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应急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60952发布日期:2024-02-07 13:05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应急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增氧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应急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空气中,氧分压低,氧气含量只有低海拔地区的一半到三分之一。初入高原地区活动的救援人员在进行紧急救援活动时,极易造成机体组织缺氧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而吸氧可以很好的缓解高原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综合考虑到高原恶劣的救援环境,提出一种安全应急增氧装置,为高原救援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供氧环境。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安全应急增氧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安全应急增氧装置,包括中空的柜体、控制及显示单元、产氧单元、空气驱动单元和过滤单元,所述柜体内安装有辅助电源,所述控制及显示单元安装在所述柜体表面、且与所述辅助电源电连接,所述空气驱动单元与所述控制及显示单元、所述辅助电源均电连接;

4、所述空气驱动单元和所述过滤单元均设置在所述柜体内,且所述空气驱动单元与所述柜体连接、并将所述柜体隔离成供氧空间和吸气空间,所述空气驱动单元与所述过滤单元通过导气管连通;

5、所述产氧单元设置在所述供氧空间内、且与所述柜体连接,所述产氧单元与所述控制及显示单元电连接;

6、所述柜体上开设有出气孔和进气孔,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供氧空间与外界,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吸气空间与外界。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原地区活动的救援人员在进行紧急救援活动时,为了缓解高原反应,启动本增氧装置,辅助电源为控制及显示单元和空气驱动单元提供电。调节控制及显示单元,控制及显示单元控制产氧单元启动,产氧单元产出氧气,氧气从供氧空间中通过出气孔排出至外界,为高原救援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供氧环境,使救援人员缓解高原反应。

8、产氧单元产出的氧气直接通过出气孔排至外界,减小了对氧气走气量的影响。

9、同时,控制及显示单元控制空气驱动单元启动,空气驱动单元通过进气孔将空气吸入吸气空间内,空气驱动单元持续将空气通过导气管送至过滤单元,空气穿过过滤单元后进入供氧空间内,再由出气孔放出。在空气穿过过滤单元时,过滤单元会将空气中的杂物滤去,进一步为高原救援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供氧环境。

10、优选的,所述过滤单元、所述导气管和所述空气驱动单元沿着外界空气进入的方向依次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空气先通过过滤单元进行过滤,再通过导气管由空气驱动单元排出至供氧空间,减小杂质对导气管和空气驱动单元的影响。

12、优选的,所述导气管呈漏斗状,且所述导气管靠近所述空气驱动单元一端的面积小于另一端的面积。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漏斗形的导气管,使气体流动更加顺畅,不存在死角。

14、优选的,所述柜体上安装有可打开的第一旋转门,所述出气孔开设在第一旋转门上,所述柜体连接有靠近所述第一旋转门设置的放置盒,所述产氧单元放置在所述放置盒内。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第一旋转门,更换放置盒内的产氧单元十分便捷。

16、优选的,所述产氧单元包括氧烛,所述氧烛放置在所述放置盒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氧烛点燃后即能持续燃烧并放出高纯氧气,且放氧速度快而总放热量很小。

18、优选的,所述过滤单元的顶部和底部均连接有滤板,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氢氧化钙层、霍加拉特剂层和硫代硫酸钠层,所述氢氧化钙层、所述霍加拉特剂层和所述硫代硫酸钠层顺序连接,所述硫代硫酸钠层靠近所述导气管设置,所述氢氧化钙层和所述霍加拉特剂层由网格板隔开,所述霍加拉特剂层和所述硫代硫酸钠层由网格板隔开。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氧烛燃烧释放的气体,除氧气外,还混有一些疑似氯气的带有刺鼻气味的气体、杂质和烟尘等。空气先与氢氧化钙层接触,氢氧化钙层吸收二氧化碳,再与霍加拉特剂层接触,霍加拉特剂层吸收一氧化碳,最后与硫代硫酸钠层接触,硫代硫酸钠层吸收氯气。所以过滤单元将氧烛燃烧释放的气体再次过滤,过滤单元吸收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有害气体、杂质和烟尘等,实现了在封闭环境中增氧、除有害气体,为高原救援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供氧环境。

20、优选的,所述过滤单元设置有多个,每相邻两个所述过滤单元重心的连线均与竖直方向成角度设置,且每相邻两个所述过滤单元之间均由钢板密封设置,所述柜体连接有便于所述过滤单元移动的导轨,所述过滤单元与所述滤板滑动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小型的过滤单元更便于更换,且过滤单元与导轨配合,进一步便于工作人员将单个过滤单元取出,进而便于更换单个过滤单元的各个滤层。

22、优选的,所述柜体的外壁连接有气体检测单元,所述气体检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及显示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及显示单元电连接有报警器。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检测单元可以检测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减小有害气体对使用者的影响,当浓度到达控制及显示单元设定的阈值时,控制及显示单元将电信号发送给报警器,报警器接受电信号发出警报。

24、优选的,所述气体检测单元包括氯气检测器、一氧化碳检测器和二氧化碳检测器,所述氯气检测器、所述一氧化碳检测器和所述二氧化碳检测器均与所述控制及显示单元电连接。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检测单元可以检测氯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只要氯气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中任意一种到达预设值,报警器均会报警。

26、优选的,所述柜体底部连接有多个便于自身移动的万向轮。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增氧装置放置至合适位置,万向轮便于增氧装置移动。

28、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使用本增氧装置,辅助电源为控制及显示单元和空气驱动单元提供电。调节控制及显示单元,控制及显示单元控制产氧单元启动产氧,氧气通过出气孔排出至外界,为高原救援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供氧环境,使救援人员缓解高原反应。产氧单元产出的氧气直接通过出气孔排至外界,减小了对氧气走气量的影响。同时,控制及显示单元控制空气驱动单元启动,空气驱动单元吸入空气并送至过滤单元过滤,空气过滤后通过出气孔放出。在空气穿过过滤单元时,过滤单元会将空气中的杂质滤去,进一步为高原救援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供氧环境。



技术特征:

1.一种安全应急增氧装置,包括中空的柜体(1)、控制及显示单元(2)、产氧单元(3)、空气驱动单元(5)和过滤单元(7),所述柜体(1)内安装有辅助电源(8),所述控制及显示单元(2)安装在所述柜体(1)表面、且与所述辅助电源(8)电连接,所述空气驱动单元(5)与所述控制及显示单元(2)、所述辅助电源(8)均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应急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7)、所述导气管(6)和所述空气驱动单元(5)沿着外界空气进入的方向依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应急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6)呈漏斗状,且所述导气管(6)靠近所述空气驱动单元(5)一端的面积小于另一端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全应急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上安装有可打开的第一旋转门(11),所述出气孔(111)开设在第一旋转门(11)上,所述柜体(1)连接有靠近所述第一旋转门(11)设置的放置盒(4),所述产氧单元(3)放置在所述放置盒(4)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安全应急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氧单元(3)包括氧烛,所述氧烛放置在所述放置盒(4)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安全应急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7)的顶部和底部均连接有滤板,所述过滤单元(7)包括氢氧化钙层、霍加拉特剂层和硫代硫酸钠层,所述氢氧化钙层、所述霍加拉特剂层和所述硫代硫酸钠层顺序连接,所述硫代硫酸钠层靠近所述导气管(6)设置,所述氢氧化钙层和所述霍加拉特剂层由网格板隔开,所述霍加拉特剂层和所述硫代硫酸钠层由网格板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安全应急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7)设置有多个,每相邻两个所述过滤单元(7)重心的连线均与竖直方向成角度设置,且每相邻两个所述过滤单元(7)之间均由钢板密封设置,所述柜体(1)连接有便于所述过滤单元(7)移动的导轨,所述过滤单元(7)与所述滤板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安全应急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的外壁连接有气体检测单元(9),所述气体检测单元(9)与所述控制及显示单元(2)电连接,所述控制及显示单元(2)电连接有报警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安全应急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检测单元(9)包括氯气检测器、一氧化碳检测器和二氧化碳检测器,所述氯气检测器、所述一氧化碳检测器和所述二氧化碳检测器均与所述控制及显示单元(2)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应急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底部连接有多个便于自身移动的万向轮(15)。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安全应急增氧装置,属于增氧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中空的柜体、控制及显示单元、产氧单元、空气驱动单元和过滤单元,柜体内安装有辅助电源,控制及显示单元安装在柜体表面、且与辅助电源电连接,空气驱动单元与控制及显示单元、辅助电源均电连接;空气驱动单元和过滤单元均设置在柜体内,且空气驱动单元与柜体连接、并将柜体隔离成供氧空间和吸气空间,空气驱动单元与过滤单元通过导气管连通;产氧单元设置在供氧空间内、且与柜体连接,产氧单元与控制及显示单元电连接;柜体上开设有出气孔和进气孔,出气孔连通供氧空间与外界,进气孔连通吸气空间与外界,达到为高原救援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供氧环境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冯帅昌,孙琛,张杰,赵东伟,高华,孟燕华,钟明明,王玉伟,曹彦鹏,景凯,李新年,渠伟,张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虹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