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

文档序号:36499317发布日期:2023-12-28 00:22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

本发明涉及散热,特别是一种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1、换热装置用于高温介质和低温介质之间的热量交换,通常用于高温介质的热能回收或散热,常见的散热方式有风冷散热和水冷散热,风冷散热是利用空气的低密度、低热容特点,对低热流密度流体进行冷却,水冷散热是利用水的高密度、高热容特点,对高热流密度流体进行冷却。

2、现阶段用于油路散热的换热装置,为了增加散热性能,一般是风冷和水冷结合使用,冷却液在封闭管道内循环,在吸热后需要循环到体积更大的风冷散热水箱中进行强制风冷,然后再循环至工位上吸热,显然这使换热器体积增加、安装空间增大、单位面积换热能力下降。因此,现存换热器具有体积大、成本高、单位面积换热能力低等不足,现提出一种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或现有技术中存在油路用降温换热设备安装体积大、单位面积换热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2、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包括框架、风扇和控制柜,还包括换热机构,其包括换热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换热板上的油管,所述换热板的底端设置有水箱,且所述换热板的顶端设置有分水槽,所述水箱和水槽之间设置有水泵,所述油管的截面呈d形,且所述油管的平直面与换热板贴合连接,所述油管关于换热板呈u形层叠状设置,所述油管与换热板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

4、作为本发明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换热板按序依次冲压设置有第一换热基片、第二换热基片、第三换热基片、第四换热基片、第五换热基片和第六换热基片,且所述第一换热基片、第二换热基片和第三换热基片的冲压方向与第四换热基片、第五换热基片和第六换热基片相反,所述第一换热基片、第二换热基片、第三换热基片、第四换热基片、第五换热基片和第六换热基片关于换热板呈矩形阵列分布。

5、作为本发明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换热板的底端与水箱插接,所述水箱的顶端位于换热板连接处呈内凹设置,且所述水箱的顶端位于槽底开设有回流槽,所述水箱侧壁还设置有进排水接口,所述水泵设置于水箱内,且所述水泵与分水槽之间连接有水管。

6、作为本发明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换热板的顶端与分水槽插接,且所述分水槽内设置有浮板,所述分水槽的槽底位于换热板的两侧开设有梳齿槽。

7、作为本发明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组件,其包括第一油缸,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油缸内的第二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底端设置有底盖,所述第一油缸的顶端设置顶盖,且所述第一油缸内设置有环状活塞,所述环状活塞与第二油缸套接,且所述第二油缸内设置有柱状活塞,所述第一油缸的缸壁开设有槽口,且所述第一油缸的缸壁位于槽口顶端设置有第一夹爪,所述环状活塞周壁连接有第二夹爪,且所述第二夹爪与槽口套接。

8、作为本发明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换热板开设有条形槽,且相邻两条平行的所述条形槽之间穿有绑带,所述油管套接于绑带和换热板之间,且绑带的两端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分别与绑带两端的卡槽卡接。

9、作为本发明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油缸顶端的外壁设置有支架与第一油缸顶端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共轴,且所述第二油缸的底端与底盖分离,所述第二油缸的顶端与顶盖分离。

10、作为本发明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环状活塞位于第二夹爪的顶端设置有挡板,且所述挡板呈弧形与第一油缸的内壁贴合,所述挡板密封覆盖槽口,所述挡板的顶端贯穿顶盖,且所述挡板与顶盖密封滑接。

11、作为本发明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柱状活塞的顶端沿其轴向连接有推杆,且所述推杆和柱状活塞之间沿其轴开设有丝孔,且所述丝孔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底盖连接有丝杆,且所述丝杆的周壁开设有切面,所述丝杆与丝孔插接。

12、作为本发明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换热机构竖直设置于框架内,两组所述风扇叠加设置于换热机构的一侧。

13、本发明的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的有益效果:该装置换热板通过特殊的冲压结构构成立体的层叠状换热基片组,并覆盖有纤维,使得该装置无论是在自然蒸发还是在风机辅助下,均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单位面积热交换效率较传统的内循环液冷搭配强制风冷的更高,且耗水量低,有效的解决了油路用降温换热设备安装体积大、单位面积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包括框架(200)、风扇(300)和控制柜(4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机构(100),其包括换热板(101),以及设置于所述换热板(101)上的油管(102),所述换热板(101)的底端设置有水箱(103),且所述换热板(101)的顶端设置有分水槽(104),所述水箱(103)和水槽之间设置有水泵(105),所述油管(102)的截面呈d形,且所述油管(102)的平直面与换热板(101)贴合连接,所述油管(102)关于换热板(101)呈u形层叠状设置,所述油管(102)与换热板(101)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10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101)按序依次冲压设置有第一换热基片(101a)、第二换热基片(101b)、第三换热基片(101c)、第四换热基片(101d)、第五换热基片(101e)和第六换热基片(101f),且所述第一换热基片(101a)、第二换热基片(101b)和第三换热基片(101c)的冲压方向与第四换热基片(101d)、第五换热基片(101e)和第六换热基片(101f)相反,所述第一换热基片(101a)、第二换热基片(101b)、第三换热基片(101c)、第四换热基片(101d)、第五换热基片(101e)和第六换热基片(101f)关于换热板(101)呈矩形阵列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101)的底端与水箱(103)插接,所述水箱(103)的顶端位于换热板(101)连接处呈内凹设置,且所述水箱(103)的顶端位于槽底开设有回流槽(103a),所述水箱(103)侧壁还设置有进排水接口(103b),所述水泵(105)设置于水箱(103)内,且所述水泵(105)与分水槽(104)之间连接有水管(105a)。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101)的顶端与分水槽(104)插接,且所述分水槽(104)内设置有浮板(104a),所述分水槽(104)的槽底位于换热板(101)的两侧开设有梳齿槽(104b)。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06),其包括第一油缸(106a),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油缸(106a)内的第二油缸(106b),所述第一油缸(106a)的底端设置有底盖(106c),所述第一油缸(106a)的顶端设置顶盖(106d),且所述第一油缸(106a)内设置有环状活塞(106e),所述环状活塞(106e)与第二油缸(106b)套接,且所述第二油缸(106b)内设置有柱状活塞(106f),所述第一油缸(106a)的缸壁开设有槽口(106a-1),且所述第一油缸(106a)的缸壁位于槽口(106a-1)顶端设置有第一夹爪(106g),所述环状活塞(106e)周壁连接有第二夹爪(106h),且所述第二夹爪(106h)与槽口(106a-1)套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101)开设有条形槽(101g),且相邻两条平行的所述条形槽(101g)之间穿有绑带(106l),所述油管(102)套接于绑带(106l)和换热板(101)之间,且绑带(106l)的两端开设有卡槽(106l-1),所述第一夹爪(106g)和第二夹爪(106h)分别与绑带(106l)两端的卡槽(106l-1)卡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缸(106b)顶端的外壁设置有支架(106b-1)与第一油缸(106a)顶端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油缸(106a)和第二油缸(106b)共轴,且所述第二油缸(106b)的底端与底盖(106c)分离,所述第二油缸(106b)的顶端与顶盖(106d)分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活塞(106e)位于第二夹爪(106h)的顶端设置有挡板(106k),且所述挡板(106k)呈弧形与第一油缸(106a)的内壁贴合,所述挡板(106k)密封覆盖槽口(106a-1),所述挡板(106k)的顶端贯穿顶盖(106d),且所述挡板(106k)与顶盖(106d)密封滑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活塞(106f)的顶端沿其轴向连接有推杆(106j),且所述推杆(106j)和柱状活塞(106f)之间沿其轴开设有丝孔(106e-1),且所述丝孔(106e-1)内壁开设有滑槽(106e-2),所述底盖(106c)连接有丝杆(106i),且所述丝杆(106i)的周壁开设有切面(106i-1),所述丝杆(106i)与丝孔(106e-1)插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机构(100)竖直设置于框架(200)内,两组所述风扇(300)叠加设置于换热机构(100)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直接蒸发冷却的油路换热装置,包括支架、风扇和控制柜,还包括换热机构,其包括换热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换热板上的油管,所述换热板的底端设置有水箱,且所述换热板的顶端设置有分水槽,所述水箱和水槽之间设置有水泵,所述油管的截面呈D形,且所述油管的平直面与换热板贴合连接。该装置换热板通过特殊的冲压结构构成立体的层叠状换热基片组,并覆盖有纤维,使得该装置无论是在自然蒸发还是在风机辅助下,均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单位面积热交换效率较传统的内循环液冷搭配强制风冷的更高,且耗水量低,有效的解决了油路用降温换热设备安装体积大、单位面积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赵维玮,王浩,张云,张晰,田思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