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热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75471发布日期:2024-01-23 11:45阅读:14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及热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换热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1、通常,换热器设有依次连通的进热流集流通道、多层热流通道层以及出热流集流通道,并且,换热器还设有依次连通的进冷流集流通道、多层冷流通道层以及出冷流集流通道,为了对热流通道层内高温介质进行快速散热,热流通道层和冷流通道层交替层叠设置。低温介质进入冷流通道层之后,容易在冷流通道层内产生乱流,而乱流导致冷流通道层内低温介质的流阻增大,进而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2、通常,为了解决低温介质在冷流通道层内流阻过大的问题,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在冷流通道层设置多个导流通道,但是常规的导流通道无法解决低温介质在冷流通道层各处换热效果不一致进而导致换热器容易出现热应力集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换热器及热管理系统,以解决低温介质在冷流通道层各处换热效果不一致进而导致换热器容易出现热应力集中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设有依次连通的进热集流通道、多层热流通道层以及出热集流通道,换热器还设有依次连通的进冷集流通道、多层冷流通道层以及出冷集流通道,热流通道层和冷流通道层交替层叠设置。换热器包括引流板,引流板设于冷流通道层内,且引流板上设有多条连通进冷集流通道和出冷集流通道的第一引流槽,相邻第一引流槽间隔设置并形成多个分流间隙,以使冷流通道层内的低温介质能够分别沿着第一引流槽和分流间隙从进冷集流通道流入出冷集流通道。并且,第一引流槽包括直形槽段和曲形槽段,第一引流槽由直形槽段和曲形槽段中的一者单独构成或者由直形槽段和曲形槽段中的两者交替排列形成,其中,曲形槽段的侧壁呈平滑延伸的曲线形,直形槽段的中心线呈直线形,每一直形槽段包括多个沿着自身中心线依次连通的错位通道,且相邻的错位通道沿着垂直于直形槽段中心线的方向错位布置,以使每一错位通道能够分别连通相邻的错位通道和位于直形槽段一侧的分流间隙。进冷集流通道和出冷集流通道呈对角分布,且进热集流通道和出热集流通道也呈对角分布,第一引流槽设于进热集流通道和出热集流通道之间。引流板还设有多个第二引流槽,一部分第二引流槽设于进热集流通道背离出热集流通道的一侧,另一部分第二引流槽设于出热集流通道背离进热集流通道的一侧。引流板还设有引流凸起,引流凸起设于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之间的区域,以将冷流通道层位于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之间的区域分隔成多个引流通道,并且,引流通道的流通面积、第一引流槽的流通面积和第二引流槽的流通面积均相等。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曲形槽段的侧壁在自身曲率最大的位置设有连通分流间隙的连通孔。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错位通道沿着直形槽段中心线的方向呈贯通状。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引流板为冲压成型件。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引流板为焊接件。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引流板为3d打印成型件。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任一第一引流槽靠近进冷集流通道一端的入口处的流通面积和任一分流间隙靠近进冷集流通道一端的入口处的流通面积相等。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任一第一引流槽靠近出冷集流通道一端的入口处的流通面积和任一分流间隙靠近出冷集流通道一端的入口处的流通面积相等。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分隔板分别围设形成冷流通道层和热流通道层,并且,引流板与相邻的分隔板固定连接。

11、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该热管理系统包括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及热管理系统,可以理解的是,相对于进冷集流通道的横截面积和出冷集流通道的横截面积,整个冷流通道层的面积是比较大的。因此,为了连通进冷集流通道和出冷集流通道,且为了低温介质在冷流通道层内分布更加均匀,第一引流槽通常无法直线连接进冷集流通道和出冷集流通道,也即,部分第一引流槽必须朝向进冷集流通道和出冷集流通道连接中心线的两侧延伸。相比于采用折线形的第一引流槽,采用直形槽段和曲形槽段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第一引流槽,能够最大程度实现低温介质在第一引流槽内的平滑流动,避免低温介质突然改变流动方向导致流阻急剧增大,也即,如此设置,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低温介质在冷流通道层内的流阻。进一步地,将曲形槽段的侧壁设置成平滑延伸的曲线形,有利于降低低温介质在曲形槽段内的流阻,进而提高低温介质在曲形槽段内的流速。并且,通过设置直形槽段,并且,相邻的错位通道沿着垂直于直形槽段中心线的方向错位布置,此时,低温介质能够在错位通道和分流间隙之间不断切换流道。如此,能够降低低温介质的流速,以使低温介质在直形槽段区域(包括直形槽段之间的分流间隙)的流动速度和在曲线槽段区域(包括曲形槽段之间的分流间隙)的流动速度保持一致。更进一步地,每一错位通道能够分别连通相邻的错位通道和位于直形槽段一侧的分流间隙,能够实现低温介质在直形槽段和分流间隙之间的不断再分配,以使直形槽段区域内的低温介质的液压趋于平衡,进而使得直形槽段区域的低温介质的流速也趋于相同,从而实现低温介质的均流效果。综上,通过平衡低温介质在冷流通道层不同位置的流速,可使低温介质在冷流通道层不同位置的换热效果保持一致,进而有效解决了低温介质在冷流通道层各处换热效果不一致进而导致换热器容易出现热应力集中的问题。并且,如此设置,进一步有效减小了冷流通道层内低温介质的流阻,进而减小了冷流通道层内低温介质的压降。



技术特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设有依次连通的进热集流通道(210)、多层热流通道层以及出热集流通道(230),所述换热器还设有依次连通的进冷集流通道(240)、多层冷流通道层以及出冷集流通道(260),所述热流通道层和所述冷流通道层交替层叠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曲形槽段(313)的侧壁在自身曲率最大的位置设有连通所述分流间隙(320)的连通孔(3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错位通道(312)沿着所述直形槽段(311)中心线的方向呈贯通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300)为冲压成型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300)为焊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300)为3d打印成型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第一引流槽(310)靠近所述进冷集流通道(240)一端的入口处的流通面积和任一所述分流间隙(320)靠近所述进冷集流通道(240)一端的入口处的流通面积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第一引流槽(310)靠近所述出冷集流通道(260)一端的入口处的流通面积和任一所述分流间隙(320)靠近所述出冷集流通道(260)一端的入口处的流通面积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分隔板(400),相邻所述分隔板(400)分别围设形成所述冷流通道层和所述热流通道层,并且,所述引流板(300)与相邻的所述分隔板(400)固定连接。

10.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9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热管理系统,换热器包括引流板,引流板设有第一引流槽,相邻第一引流槽形成多个分流间隙。第一引流槽由直形槽段和曲形槽段中的一者单独构成或者由直形槽段和曲形槽段中的两者交替排列形成,直形槽段包括多个沿着自身中心线依次连通的错位通道,相邻的错位通道沿着垂直于直形槽段中心线的方向错位布置。引流板还设有多个第二引流槽和引流凸起,引流凸起将冷流通道层位于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之间的区域分隔成多个引流通道,引流通道的流通面积、第一引流槽的流通面积和第二引流槽的流通面积均相等。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及热管理系统,解决了冷流通道层各处换热效果不一致而导致换热器容易出现热应力集中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徐有燚,王典汪,庞超群,徐赛,张瑞,夏苏娥,丁启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