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烧炉的炉体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80640发布日期:2023-09-16 20:11阅读:18来源:国知局
焙烧炉的炉体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眼镜保存,尤其涉及焙烧炉的炉体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1、回转式焙烧炉的炉体呈圆柱形,炉体通过多组托轮进行支撑,辅以电机驱动,炉体便可进行自转,在长期使用后,由于受到炉体径向和轴向综合力的作用,托轮会出现疲劳变形,比如托轮由圆柱形变为锥形、鞍形等,这会对炉体的正常运转产生影响,因托轮座基本通过螺丝固定在地面或支柱上,且为了避免因托轮数目减少导致炉体不稳的问题,目前的维修方式均是停机后将炉体吊起再更换托轮,这种方式操作麻烦,同时也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焙烧炉的炉体固定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3、焙烧炉的炉体固定结构,包括圆柱形的炉体,所述炉体的外部固定有多个轮带,每个所述轮带的下方均同轴设置有一块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与地面相对固定,所述弧形板的内周面上开设有与轮带同轴的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安装有两个托轮机构,所述托轮机构包括滑座、托轮座以及托轮,所述滑座滑动配合于滑槽内,每个所述滑座上均可拆卸式连接有轮座,所述轮座上转动安装有托轮,所述托轮的轴线与轮带的轴线相平行,两个所述滑座分别通过销棒固定在弧形板上且两个滑座间隔设置,所述轮带搭设于两个托轮之间,所述弧形板的中部沿轮带的轴向成型有取放口,所述取放口与滑槽衔接,所述托轮机构可通过取放口移出滑槽。

4、采用上述方案,需要更换其中一个托轮机构时,可将新的托轮机构从滑槽靠近需要更换的托轮机构的端口滑入滑槽,然后通过新的托轮机构向滑槽的中部挤压需要更换的托轮机构,当需要更换的托轮机构移动到取放口时,则可通过取放口向外拉动需要更换的托轮机构,完成托轮机构的拆卸,而新的托轮机构则代替原来托轮机构的位置,完成托轮机构的更换,由于需要更换的托轮机构还未离开滑槽时,不管其位置如何改变,仍然对炉体具有支撑效果,因此不会导致炉体不稳,并且托轮机构是沿弧线运动的,炉体不会对托轮机构的滑动形成干涉,因此可以在不停机的状态下更换托轮机构。

5、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沿轮带轴向的其中一端面上成型有与轮带同轴的辅助限位槽,所述滑座上对应辅助限位槽成型有辅助限位块,所述辅助限位块滑动配合在辅助限位槽内,所述取放口成型于弧形板远离辅助限位槽的一侧。

6、采用上述方案,可使滑座与弧形板配合得更加稳固。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更换托轮机构,减小更换托轮机构的难度。



技术特征:

1.焙烧炉的炉体固定结构,包括圆柱形的炉体(1),所述炉体(1)的外部固定有多个轮带(11),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轮带(11)的下方均同轴设置有一块弧形板(2),所述弧形板(2)与地面相对固定,所述弧形板(2)的内周面上开设有与轮带(11)同轴的滑槽(21),所述滑槽(21)内滑动安装有两个托轮机构,所述托轮机构包括滑座(3)、托轮座(4)以及托轮,所述滑座(3)滑动配合于滑槽(21)内,每个所述滑座(3)上均可拆卸式连接有轮座,所述轮座上转动安装有托轮(41),所述托轮(41)的轴线与轮带(11)的轴线相平行,两个所述滑座(3)分别通过销棒(5)固定在弧形板(2)上且两个滑座(3)间隔设置,所述轮带(11)搭设于两个托轮(41)之间,所述弧形板(2)的中部沿轮带(11)的轴向成型有取放口(22),所述取放口(22)与滑槽(21)衔接,所述托轮机构可通过取放口(22)移出滑槽(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焙烧炉的炉体(1)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1)的沿轮带(11)轴向的其中一端面上成型有与轮带(11)同轴的辅助限位槽(23),所述滑座(3)上对应辅助限位槽(23)成型有辅助限位块(31),所述辅助限位块(31)滑动配合在辅助限位槽(23)内,所述取放口(22)成型于弧形板(2)远离辅助限位槽(23)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焙烧炉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焙烧炉的炉体固定结构,包括圆柱形的炉体,所述炉体的外部固定有多个轮带,每个所述轮带的下方均同轴设置有一块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与地面相对固定,所述弧形板的内周面上开设有与轮带同轴的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安装有两个托轮机构,所述轮带搭设于两个托轮机构之间,所述弧形板的中部沿轮带的轴向成型有取放口,所述取放口与滑槽衔接,所述托轮机构可通过取放口移出滑槽,本技术结构巧妙,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更换托轮机构。

技术研发人员:逯智强,张绍茂,庄长安,张福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新天瑞炭素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3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