运行状态的时间较长,速度较慢的情况。精确迅速控制系统的状态检测,保证空调系统处于最优状态,达到最佳节能,提高电子膨胀阀控制精确度。

26、双温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多检测控制问题,各检测耦合影响空调系统性能时,本发明技术方案将各检测关联处理,能够降低系统控制的复杂性;将电子膨胀阀开度与系统流量对应关系进行关联拟合,从而直接计算目标参数下的电子膨胀阀开度,精确调节闪发温度和多个吸气过热度,减少系统反馈计算时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