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996662发布日期:2024-02-09 12:38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空调的需求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制冷或制热,对空调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如今市面上大部分柜机空调都只有一个风道,但夏季天气较热或冬季天气较冷时出风风量不足,不能快速制冷或制热,影响人们的舒适度体验。考虑到有的房间比较大的情况,用户距离空调较远时,可能感受不到冷风或热风,导致人们认为空调制冷或制热的效果差。

2、现有技术中,仅靠单一的风叶和电机组合成的送风装置,无法有效地满足用户对不同风量的需求,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空调器,以满足用户在多种情况下的不用风量的需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在原有的空调器上增加一个气流驱动组件,以实现双级送风通道,进而为用户提供多种空调送风模式,以满足用户对不同风量的需求。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换热器设置于壳体的内部;第一气流驱动组件,第一气流驱动组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并设于换热器和出风口之间;第二气流驱动组件,第二气流驱动组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并设于换热器和进风口之间。

3、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壳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使得气流风能够从进风口进入,然后送至出风口,进而保证形成的空调风能够送至用户所在的区域;将换热器设置于壳体的内部,能够为用户提供所需的冷风或热风;第一气流驱动组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换热器和出风口之间,以保证气流风在经过换热器换热后进一步地送至出风口的位置,进而形成的空调风能够送至用户所在的区域;第二气流驱动组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换热器和进风口之间,以保证气流风能够从进风口进入然后送至换热器的位置。通过在原有的壳体内增加一个送风装置,使得第一气流驱动组件和第二气流驱动组件相互配合,进而根据用户的需求选定合适的空调运行模式,以控制第一气流驱动组件和第二气流驱动组件的运转与停止,使得能够为用户提供合适大小的风量,实现了空调器的多功能化,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4、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壳体内设置有与第一气流驱动组件配合的第一风道,以及与第二气流驱动组件配合的第二风道,第一风道与出风口连通,第二风道与进风口连通。

5、通过在壳体内设置有与第一气流驱动组件配合的第一风道,并且第一风道与出风口连通,以使得经过第一气流驱动组件传送的气流风能够沿着第一风道送至出风口处;壳体内设置有与第二气流驱动组件配合的第二风道,并且第二风道与进风口连通,以使得气流风经过进风口进而送至第二气流驱动组件,然后经过第二气流驱动组件传送的气流风能够沿着第二风道送至第一气流驱动组件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设置能够保证将气流风从进风口传送至出风口,控制气流风的流动方向和路线。在第一气流驱动组件和第二气流驱动组件同时运转时,双风道的设置控制了经过第一风道的风向和第二风道的风向保持一致,进而保证了空调风的风量加大。

6、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其中,第一气流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风叶和用于驱动第一风叶旋转的第一电机,第二气流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风叶和用于驱动第二风叶旋转的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7、第一气流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风叶和用于驱动第一风叶旋转的第一电机,第一风叶和第一电机连接,在第一电机进行运转时,能够随之带动第一风叶进行转动,以此达到送风的目的;第二气流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风叶和用于驱动第二风叶旋转的第二电机,第二风叶和第二电机连接,在第二电机进行运转时,能够随之带动第二风叶进行转动,以此达到送风的目的;空调器的壳体内部还设置有控制器,将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控制器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空调运行模式,以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运转开关及其运转方向,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8、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用于容纳换热器和第一气流驱动组件;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用于容纳第二气流驱动组件;其中,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连接并相对第一壳体突出设置,出风口设于第一壳体,进风口设于第二壳体。

9、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纵向连接,并且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进行突出设置,以此能够实现双级送风的目的。其中,第一壳体所具有的容纳空间能够容纳换热器和第一气流驱动组件,第一气流驱动组件的运转能够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在第一壳体的基础上增设第二壳体,第二壳体所具有的容纳空间能够容纳第二气流驱动组件,在第二气流驱动组件运转时,第二壳体的设置能够保证将其中的气流风送至第一壳体内,进而保证双级送风装置的可实现性。此外,出风口设置于第一壳体上,进风口设置于第二壳体上,能够保证将气流风从进风口处进入第一壳体,然后接着进入第二壳体内,使得气流风能够到达出风口的位置。

10、由于第一壳体所具有的容纳空间有限,因此上第一壳体连接有第二壳体,以此使得第二壳体能够容纳额外增加的送风装置,一方面,第二壳体的设置不会影响原有的第一气流驱动组件的制冷或制热效果,另一方面,双壳体的结构简单,可实施度较高,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设一个送风装置便可实现双级送风的目的。

1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所述的空调器,包括:在空调器的多个送风模式中选择目标送风模式;根据目标送风模式,控制第一气流驱动组件和第二气流驱动组件的气流驱动方向。

12、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目标送风模式,然后控制第一气流驱动组件和第二气流驱动组件的气流驱动方向,以此完成送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由于第一气流驱动组件和第二气流驱动组件的双级送风装置的设置,通过控制第一气流驱动组件和第二气流驱动组件的运转与停止,进而控制空调器出风量的大小,以此满足用户对空调器风量的需求。

13、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当目标送风模式为第一模式时,控制第一气流驱动组件运转、第二气流驱动组件保持停止;当目标送风模式为第二模式时,控制第一气流驱动组件保持停止、第二气流驱动组件运转;其中,第一模式的送风风量大于第二模式的送风风量。

14、当目标送风模式为第一模式时,通过控制第一气流驱动组件运转、第二气流驱动组件保持停止,以此使得气流风从进风口处进入,然后经过换热器直接送至第一风道的位置,进一步地送至出风口处,在此过程中,第一风叶进行转动,第二风叶不发生转动。当目标送风模式为第二模式时,通过控制第一气流驱动组件保持停止、第二气流驱动组件运转,以此使得气流风从进风口处进入到第二风道,然后经过换热器之后直接送至出风口的位置,在此过程中,第一风叶不发生转动,第二风叶进行转动;其中第一气流驱动组件保持停止,并且由于第一气流驱动组件会阻挡由第二风道送来的一定风量,因此最终的出风量会降低。第一模式的送风风量大于第二模式的送风风量,以此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适时地调节用户所需的送风风量大小,实现空调器的多功能化。

15、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当目标送风模式为第三模式时,控制第一气流驱动组件运转、第二气流驱动组件运转;其中,第三模式的送风风量大于第一模式的送风风量。

16、当目标送风模式为第三模式时,通过控制第一流驱动组件运转、第二气流驱动组件运转,以此使得气流风依次经过进风口、第一风道、换热器、第二风道、出风口,在此过程中,第一风叶和第二风叶均发生转动,双级风叶的作用下使得送风风量增加。第三模式的送风风量大于第一模式的送风风量,当用户需要调大送风风量时,选定第三模式便能够实现送风风量的增加。

17、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当目标送风模式为除尘送风模式时,控制第一气流驱动组件沿第一方向运转、第二气流驱动组件沿第二方向运转,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18、当目标送风模式为除尘送风模式时,通过控制第一气流驱动组件沿第一方向运转、第二气流驱动组件沿第二方向运转,并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以此能够控制第一气流驱动组件和第二气流驱动组件的气流驱动方向相反,在此情况下,相反方向的气流风能够形成对流风,进而可以对换热器进行除尘操作。

1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执行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因此空调器具有如上述的控制方法同样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器的控制程序,控制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因此可读存储介质具有如上述的控制方法同样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1、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22、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壳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将第一气流驱动组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换热器和出风口之间,以保证气流风在经过换热器换热后进一步地送至出风口的位置,进而形成的空调风能够送至用户所在的区域;第二气流驱动组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换热器和进风口之间,以保证气流风能够从进风口进入然后送至换热器的位置。通过在原有的壳体内增加一个送风装置,使得第一气流驱动组件和第二气流驱动组件相互配合,进而根据用户的需求选定合适的空调运行模式,以控制第一气流驱动组件和第二气流驱动组件的运转与停止,使得能够为用户提供合适大小的送风风量,实现了空调器的多功能化,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