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暖通AI智能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30382发布日期:2024-01-16 12:40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暖通AI智能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工厂暖通控制,具体涉及一种暖通ai智能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暖通空调是建筑物内或车内负责暖气、通风及空气调节的系统或相关设备。暖通空调系统可以调节和控制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速度、压力等参数,提高目标空间内的舒适度;

2、目前的一种暖通空调应用在工厂工作区中,其为了提供给工厂工作区员工一个舒适的办公环境,基于预设的暖通空调计算模型,通过采集室内外的温度,将温度输入到暖通空调计算模型中,依据暖通空调节能策略自动计算出当前最佳节能调节温度和调节到最佳节能调节温度的所需时间、所需新风量和所需送风温度,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工作区内的暖通空调设置控制参数,提前对工作区内的暖通空调进行开启,然而这样的方式,针对工厂为办公人员设立的工作区域,通常其面积不大,没有考虑到上班高峰期间工作区内人员不断进出可能会导致暖通控制效果不好的情况发生。这是因为每次开启工作区门,大量的室内空气会流失,外部空气会迅速流入,导致室内温度骤降或升高,进而影响暖通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暖通ai智能控制方法,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其没有考虑到上班高峰期间工作区内人员不断进出可能会导致暖通控制效果不好的情况发生。这是因为每次开启工作区门,大量的室内空气会流失,外部空气会迅速流入,导致室内温度骤降或升高,进而影响暖通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的问题;

2、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暖通ai智能控制方法,步骤如下:

4、步骤一:门闸签到模块,对上班工作人员的签到信息数据进行采集,所述门闸签到模块包括门闸机,早上工厂上班的工作人员通过门闸机后,所述门闸签到模块获取该工作人员的签到信息数据并将其传输到识别判定模块,所述工作人员的签到信息数据包括该工作人员的姓名、面部图像数据和该工作人员通过门闸机的时刻;

5、步骤二:所述识别判定模块包括身份识别单元和状态查询单元,所述身份识别单元中存储有工厂当前所有在职工作人员的在职信息数据,所述在职工作人员的在职信息数据包括在职工作人员的姓名、面部录入图像数据和所属工作区门牌号;

6、所述身份识别单元将该工作人员签到信息数据中携带的该工作人员的姓名和面部图像数据与其内存储的工厂当前所有在职工作人员的姓名、面部录入图像数据进行一致性匹配,获取匹配一致的在职工作人员所属工作区门牌号并依据其生成判定指令,将判定指令传输到状态查询单元;

7、步骤三:所述状态查看单元中存储有当前工厂内所有所属在职工作人员工作区的工作区门牌号和其对应的暖通空调开关状态信息,所述暖通空调开关状态分为开启和关闭两种状态,所述状态查看单元依据接收到的判定指令中携带的在职工作人员所属工作区门牌号查询该工作区的暖通空调开关状态信息并对其进行状态判定,若该工作区的暖通空调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所述状态查询单元依据该工作人员通过门闸机的时刻和与该工作人员的姓名和面部图像数据相匹配的在职工作人员所属工作区门牌号生成预开启控制指令,将预开启控制指令传输到暖通控制模块并修改状态查询单元中与该在职人员所属工作区门牌号相匹配的暖通空调开关状态为开启;

8、步骤四:数据分析模块,周期性对工厂内所有所属在职工作人员的工作区暖通空调开启情况进行分析生成工厂内所有所属在职工作人员工作区的办公门开合对所需新风量的过量作用因子;

9、步骤五:所述暖通控制模块,对工厂内所有所属在职工作人员的工作区内的温度进行调节,所述暖通控制模块包括若干个暖通控制单元,一个所述暖通控制单元对应工厂内一个所属在职工作人员工作区;

10、所述暖通控制模块接收到传输的预开启控制指令后依据其内携带的与该工作人员的姓名和面部图像数据相匹配的在职工作人员所属工作区门牌号将预开启指令传输到对应的暖通控制单元;

11、步骤六:所述暖通控制单元接收到传输的预开启指令后按照一定的调整控制规则对该在职工作人员工作区内的暖通空调进行控制。

12、进一步的,所述面部录入图像数据指代的是该在职工作人员入职时录入的面部图像数据;所述工作区门牌号指的是用于标示工作区位置的门牌号码,由四位阿拉伯数字构成。

13、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分析生成工厂内所有所属在职工作人员工作区的办公门开合对所需新风量的过量作用因子的具体分析步骤如下:

14、s21:首先选定工厂内一所属在职工作人员的工作区为待调控工作区;

15、s22:获取一个调控周期内待调控工作区办公门的开合次数,标记为a1,获取该调控周期内待调控工作区办公门每次开合的间隔时长b1、b2、...、bb,b=1、2、...、a1;

16、获取待调控工作区在该调控周期内的最佳节能调节温度的所需新风量和实际新风量,分别标记为c1和d1;

17、一个所述调控周期是从该工厂规定的上班时刻前的p1时间开始到该工厂规定的上班时刻往后延p2时间结束,所述p1和p2为预设时间数值;

18、所述待调控工作区的办公门打开、关闭为一次开合,所述待调控工作区办公门每次开合的间隔时长指代的是待调控工作区的办公门关闭后到下一次被打开的间隔时长;

19、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调控周期内每次开合的间隔时长都不超过p3时间,所述p3为预设的时间阈值;

20、s23:利用公式计算获取该调控周期待调控工作区办公门开合对所需新风量的过量影响因子e1,所述α1和α2分别为开合次数和每次开合间隔时长在所需新风量中的预设系数;

21、s24:按照s22到s23计算获取t个调控周期内该调控周期待调控工作区办公门开合对所需新风量的过量影响因子e1、e2、...、et,所述t个调控周期是从该调控周期开始向过去回溯t个调控周期;

22、s25:利用公式计算获取t个调控周期待调控工作区办公门开合对所需新风量的过量影响因子的离差g1,将g1和g进行大小比较,此处e表示为ee的均值,g为预设数值;

23、若g1≥g,则按照|ee-e|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选中对应的ee,每选中一个将其删除,删除后重新计算剩余ee的离差g1,并再次将g1和g进行大小比较,直至g1<g,将此时剩余的ee的均值重新标定为待调控工作区办公门开合对所需新风量的过量作用因子,标记为i1;

24、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将待调控工作区办公门开合对所需新风量的过量作用因子i1传输到待调控工作区对应的暖通控制单元中进行更新存储;

25、s26:按照s21到s25依次选定工厂内所有所属在职工作人员的工作区为待调控工作区,依次计算获取工厂内所有所属在职工作人员的工作区办公门开合对所需新风量的过量作用因子i1、i2、...、ii,i≥1;并依次将工厂内所有所属在职工作人员的工作区办公门开合对所需新风量的过量作用因子传输到对应的暖通控制单元中进行更新存储。

26、进一步的,所述暖通控制单元中预存储有暖通空调计算模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暖通空调计算模型是依据工厂内所属在职工作人员工作区内管道和风道的设计、暖通空调的布局、建筑物和设备的材料与布局设定的,因此所有暖通控制单元中预存储的暖通空调计算模型不完全相同。

27、进一步的,所述暖通控制单元接收到传输的预开启指令后对该在职工作人员工作区内的暖通空调进行控制的具体调整控制规则如下:

28、s11:获取当前时刻该暖通控制单元对应的在职工作人员工作区的室外的温度和室内的温度,并将其输入到该暖通控制单元中存储的暖通空调计算模型中计算获取到该在职工作人员工作区当前最佳节能调节温度和调节到最佳节能调节温度的所需时间、所需新风量和所需送风温度,并将所需新风量标记为j1;

29、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暖通空调计算模型计算出的在职工作人员工作区当前最佳节能调节温度和调节到最佳节能调节温度的所需时间、所需新风量和所需送风温度满足暖通空调节能策略;

30、s12:获取该暖通控制单元中存储的对应在职工作人员工作区办公门开合对所需新风量的过量作用因子标记为k1;

31、s13:利用公式计算获取当前时刻该暖通控制单元对应的在职工作人员工作区的送风速度l1,所述m1为该暖通控制单元对应的在职工作人员工作区的暖通通风口横截面积,所述m2为该暖通控制单元对应的在职工作人员工作区的有效换气率;

32、所述暖通控制单元依据暖通空调计算模型中计算获取到该在职工作人员工作区当前最佳节能调节温度、所需送风温度、送风速度l1和所需送风温度对该在职工作人员工作区内的暖通空调进行控制。

33、进一步的,工厂内所有所属在职工作人员工作区的门为了保证工作区内暖通空调的调节效率都安装自动回位弹簧门;在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门开启和关闭的间隔时长不超过p3,所述p3为预设时间数值。

34、进一步的,所述门闸机设立在工厂的入口处。

3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36、本发明通过设置门闸签到模块,对工厂上班工作人员的签到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身份识别单元优先对该上班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一致性校验,并获取其对应所属工作区的门牌号,状态查询单元基于其所属工作区的门牌号对工作区内的暖通空调开关状态进行查询并修改,数据分析模块基于该工厂规定的上班时刻前的p1时间开始到该工厂规定的上班时刻往后延p2时间结束这段调控周期内暖通空调的开启情况和工作区办公门的开合次数和每次开合频率进行分析获取每个工作区办公门开合对所需新风量的过量作用因子,暖通控制单元基于工作区办公门开合对所需新风量的过量作用因子和其内存储的暖通空调计算模型,对新风速度进行优化,调节,避免了出现上班高峰期间工作区内人员不断进出可能会导致暖通控制效果不好的情况发生,保障了工作区内人员办公的舒适环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