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变形网状体结构的热接地平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10745发布日期:2023-12-18 23:13阅读:31来源:国知局
具有变形网状体结构的热接地平面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均温板及其结构的,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变形网状体结构的热接地平面。


背景技术:

1、由于电子装置的零件朝高集成度(higher integration)发展以及其高效率的发展,造成电子装置对于散热效率的需求亦随之提升。同样地,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发展亦导致其发热密度的提升。可想而知的是,如何提升朝向小型化及优化发展的智能手机、电动车与其他电子产品的散热效率日益重要。

2、有鉴于此,本发明的创作人极力加以研究创作,而终于研发完成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变形网状体结构的热接地平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具有变形网状体结构的热接地平面包括:一第一壳层以及一第二壳层,且其外缘是彼此相连接。所述热接地平面包括设置于该第一壳层与该第二壳层之间的一工作流体。再者,所述热接地平面亦可包括设置于该第一壳层与该第二壳层之间的一可渗透的毛细结构以及设置于该第一壳层与该可渗透的毛细结构之间的一变形网状体。其中,所述变形网状体包括具有多个第一网状部的一网格以及具有多个第二网状部,且所述第一网状部形成多个蒸汽通道,且所述第二网状部形成多个液体通道。

2、于本案的发明人提供的其一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网状部包括多个互相编织的纤维体。此外,所述第一网状部包括多层网状层。于本发明的热接地平面的其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状部为被压缩的网状部。所述第一网状部包括呈阵列排列的多个第二网状部。另一方面,所述变形网状体包括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包括多个支柱(pillars)或多个脊部的第二表面的一网状,且所述第一表面为大致上(substantially)平坦。

3、于本发明的所述热接地平面的部分实施例之中,该变形网状体是设置于该第一壳层与该第二壳层之间且其第二表面是面向该第一壳层。于部分实施例之中,该变形网状体是设置于该第一壳层与该第二壳层之间且其第二表面是面向该可渗透的毛细结构。

4、于本发明的所述热接地平面的部分实施例之中,所述热接地平面包括一平面网状体,是设置于该变形网状体与该可渗透的毛细结构之间。

5、于本发明的所述热接地平面的部分实施例之中,所述可渗透的毛细结构包括多个支柱。

6、于本发明的所述热接地平面的部分实施例之中,所述变形网状体还包括一内脉管(internal artery)。

7、于本发明的所述热接地平面的部分实施例之中,所述变形网状体包括具有一第一孔径(pore size)的一第一网状层(first mesh layer)以及具有不同于该第一孔径的一第二孔径的一第二网状层。

8、于本发明的所述热接地平面的部分实施例之中,所述可渗透的毛细结构包括一金属聚合物纤维、金属涂层聚合物纤维、陶瓷涂层聚合物纤维、原子层沉积(ald)涂层聚合物纤维、铜涂层钢、铜涂层不锈钢。并且,所述可渗透的毛细结构由下列任一者所组成:一编织网状、一非编织网状、多个支柱、多个粒子、至少一网状、多个通道、多个微米支柱、多个微米通道。

9、于本发明的所述热接地平面的部分实施例之中,所述热接地平面包括:一第一壳层以及一第二壳层,且其外缘是彼此相连接。一工作流体设置于该第一壳层与该第二壳层之间。所述热接地平面可包括设置于该第一壳层与该第二壳层之间的多个结构体。其中,每一多个结构体之中包括一网状结构体(mesh structure)以及设置于该网状结构体之中的一内脉管。

10、于本发明的所述热接地平面的部分实施例之中,所述结构体(structure)包括多个网状层(mesh layers)。

11、于本发明的所述热接地平面的部分实施例之中,所述内脉管从一第一壳(firstcasing)延伸至一第二壳(second casing)。所述内脉管被该网状结构体所包围。每一内脉管是沿着对应的网状结构体的整体长度所延伸。于部分实施例之中,所述内脉管(internalartery)包括多个设置于每一该网状结构体的微细内管(internal arteries)。

12、于本发明的所述热接地平面的部分实施例之中,所述热接地平面包括设置于至少二网状结构体(mesh structure)之间的一第二网状体(mesh),且所述第二网状体包括具有比所述网状结构体更高的渗透性的一网状体(mesh)。



技术特征:

1.一种热接地平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热接地平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结构体包括多个网状层。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热接地平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脉管从一第一壳层延伸至一第二壳层。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热接地平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脉管被该吸液芯结构体所包覆。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热接地平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脉管是沿着对应的吸液芯结构体的整体长度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热接地平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脉管包括设置于每一该吸液芯结构体的多个微细内管。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热接地平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结构体包括一第一吸液芯结构、一第二吸液芯结构以及第三吸液芯结构,所述第二吸液芯结构包括一吸液芯;所述吸液芯包括具有比第一吸液芯结构且/或第三吸液芯更高的渗透性。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主要揭示一种具有变形网状体结构的热接地平面,其包括:一第一壳层以及一第二壳层,且所述第一壳层与所述第二壳层的外缘是彼此相连接。所述热接地平面包括设置于该第一壳层与该第二壳层之间的一工作流体。再者,所述热接地平面亦包括设置于该第一壳层与该第二壳层之间的一可渗透的毛细结构以及设置于该第一壳层与该可渗透的毛细结构之间的一变形网状体。其中,所述变形网状体包括具有多个第一网状部以及多个第二网状部的一网格,且所述第一网状部形成多个蒸汽通道,所述第二网状部形成多个液体通道。

技术研发人员:路易斯·莱恩,威斯特·杰森,华格纳·凯尔,麦纳利·狄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开文热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