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壳体、相变储能装置和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15669发布日期:2023-08-24 17:21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保温壳体、相变储能装置和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储能,尤其涉及保温壳体、相变储能装置和热水器。


背景技术: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使用热水,通常利用电能对自来水进行加热后使用,但通常利用电能将自来水加热后的热水不能一次使用;存留的热水又会变凉,导致能量浪费。

2、相关技术中,采用一种储能模块对谷电进行利用,在谷电时对自来水进行加热,储能模块包括相变材料和浸没在相变材料中的换热盘管,这样,储能模块利用谷电完成储能,在用电高峰期时释放储存的热量,能够有效降低能耗,缓解用电高峰期的电网负载。

3、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储能模块整体体积较大,不利于安装和使用,导致储能模块的适用范围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保温壳体,能够减小相变储能装置的整体体积,能够将保温壳体的尺寸标准化和模块化,便于用户安装和使用;便于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选用,提升了相变储能装置的适用范围,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热水使用的能耗,实现了节能减排。

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相变储能装置。

3、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热水器。

4、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保温壳体,包括:

5、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容纳相变层和换热管盘;其中,所述壳体本体为泡沫塑料件。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温壳体,通过采用泡沫塑料件制作壳体本体,并在壳体本体内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来容纳相变层和换热管盘;这样,换热管盘与相变层进行热交换后,泡沫塑料件制成的壳体本体能够对相变层起到较好的保温作用,避免相变层内的热量损失;相比于相关技术中,节省和减少了保温层的使用和设置,因此能够有效减小保温壳体或者壳体本体的整体尺寸;即减少了保温壳体的体积,从而可以将保温壳体的尺寸按照标准尺寸进行设置,使得保温壳体和相变储能装置模块化,便于用户的安装和使用,便于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选用,提升了相变储能装置的适用范围,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热水使用的能耗,实现了节能减排。

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本体至少具有两个相对的侧壁,两个所述侧壁的同一端具有延展部,两个相对的延展部之间构建为收纳凹槽,所述收纳凹槽用于收纳进水管和出水管。

8、本技术实施例中,将壳体本体相对的两个侧壁的同一端向外设置延展部,这样,两个相对的延展部之间可以形成收纳凹槽;在壳体本体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后,多余出来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可以收纳在收纳槽内;能够将进水管和出水管整理整齐;能够保持整个保温壳体安装后的整齐和整洁性;另外,将进水管和出水管收纳在收纳槽内,两个相对的延展部能够起到对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保护作用,也就是说,能够有效延长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使用寿命。

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收纳凹槽内设有限位凸楞,所述限位凸楞用于卡接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

10、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收纳槽内设置限位凸楞;这样,在将进水管和出水管与壳体本体连接后,可以通过限位凸楞将进水管和出水管进行卡接固定和限位;一方面能够避免进水管和出水管发生脱落的情况;另一方面,能够将进水管和出水管进行收纳整理,能够有效对进水管和出水管进行保护。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凸楞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凸楞沿所述收纳凹槽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相邻所述限位凸楞之间的间隙用于卡设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

12、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凸楞;这样,可以将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限位在不同的凸楞之间,能够有效避免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温度的相互干扰,保证了出水温度的稳定性。另外,在多个相变储能装置一起使用时,也可以对多个相变储能装置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均进行限位固定。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凸楞上设有避让部,所述壳体本体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避让部。

14、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限位凸楞上设置避让部,将与容置空间相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避让部;这样,便于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设置;另外,在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时,便于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安装连接。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温壳体还包括水管卡接件,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设有所述水管卡接件;所述水管卡接件用于卡接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

16、这样,通过水管卡接件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能够提升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安装和拆卸效率,方便了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安装和拆卸。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避让部位于所述限位凸楞的端部。

18、这样,便于避让部的设置,提升了壳体本体的生产加工效率;另外,将避让部设置在限位凸楞的端部,在安装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时,减少了对水管的干扰和干涉,方便了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安装连接,提升了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安装效率。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本体的宽度为50mm-160mm。

20、这样,壳体本体的整体宽度(或者也可以称为厚度)较小,便于在室内有限空间内布设,提升了在室内家装中安装相变储能装置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2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泡沫塑料件为发泡聚丙烯。

22、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相变储能装置,包括:

23、保温壳体,所述保温壳体的壳体本体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壳体本体为泡沫塑料件;所述壳体本体的侧壁具有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24、换热管盘,所述换热管盘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换热管盘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换热管盘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

25、相变层,所述相变层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换热管盘浸没于所述相变层内。

26、本技术实施例中,在保温壳体的壳体本体设置容置空间,并在容置空间内设置换热管盘和相变层,换热管盘的一端与壳体本体上的进水口相连通,换热管盘的另一端与壳体本体上的出水口相连通;这样,在谷电时间,加热器加热的热水可以通过进水口进入到保温壳体内,并通过换热管盘与相变层发生热交换,使得相变层储存热量;在用电高峰期(也即峰电时),相变层内储存的潜热可以释放对换热管盘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能够降低用电高峰器时,加热器需要的加热功率;即能够减轻电网的负荷。

27、另外,采用泡沫塑料件制作形成壳体本体,泡沫塑料件本身具有保温效果,能够对容置空间内的相变层进行有效保温,避免相变层内的潜热散失,从而能够提升相变层对潜热的储存效果,即提升了谷电时加热后的热能储存,保证了对电能的有效利用,避免了电能的浪费,能够有效实现节能减排。

28、此外,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泡沫塑料件制作形成壳体本体,泡沫塑料件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因此无需再设置保温层,能够节省保温层的占用空间,从而能够减小相变储能装置的整体体积,便于用户的安装和使用,提升了相变储能装置的适用范围,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热水使用的能耗,实现了节能减排。

2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管盘包括换热水管,所述换热水管绕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30、本技术实施例中,将换热水管绕设在容置空间内,这样,能够增大换热水管在相变层内的行程,也即能够增大热水或凉水在相变层中的行程,延长与相变层的热交换时间,使得热水或凉水与相变层热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提升了换热水管内的水与相变层换热的充分性,能够有效确保出水温度的稳定性。

3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水管呈s型绕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3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管盘还包括换热鳍片,所述换热鳍片与所述换热水管的周壁相接触。

33、这样,增大了换热水管的周壁与相变层的换热面积,能够提高换热水管内的水与相变层之间的热交换效率,保证了相变储能装置出水温度的稳定性。另外,在储能阶段,也能尽可能多的使相变层储存能量,减少了能量损失。

3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鳍片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鳍片沿所述换热水管的轴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换热鳍片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所述相变层。

35、这样,便于相变材料进入到相邻的两个换热鳍片之间,从而能够有效增加换热鳍片与形变层的接触面积,能够提高换热水管内的水与相变层之间的热交换效率,保证了相变储能装置出水温度的稳定性。另外,在储能阶段,也能尽可能多的使相变层储存能量,减少了能量损失。

3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水管包括多个并排排布的管段,每一个所述管段的周壁上均设有所述换热鳍片;相邻两个所述管段上的所述换热鳍片具有预设间隔。

37、这样,便于相变材料进入到相邻的两个换热鳍片之间,从而能够有效增加换热鳍片与形变层的接触面积,能够提高换热水管内的水与相变层之间的热交换效率,保证了相变储能装置出水温度的稳定性。另外,在储能阶段,也能尽可能多的使相变层储存能量,减少了能量损失。

38、根据本技术第三个方面实施例的热水器,包括加热装置和本技术第二个方面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相变储能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相变储能装置相连通。

39、这样,在谷电时,加热装置可以通过小功率加热凉水,并将加热后的热水输送至相变储能装置内,通过相变层与热水的换热,对热能进行储存,能够对谷电进行有效利用,避免了电能浪费;在用电高峰期或者用水高峰期时,相变层储存的热量可以通过换热管盘释放,对换热水管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保证用电高峰期时,加热装置仍然可以通过小功率加热凉水,也就是能够有效降低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从而降低了电网的用电负荷;另外,相变层储存的热量释放,能够对换热水管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保证了热水器出水的稳定性。

4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