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蒸发温度空调器及空调器的进风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597207发布日期:2024-04-18 12:35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蒸发温度空调器及空调器的进风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尤其涉及一种双蒸发温度空调器及空调器的进风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双温空调设备对比常规单温空调设备,能力能效均存在一定优势,但是因为室内换热器双温流路设计的关系,容易出现各室内换热器支路的制冷剂温度差异较大现象。此类现象很容易出现空气经过室内换热器后空气温度冷热不一,高温高湿空气与低温低湿空气在室内机风叶处混合并有细小水珠形成,然后经过风叶甩至内机扫风叶片、导风板甚至是室内机出风口,最终引起室内机出现凝露、吹水等现象。

2、通过多个电子膨胀阀调节制冷剂流量分配的方案,容易导致室内机组噪音增大,且1个电子膨胀阀只能调节两个支路间的制冷剂流量分配,多流路室内换热器需增加多个膨胀阀调节,设计成本及内机尺寸都会相应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相关技术中的双蒸发温度空调器容易出现空气经过室内换热器后空气温度冷热不一,高温高湿空气与低温低湿空气在室内机风叶处混合并有细小水珠形成,然后经过风叶甩至内机扫风叶片、导风板甚至是室内机出风口,最终引起室内机出现凝露、吹水等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双蒸发温度空调器及空调器的进风控制方法,通过使用感温包检测换热器各支路制冷剂温度,并根据各支路的制冷剂温度来调节进风部件的进风角度,可有效的改善各支路的制冷剂出口温度均匀性问题及出风温差问题。

2、本发明实施例1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双蒸发温度空调器,空调器包括:

3、机壳,机壳上设有进风口;

4、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器设于机壳内部并与进风口相对,室内换热器包括前排换热器和后排换热器;

5、前排换热器包括沿着进风口长度方向分布的前排第一换热单元a和前排第二换热单元b,前排第一换热单元a形成有前排第一换热流路a,前排第二换热单元b形成有前排第二换热流路b,前排第一换热流路a和前排第二换热流路b并联在一起构成室内换热器的前排换热流路;

6、后排换热器包括沿着进风口长度方向分布的后排第一换热单元a和后排第二换热单元b,后排第一换热单元a形成有后排第一换热流路a,后排第二换热单元b形成有后排第二换热流路b,后排第一换热流路a和后排第二换热流路b并联在一起构成室内换热器的后排换热流路;

7、前排换热流路和后排换热流路并联设置在一起构成室内换热器的总换热流路;

8、导风部件,导风部件设于进风口,导风部件的导风角度可被控制改变以使进风口朝前排第一换热单元进风和/或朝前排第二换热单元进风;

9、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前排第一换热流路a的出口温度和/或前排第二换热流路b的出口温度和/或后排第一换热流路a的出口温度和/或后排第二换热流路b的出口温度和/或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调节导风部件的导风角度;

10、其中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包括制冷运行模式和制热运行模式。

11、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空调器运行制冷运行模式时,前排第一换热单元a和后排第一换热单元a构成室内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部分,前排第二换热单元b和后排第二换热单元b构成室内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部分;

12、室内换热器还包括前排换热器主流路a、前排换热器主流路b、第一分流器和第二分流器,第一分流器的集流端连通前排换热器主流路a,第一分流器的分流端连通前排第一换热流路a和前排第二换热流路b的一端,第二分流器的集流端连通前排换热器主流路b,第二分流器的分流端连通前排第一换热流路a和前排第二换热流路b的另一端;

13、室内换热器还包括后排换热器主流路a、后排换热器主流路b、第三分流器和第四分流器,第三分流器的集流端连通后排换热器主流路a,第三分流器的分流端连通后排第一换热流路a和后排第二换热流路b的一端,第四分流器的集流端连通后排换热器主流路b,第四分流器的分流端连通后排第一换热流路a和后排第二换热流路b的另一端;

14、其中控制器用于根据前排第一换热流路a与前排换热器主流路a连通位置的温度和/或前排第一换热流路a与前排换热器主流路b与前排换热器主流路a连通位置的温度和/或前排第二换热流路b与前排换热器主流路b连通位置的温度和/或后排第一换热流路a与后排换热器主流路a连通位置的温度和/或后排第一换热流路a与后排换热器主流路b连通位置的温度和/或后排第二换热流路b与后排换热器主流路a连通位置的温度和/或后排第二换热流路b与后排换热器主流路b连通位置的温度和/或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调节导风部件的导风角度。

15、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前排第一换热流路a与前排换热器主流路a的连通位置设有第一感温包a1,前排第一换热流路a与前排换热器主流路b的连通位置设有第一感温包a2,前排第二换热流路b与前排换热器主流路a的连通位置设有第一感温包b1,前排第二换热流路b与前排换热器主流路b的连通位置设有第一感温包b2;

16、后排第一换热流路a与后排换热器主流路a的连通位置设有第二感温包a1,后排第一换热流路a与后排换热器主流路b的连通位置设有第二感温包a2,后排第二换热流路b与后排换热器主流路a的连通位置设有第二感温包b1,后排第二换热流路b与后排换热器主流路b的连通位置设有第二感温包b2;

17、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感温包a1的温度值和/或第一感温包a2的温度值和/或第一感温包b1的温度值和/或第一感温包b2的温度值和/或第二感温包a1和/或第二感温包a2和/或第二感温包b1的温度值和/或第二感温包b2的温度值和/或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调节导风部件的导风角度。

18、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空调器运行制冷运行模式时,前排换热器主流路a中的冷媒流向前排第一换热流路a和前排第二换热流路b,前排第一换热流路a和前排第二换热流路b中的冷媒流向前排换热器主流路b,后排换热器主流路a中的冷媒流向后排第一换热流路a和后排第二换热流路b,后排第一换热流路a和后排第二换热流路b中的冷媒流向后排换热器主流路b,其中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感温包b2和第一感温包a2的温度差值以及第二感温包b2和第二感温包a2的差值调节导风部件的导风角度;

19、空调器运行制热运行模式时,前排换热器主流路b中的冷媒流向前排第一换热流路a和前排第二换热流路b,前排第一换热流路a和前排第二换热流路b中的冷媒流向前排换热器主流路a,后排换热器主流路b中的冷媒流向后排第一换热流路a和后排第二换热流路b,后排第一换热流路a和后排第二换热流路b中的冷媒流向后排换热器主流路a,其中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感温包b1和第一感温包a1的差值以及第二感温包b1和第二感温包a1的差值调节导风部件的导风角度。

20、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换热系统包括:

21、压缩机,压缩机包括高温吸气口、低温吸气口、补气口和排气口;

22、第一四通阀部件,第一四通阀部件包括第一四通阀部件a口、第一四通阀部件b口、第一四通阀部件c口和第一四通阀部件d口,第一四通阀部件被设计为:第一四通阀部件a口和第一四通阀部件b口连通时第一四通阀部件c口和第一四通阀部件d口连通,或者第一四通阀部件a口与第一四通阀部件d口连通时,第一四通阀部件b口与第一四通阀部件c口连通;

23、第二四通阀部件,第二四通阀部件包括第二四通阀部件a口、第二四通阀部件b口、第二四通阀部件c口和第二四通阀部件d口,第二四通阀部件被设计为:第二四通阀部件a口和第二四通阀部件b口连通时第二四通阀部件c口和第二四通阀部件d口连通,或者第二四通阀部件a口与第二四通阀部件d口连通时,第二四通阀部件b口与第二四通阀部件c口连通;

24、室外换热器和闪蒸器,室外换热器包括室外换热器a口和室外换热器b口,闪蒸器包括闪蒸器a口、闪蒸器b口和闪蒸器c口;

25、压缩机排气口与第一四通阀部件b口、第二四通阀部件b口均连通,第一四通阀部件a口和第二四通阀部件a口均连通室外换热器a口,室外换热器b口连通闪蒸器a口,闪蒸器b口连通压缩机补气口,闪蒸器c口连通前排换热器主流路a和后排换热器主流路a,前排换热器主流路b连通第一四通阀部件c口,后排换热器主流路b连通第二四通阀部件c口,第一四通阀部件d口连通压缩机低温吸气口,第二四通阀部件d口连通压缩机高温吸气口;

26、其中室外换热器b口和闪蒸器a口之间设有第一节流装置,闪蒸器c口与前排换热器主流路a和后排换热器主流路a之间设有第二节流装置,前排换热器主流路a上还设有第三节流装置。

27、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时,第一四通阀部件a口和第一四通阀部件b口连通、第一四通阀部件c口和第一四通阀部件d口连通,第二四通阀部件a口和第二四通阀部件b口连通、第二四通阀部件c口和第二四通阀部件d口连通;

28、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时,第一四通阀部件a口与第一四通阀部件d口连通时,第一四通阀部件b口与第一四通阀部件c口连通,第二四通阀部件a口与第二四通阀部件d口连通时,第二四通阀部件b口与第二四通阀部件c口连通。

29、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前排换热器位于进风口的迎风侧,后排换热器位于进风口的背风侧。

30、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机壳具有位于进风口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机壳壁和第二机壳壁;

31、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部分、进风口和机壳的第一机壳壁之间限定出第一换热区域;

32、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部分、进风口和机壳的第二机壳壁之间限定出第二换热区域。

33、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部分和第二换热部分在远离进风口的一侧与机壳之间限定出风机安装区域,风机安装区域设有风机,且空调器具有与风机出风侧连通的出风口。

34、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导风部件包括设于进风口处的多个导风叶片;

35、其中多个导风叶片联动设置,且多个导风叶片沿着进风口的长度方向均布。

36、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双蒸发温度空调器为壁挂式空调器。

37、本发明实施例1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双蒸发温度空调器的进风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双蒸发温度空调器,进风控制方法包括:

38、根据前排第一换热流路a的出口温度和/或前排第二换热流路b的出口温度和/或后排第一换热流路a的出口温度和/或后排第二换热流路b的出口温度和/或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调节导风部件的导风角度。

39、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根据前排第一换热流路a的出口温度和/或前排第二换热流路b的出口温度和/或后排第一换热流路a的出口温度和/或后排第二换热流路b的出口温度和/或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调节导风部件的导风角度,包括:

40、获取第一感温包a1的温度值和/或第一感温包a2的温度值和/或第一感温包b1的温度值和/或第一感温包b2的温度值和/或第二感温包a1和/或第二感温包a2和/或第二感温包b1的温度值和/或第二感温包b2的温度值和/或空调器的运行模式;

41、根据第一感温包a1的温度值和/或第一感温包a2的温度值和/或第一感温包b1的温度值和/或第一感温包b2的温度值和/或第二感温包a1和/或第二感温包a2和/或第二感温包b1的温度值和/或第二感温包b2的温度值和/或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调节导风部件的导风角度。

42、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根据第一感温包a1的温度值和/或第一感温包a2的温度值和/或第一感温包b1的温度值和/或第一感温包b2的温度值和/或第二感温包a1和/或第二感温包a2和/或第二感温包b1的温度值和/或第二感温包b2的温度值和/或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调节导风部件的导风角度,包括:

43、在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时,获取第一感温包b2和第一感温包a2的温度差值△t1以及第二感温包b2和第二感温包a2的差值△t2,根据△t1和△t2调节导风部件的导风角度;

44、在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时,获取第一感温包b1和第一感温包a1的差值△t3以及第二感温包b1和第二感温包a1的差值△t4,根据△t3和△t4调节导风部件的导风角度。

45、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在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时,根据△t1和△t2调节导风部件的导风角度,包括:

46、计算△t1和△t2之和的绝对值,若△t1和△t2之和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则调节导风部件的导风角度,若△t1和△t2之和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则维持导风部件的当前导风角度;

47、在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下,根据△t3和△t4调节导风部件的导风角度,包括:

48、计算△t3和△t4之和的绝对值,若△t3和△t4之和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则调节导风部件的导风角度,若△t3和△t4之和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则维持导风部件的当前导风角度。

49、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制冷模式下,在△t1和△t2之和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调节导风部件的导风角度,包括:

50、若△t1和△t2均为负值,则控制进风部件逆时针旋转第一预设角度,以使进风口朝第二换热部分进风;

51、若△t1和△t2均为正值,则控制进风部件顺时针旋转第一预设角度,以使进风口朝第一换热部分进风;

52、制热模式下,在△t3和△t4之和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调节导风部件的导风角度,包括:

53、若△t3和△t4均为负值,则控制进风部件顺时针旋转第一预设角度,以使进风口朝第一换热部分进风;

54、若△t3和△t4均为正值,则控制进风部件逆时针旋转第一预设角度,以使进风口朝第二换热部分进风。

55、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在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时,差值△t1和△t2满足下列条件:

56、差值△t1≤-3时,满足条件一;

57、差值-3<△t1<3时,满足条件二;

58、差值△t1≥3时,满足条件三;

59、差值△t2≤-5时,满足条件四;

60、差值-5<△t2<5时,满足条件五;

61、差值△t2≥5时,满足条件六;

62、其中根据△t1和△t2调节导风部件的导风角度,包括:

63、在满足条件一且条件四时或者满足条件一且条件五时或者满足条件二且条件四时,控制进风部件逆时针旋转第一预设角度,以使进风口朝第二换热部分进风;

64、在满足条件一且条件六时或满足条件二且条件五时或者满足条件三且条件四时,进风部件进风角度维持不变;

65、在满足条件二且条件六时或者满足条件三且条件五时或者满足条件三且条件六时,控制进风部件顺时针旋转第二预设角度,以使进风口朝第一换热部分进风。

66、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在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时,差值△t3和△t4满足下列条件:

67、△t3≤-5时,满足条件一;

68、-5<△t3<5时,满足条件二;

69、△t3≥5时,满足条件三;

70、△t4≤-5时,满足条件四;

71、-5<△t4<5时,满足条件五;

72、△t4≥5时,满足条件六;

73、其中根据△t3和△t4调节导风部件的导风角度,包括:

74、在满足条件一且条件四时或者满足条件一且条件五时或者满足条件二且条件四时,控制进风部件逆时针旋转第一预设角度,以使进风口朝第二换热部分进风;

75、在满足条件一且条件六时或满足条件二且条件五时或者满足条件三且条件四时,进风部件进风角度维持不变;

76、在满足条件二且条件六时或者满足条件三且条件五时或者满足条件三且条件六时,控制进风部件顺时针旋转第二预设角度,以使进风口朝第一换热部分进风。

77、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控制方法还包括:

78、在空调器开机运行制冷或制热模式时,控制导风部件以第一开启角度开启,并在运行过程中每间隔第一预设时长获取一次第一感温包a1的温度值和/或第一感温包a2的温度值和/或第一感温包b1的温度值和/或第一感温包b2的温度值和/或第二感温包a1和/或第二感温包a2和/或第二感温包b1的温度值和/或第二感温包b2的温度值;

79、其中导风部件以第一角度开启时,空调器进风量最大。

80、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控制方法还包括:

81、在空调器关机时,控制导风部件关闭进风口。

82、本发明实施例2还提出了一种单蒸发温度空调器,空调器包括:

83、机壳,机壳上设有进风口;

84、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器设于机壳内部并与进风口相对,室内换热器包括沿着进风口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

85、第一换热单元形成有第一换热流路,第二换热单元形成有第二换热流路,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并联在一起构成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流路;

86、导风部件,导风部件设于进风口处,导风部件的导风角度可被控制改变以使进风口朝第一换热单元进风和/或朝第二换热单元进风;

87、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温度和/或第二换热流路的出口温度和/或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调节导风部件的导风角度。

8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89、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感温包检测换热器各支路制冷剂温度,并根据各支路的制冷剂温度来调节进风部件的进风角度,可有效的改善各支路的制冷剂出口温度均匀性问题及出风温差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