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08958发布日期:2023-09-09 21:07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柜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柜机。


背景技术:

1、目前,部分空调器配备新风装置以向室内供入新风,避免室内空气混浊,提升用户体验。而且,部分新风装置还设置有排风通道,用于将室内空气向外排出,以避免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导致舒适性变差。然而,现有新风装置在排风过程中,风阻较大,导致排风不顺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装置,以解决现有新风装置在排风过程中,风阻较大,导致排风不顺畅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装置,包括壳体、风机组件和第一阀门,所述壳体设置排风通道、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连通室外,所述第二风口连通室内;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腔,所述风机组件具有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新风装置的排风模式下,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进风侧连通,所述出风侧与所述第一风口之间通过所述排风通道和所述第一阀门连通;所述第一阀门设置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一引导面用于引导气流自所述排风通道流向所述第一风口。

3、当需要利用新风装置将室内空气排向室外时,开设于壳体的第二风口将与风机组件的进风侧连通,风机组件的出风侧则依次通过排风通道和第一阀门连通第一风口,其中,第一阀门设置用于引导气流自排风通道流向第一风口的第一引导面。启动风机组件,使得风机组件的进风侧产生负压,以使室内空气经第二风口向进风侧流动,并经出风侧流出,随后,进入排风通道,并最终在第一引导面的引导作用下,流向第一风口,达到向室外排风的目的。

4、该新风装置通过在连通排风通道与第一风口的第一阀门设置第一引导面,实现了对气流自排风通道向第一风口流动过程中的引导,优化了气流的流动路径,从而减小了气流在流动过程中的阻力,使得室内空气能够较为顺畅的排向室外,保证了排风顺畅性,并降低了排风过程中的噪声。

5、另外,通过将第一引导面设置于第一阀门,省去了需要在壳体内部空间加工第一引导面的繁琐步骤,降低了第一引导面的加工难度,从而便于对第一引导面进行加工处理。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所述壳体还设置进风通道;所述新风装置的新风模式下,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进风侧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进风通道连通,所述出风侧与所述第二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引导面用于引导气流自所述第一风口流向所述进风通道。该设置,使得当第一阀门将新风装置切换至新风模式后,仍可利用设置于第一阀门的第一引导面对进风过程进行引导,优化了进风过程中的气流路径,减小了气流自第一风口向进风通道的流动阻力,并降低了进风过程中的噪声。

7、进一步地,所述进风通道设置导流斜面,所述导流斜面与所述进风侧相对且间隔;所述新风模式下,所述导流斜面和所述第一引导面分设于所述第一风口的两侧,其中,沿气流自所述第一风口向所述进风侧的流动方向,所述导流斜面朝靠近所述进风侧的方向倾斜延伸。导流斜面的设置,使得室外空气自第一风口进入壳体的瞬间,能够同时受到第一引导面和导流斜面的引导作用,在第一引导面与导流斜面之间形成了易于室外空气进入的路径,不仅减少了进风过程中的阻力,保证了进风过程的顺畅性,而且,还减少了进风过程中的噪声。

8、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斜面与所述第一风口的轴线的夹角为α,其中,100°≤α≤120°。该设置一方面,避免了因导流斜面与第一风口的轴线夹角过小而导致的导流效果不明显的情形,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导流斜面与第一风口的轴线夹角过大而导致的进风通道的空间被压缩,从而引起的进风量减少的情形。

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设置过渡段,所述排风模式下,所述出风侧通过所述过渡段连接所述排风通道;所述过渡段设置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二引导面用于引导气流自所述出风侧流向所述排风通道。通过在过渡段设置第二引导面,使得经出风侧排出的气流能够经第二引导面引导至排风通道,保证了气流自出风侧向排风通道流动的顺畅性。

10、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出风侧的瞬时流向基本平行,所述排风通道与所述过渡段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引导面与所述排风通道的入口相对,且沿气流在所述过渡段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引导面朝靠近所述排风通道的方向倾斜延伸。当气流流动至第二引导面的位置处时,将顺着倾斜设置的第二引导面流动,利用第二引导面将其引导至排风通道,达到第二引导面对气流的引导目的,使得过渡段的气流能够顺畅地进入排风通道。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引导面为内凹弧面。如此设置,使得在气流自出风侧向排风通道流动的过程中,当气流沿着第二引导面流动时,气流在第二引导面各个位置处的流动方向均沿第二引导面的切线方向,且该切线方向逐渐向排风通道靠近,从而使得流动第二引导面的气流能够被有效地引导至排风通道,进一步提高了排风过程中的顺畅性。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引导面的弧形半径为a,其中,60mm≤a≤80mm;通过将第二引导面的弧形半径限定在上述范围内,一方面,避免了因第二引导面弧形半径过小而导致的在第二引导面处产生漩涡的情形,保证了排风效率,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第二引导面弧形半径过大而导致的导流效果变差的情形。和/或,所述第二引导面对应的圆心角为β,其中,45°≤β≤60°;通过将第二引导面对应的圆心角限定在上述范围内,一方面,避免了因第二引导面圆心角过小而导致第二引导面过短,从而无法起到导流效果的情形,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第二引导面圆心角过大而导致第二引导面过长,从而过分占用过渡段空间的情形。

13、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段与所述排风通道之间还设置过渡引导面,沿气流在所述排风通道的流动方向,所述过渡引导面朝靠近所述排风通道的轴线的方向倾斜延伸。该设置能够实现对气流自过渡段向排风通道流动过程中的引导,减小了气流向排风通道流动过程中的阻力,进一步提高了排风顺畅性。

14、进一步地,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所述排风模式下,所述第二阀门导通所述出风侧与所述排风通道,以在所述出风侧与所述排风通道之间形成所述过渡段;所述新风模式下,所述第二阀门导通所述出风侧与所述第二风口;所述第二引导面形成于所述第二阀门。这种将第二引导面设置于第二阀门的形式,无需在壳体内部进行加工,降低了制造成本。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门包括相连的阀体和封堵件,所述封堵件与所述排风通道的入口相对,且沿气流在所述过渡段的流动方向,所述封堵件与所述阀体之间设置避让间隙,所述第二引导面形成于所述封堵件;所述新风模式下,所述封堵件插设于所述排风通道,所述排风通道的部分通道壁插入所述避让间隙。该设置在保证对排风通道进行有效封堵的同时,还能够避免运动干涉。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导面为内凹弧面。该设置使得在排风模式下,当气流沿着第一引导面流动时,气流在第一引导面各个位置处的流动方向均沿第一引导面的切线方向,且该切线方向逐渐向第一风口靠近,从而使得流经第一引导面的气流能够被有效地引导至第一风口;而在新风模式下,上述设置使得气流沿着第一引导面流动时,气流在第一引导面各个位置处的流动方向同样沿第一引导面的切线方向,而该切线方向则逐渐向进风通道靠近,从而使得流经第一引导面的气流能够被有效地引导至进风通道,保证了进风量。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门包括相连的阀板和连接件,所述排风模式下,所述阀板的朝向所述排风通道的一面形成所述第一引导面,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该设置的传动结构简单,而且也减少了滑动过程中的滑动阻力,有利于提高第一阀门的运行效率。而且,转动连接的阀门,在新风模式中,即使其他的阀门密封不严,风机组件出风侧产生的风压作用于阀板的外侧,或者,在排风模式中,风机进风侧的负压作用于阀板,使得阀板在径向上内侧压力大于外侧压力,压力差作用于阀板,作用的载荷都是通过连接件的径向向内或向外的,并不会产生扭矩,电机只负责带动第一阀门转动至相应的位置即可,无需对抗气压差所产生的负载,有利于降低电机的载荷。

18、进一步地,所述阀板为弧形板,所述阀板的厚度为b,其中,2mm≤b≤4mm;如此设置,一方面有利于保证阀板具有足够的刚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材料的浪费。和/或,所述阀板的圆心角为γ,其中,35°≤γ≤50°;如此设置阀板的圆心角,有利于气流在进入和离开第一引导面时不会产生较大的能量损失,在沿第一引导面运动时也不会产生较大的能量损失,有利于减少气流流动的阻碍。和/或,所述第一阀门在所述新风模式与所述排风模式之间切换所转过的角度为ω,其中,100°≤ω≤110°。如此选择第一阀门在新风模式与排风模式之间切换所转过的角度,不但有利于保证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的布局可以充分地避开过滤组件,以免压缩过滤组件的尺寸而使得进风时阻力过大;而且,也有利于减少气流在第一阀门所在区域的角度改变量,减少气流能量的浪费。

19、进一步地,所述新风模式下,所述第一引导面沿其弧形走向的两端的连线,与所述第一风口的轴线的夹角为θ,其中,30°≤θ≤35°。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改变来自于第一风口的新风气流角度,使得新风气流在经过第一引导面之后能具有朝向过滤组件的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阀板过长而遮盖部分过滤组件导致的降低过滤组件利用率,或者防止气流在经过阀板后再次向过滤组件的边沿区域流动而反向变向,浪费气流的能量。

20、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柜机,以解决现有空调柜机的新风装置排风不顺畅的技术问题。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柜机,包括机体和上述新风装置,所述机体具有换热模块,所述机体开设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换热模块的下方,所述新风装置安装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风口朝向所述空调柜机的后部;所述风机组件的轴线水平设置,所述进风侧与空调柜机的后部相对,所述出风侧朝上。

22、通过在空调柜机中设置上述新风装置,并将新风装置安装于机体开设的容纳腔,使得空调柜机具备了新风装置的使用功能,而且,通过在新风装置的排风通道与第一风口之间的第一阀门设置第一引导面,还实现了对气流在排风过程中的引导,保证了室内空气经空调柜机向外排风的顺畅性,并降低了排风过程中的噪声。

23、另外,通过将风机组件的轴线设置为水平,并使风机组件的进风侧与空调柜机的后部相对,使得第一风口和风机组件的进风侧在容纳腔中处于相对的位置,从而缩短了新风模式下外部空气自第一风口向进风侧的流动路径,有利于提高进风顺畅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