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抽真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099129发布日期:2023-11-21 07:58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热管抽真空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热管制造,特别是涉及一种热管抽真空方法。


背景技术:

1、通常,热管需要进行抽真空,在现有技术中,抽真空方式有热排法和真空泵排气法两种方法。热排法对操作人员熟练程度要求较高,因此,热排法生产的热管真空度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并且,热排法使得工质会有一定的损耗,尤其是价格高昂的环保冷媒,工质的损耗会直接影响到热管相关产品的成本以及市场竞争力。真空泵排气法虽然可以获得很高的真空度,但由于真空泵抽真空的时间较长,不利于热管的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热管抽真空方法,以解决现有的热管抽真空容易导致工质发生损耗且抽真空效率较低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的热管抽真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将用于存储并输送液态工质的供液装置依次通过第二阀体和第一阀体连通抽真空装置,以及,供液装置依次通过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连通热管换热器;

4、将热管换热器的加注口和抽真空装置的抽吸口均设置为竖直朝上,并在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中的一者或两者设置排气阀口,并且,热管换热器加注口的竖直高度以及抽真空装置抽吸口的竖直高度均小于排气阀口的竖直高度;

5、供液装置分别向热管换热器和抽真空装置注入工质,并使工质达到能够溢出排气阀口的状态,以排尽热管换热器、抽真空装置和管道内的不凝气体,再关闭排气阀口和第二阀体,以使热管换热器连通抽真空装置;

6、继续使抽真空装置的抽吸口保持竖直朝上设置,并将热管换热器的加注口设置为竖直朝下,且热管换热器内液态工质的液位高度一直大于抽真空装置抽吸口的竖直高度;

7、运行抽真空装置,并将抽真空装置的内部空间扩大预设倍数,以使热管换热器内的工质依靠重力作用依次通过热管换热器加注口和抽真空装置抽吸口进入抽真空装置;

8、停止运行抽真空装置,关闭第三阀体,并关断热管换热器的加注口。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之间设有水平管段,且水平管段处设有向下弯曲并连通水平管段的u形管段。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排气阀口设置于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且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均为三通阀,第三阀体为截止阀,且第三阀体的竖直高度小于排气阀口的竖直高度。第一阀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第二阀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四阀口、第五阀口和第六阀口,其中,第三阀口和第五阀口均为排气阀口;供液装置依次通过第六阀口、第四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一阀口连通抽真空装置,以及,供液装置依次通过第六阀口、第四阀口和第三阀体连通热管换热器。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排气阀口设置于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且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均为三通阀,第二阀体为截止阀。第一阀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第三阀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七阀口、第八阀口和第九阀口,其中,第三阀口和第八阀口均为排气阀口;供液装置依次通过第二阀体、第二阀口和第一阀口连通抽真空装置,以及,供液装置依次通过第二阀体、第九阀口和第七阀口连通热管换热器。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排气阀口设置于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且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均为三通阀,第一阀体为截止阀。第二阀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四阀口、第五阀口和第六阀口,第三阀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七阀口、第八阀口和第九阀口,其中,第五阀口和第八阀口均为排气阀口;供液装置依次通过第六阀口、第四阀口和第一阀体连通抽真空装置,以及,供液装置依次通过第六阀口、第四阀口、第九阀口和第七阀口连通热管换热器。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关断热管换热器的加注口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将热管换热器的加注口再次设置为竖直朝上,并焊死热管换热器的加注口。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焊死热管换热器的加注口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打开第二阀体,并再次启动抽真空装置,并压缩抽真空装置的内部空间,以使抽真空装置内的工质全部回流至供液装置内。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管道为柔性件。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供液装置的供液口朝下设置,且供液装置供液口的竖直高度大于排气阀口的竖直高度。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供液装置通过液泵输送工质。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热管抽真空方法,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热管抽真空方法有以下几点非常巧妙的地方。首先,第一点,在加注工质之前,将热管换热器的加注口和抽真空装置的抽吸口均设置为竖直朝上,并且,热管换热器加注口的竖直高度以及抽真空装置抽吸口的竖直高度均小于排气阀口的竖直高度。如此,能够确保工质注满抽真空装置、热管换热器以及管道各处,并在注满工质之后将不凝气体通过排气阀口全部排出。第一点的巧妙之处在于,利用液态工质的密度大于不凝气体且两者不相溶的特性,并设置热管抽真空系统各个部件(包括供液装置、抽真空装置、热管换热器和多通阀组)之间的竖直高度差,通过注入工质完全排出不凝气体。

19、第二点,当工质注满抽真空装置、热管换热器以及管道各处时,使抽真空装置的抽吸口保持竖直朝上设置,并将热管换热器的加注口设置为竖直朝下,且热管换热器内液态工质的液位高度一直大于抽真空装置抽吸口的竖直高度。如此,当抽真空装置的内部空间扩大时,由于热管抽真空系统内没有不凝气体,且热管抽真空系统各处均为真空状态,因此,在重力作用下,热管换热器内的工质可以依次通过热管换热器的加注口和抽真空装置的抽吸口进入抽真空装置,从而在热管换热器内创造出所需的真空环境。第二点的巧妙之处在于,进一步地改变热管抽真空系统各个部件之间的竖直高度差,使得工质在热管抽真空系统内依靠重力流动,并创造出热管换热器内所需的真空环境。

20、由以上可知,本申请提供的热管抽真空方法不会导致工质损耗,且相比于热排法需要长时间缓慢排出不凝气体,本申请提供的热管抽真空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从而有利于热管换热器的大规模批量生产。



技术特征:

1.一种热管抽真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抽真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310)和所述第三阀体(330)之间设有水平管段(500),且所述水平管段(500)处设有向下弯曲并连通所述水平管段(500)的u形管段(6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抽真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口(340)设置于所述第一阀体(310)和所述第二阀体(320),且所述第一阀体(310)和所述第二阀体(320)均为三通阀,所述第三阀体(330)为截止阀,且所述第三阀体(330)的竖直高度小于所述排气阀口(340)的竖直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抽真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口(340)设置于所述第一阀体(310)和所述第三阀体(330),且所述第一阀体(310)和所述第三阀体(330)均为三通阀,所述第二阀体(320)为截止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抽真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口(340)设置于所述第二阀体(320)和所述第三阀体(330),且所述第二阀体(320)和所述第三阀体(330)均为三通阀,所述第一阀体(310)为截止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抽真空方法,其特征在于,关断所述热管换热器(200)的加注口(210)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热管换热器(200)的加注口(210)再次设置为竖直朝上,并焊死所述热管换热器(200)的加注口(2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抽真空方法,其特征在于,焊死所述热管换热器(200)的加注口(210)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打开所述第二阀体(320),并再次启动所述抽真空装置(400),并压缩所述抽真空装置(400)的内部空间,以使所述抽真空装置(400)内的工质全部回流至所述供液装置(100)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抽真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为柔性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抽真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装置(100)的供液口(110)朝下设置,且所述供液装置(100)供液口(110)的竖直高度大于所述排气阀口(340)的竖直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抽真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装置(100)通过液泵输送工质。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热管抽真空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热管换热器的加注口和抽真空装置的抽吸口均设置为竖直朝上,在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中的一者或两者设置排气阀口,排气阀口的竖直高度调整至最高。供液装置向热管换热器和抽真空装置注入工质,并使工质溢出排气阀口,再关闭排气阀口和第二阀体,以使热管换热器连通抽真空装置;将热管换热器的加注口设置为竖直朝下,将抽真空装置的内部空间扩大预设倍数,以使热管换热器内的工质依靠重力作用依次通过热管换热器加注口和抽真空装置抽吸口进入抽真空装置;关断热管换热器的加注口。本申请提供的热管抽真空方法,解决了热管抽真空容易导致工质发生损耗且抽真空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陆国栋,柴中华,孙飞,杨益,周淋,史婷婷,杨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