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台并联的相变储能蓄放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65783发布日期:2023-06-28 11:01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台并联的相变储能蓄放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蓄放热系统,具体是一种多台并联的相变储能蓄放热系统。


背景技术:

1、传统热泵热水系统一般设置体积庞大的蓄热水箱,以满足用户用水高峰期的用水需求;而分形相变储能器可以实现以更小的体积蓄存相同的热量满足用户需求;在循环加热式的热泵热水系统中,蓄热水箱中水的温度随着加热的不断进行而升高,导致热泵机组进口水温越来越高,热泵机组的制热效率也越来越低;而分形相变储能器的相变蓄热能使得热泵机组进水温度维持在恒定值,使得热泵机组的制热效率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2、传统的相变蓄热系统由于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普遍偏低,导致蓄放热速率过于缓慢,不能及时满足用户的热水需求;传统的热泵热水蓄热系统,无法实现在单工况机组的情况下无法实现热泵机组供热的同时相变储能器蓄放热一体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台并联的相变储能蓄放热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多台并联的相变储能蓄放热系统,包括热泵,散热器与多组相变储能器,所述热泵的进水端与散热器的进水端之间并联有管一与管二,所述热泵的出水端与散热器的出水端之间并联有管三与管四,多组所述相变储能器的进水端并联在管四上,多组所述相变储能器的出水端并联在管二上,所述管一靠近热泵侧的一端连接有阀一,所述管二靠近热泵的一侧连接有阀二,管二靠近散热器的一侧连接有阀六,所述管三靠近热泵侧的一端连接有阀四,所述管三内连接有泵二,所述管四靠近热泵的一侧连接有阀二,管四靠近散热器的一侧连接有阀五,所述管四靠近热泵的一侧连接有泵一,所述管四靠近散热器的一侧连接有泵三,还包括:连接在多组相变储能器之间的相变控制组件。

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相变控制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多组相变储能器的相变出水端上的阀七,以及分别设置在多组相变储能器的相变进水端上的阀八,所述多组相变储能器的相变出水端并联有管六,所述多组相变储能器的相变进水端并联有管五,所述管五与管六的出水端相互连接,所述管六上连接有泵四。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多组管路、泵机以及阀门的设置实现了对储能、放热、以及同步储能放热的快速变换,并且装置内仅设置一套水路,取热、蓄热共用一套水路,相同蓄热量下减小换热器体积。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台并联的相变储能蓄放热系统,包括热泵,其特征在于,散热器与多组相变储能器,所述热泵的进水端与散热器的进水端之间并联有管一与管二,所述热泵的出水端与散热器的出水端之间并联有管三与管四,多组所述相变储能器的进水端并联在管四上,多组所述相变储能器的出水端并联在管二上,所述管一靠近热泵侧的一端连接有阀一,所述管二靠近热泵的一侧连接有阀二,管二靠近散热器的一侧连接有阀六,所述管三靠近热泵侧的一端连接有阀四,所述管三内连接有泵二,所述管四靠近热泵的一侧连接有阀二,管四靠近散热器的一侧连接有阀五,所述管四靠近热泵的一侧连接有泵一,所述管四靠近散热器的一侧连接有泵三,还包括:连接在多组相变储能器之间的相变控制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台并联的相变储能蓄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控制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多组相变储能器的相变出水端上的阀七,以及分别设置在多组相变储能器的相变进水端上的阀八,所述多组相变储能器的相变出水端并联有管六,所述多组相变储能器的相变进水端并联有管五,所述管五与管六的出水端相互连接,所述管六上连接有泵四。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蓄放热系统,公开了一种多台并联的相变储能蓄放热系统,包括热泵,散热器与多组相变储能器,所述热泵的进水端与散热器的进水端之间并联有管一与管二,所述热泵的出水端与散热器的出水端之间并联有管三与管四,多组所述相变储能器的进水端并联在管四上,多组所述相变储能器的出水端并联在管二上,所述管一靠近热泵侧的一端连接有阀一,所述管二靠近热泵的一侧连接有阀二,管二靠近散热器的一侧连接有阀六,所述管三靠近热泵侧的一端连接有阀四,本技术通过多组管路、泵机以及阀门的设置实现了对储能、放热、以及同步储能放热的快速变换,并且装置内仅设置一套水路,取热、蓄热共用一套水路,相同蓄热量下减小换热器体积。

技术研发人员:桑宪辉,吴玉麒,李策,李彤,王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科智驭(山东)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