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化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64447发布日期:2023-09-24 04:35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化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强化换热器的,具体是一种强化换热器。


背景技术:

1、换热器是通过冷热介质交换热量,对用户用水加热的一种节能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强化换热技术能够显著改善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是实现换热节能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传热学原理,换热器的传热量q可用公式q=ka△t来计算,其中,k为传热系数,a为换热面积,△t为传热温差。因此,换热器强化传热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2、1)增大换热面积;现在使用最多的是通过合理地提高设备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来达到增强传热效果的目的,如在换热器上大量使用单位体积传热面积比较大的翅片管、波纹管、板翅传热面等材料,通过这些材料的使用,单台设备的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会明显提高,充分达到换热设备高效、紧凑的目的;

3、2)加大传热温差;在换热器的使用过程中,提高辐射采暖板管内蒸汽的压力,提高热水采暖的热水温度,冷凝器冷却水用温度较低的深井水代替自来水,空气冷却器中降低冷却水的温度等,都可以直接增加换热器的传热温差△t;

4、3)增大传热系数k;换热器传热系数(k)的大小实际上是由传热过程总热阻的大小来决定,换热器传热过程中的总热阻越大,换热器传热系数(k)值也就越低,换热器传热系数(k)值越低,换热器传热效果也就越差,而湍流的流体相比较层流的液体其总热阻较小;此外,传热系数(k)的大小也和导热的介质有关,由于水垢和污垢导热性能较差,只有钢的1/30~1/50,因此,换热管流体内的杂质积累沉淀成水垢和污垢后,将使得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大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化换热器,减少换热器内水垢和污垢的产生,同时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和换热效率。

2、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强化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多处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内部拆分成进水腔、换热腔和出水腔,所述换热腔内设有多根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水腔和出水腔连通,所述换热管内转动连接接触有螺旋杆,所述换热管与进水腔的连接处设有滤板,所述螺旋杆与滤板转动连接,所述滤板内设有与进水腔连通的滤孔,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多处配合螺旋杆使用的检修口,所述检修口与出水腔所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检修口的端部设有与螺旋杆转动连接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一侧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检修口插接配合,所述密封槽与检修口之间设有密封条。

5、进一步的,所述检修口的端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压盖,所述固定板和压盖的一侧均设有槽口,两个所述槽口分别与密封盖的两侧插接配合,所述固定板与压盖之间设有密封圈。

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多处连通换热腔的蒸汽进口,所述换热腔内设有与蒸汽进口连通的导流管。

7、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的底部设有多处与换热腔连通的通孔,所述壳体底部设有连通换热腔的冷凝出水口。

8、进一步的,所述检修口的内径大于螺旋杆的外径。

9、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0、1、在换热管内设有螺旋杆,水流与螺旋杆接触后,产生的分力将推动螺旋杆转动,使得换热管内的水流产生明显的螺旋运动,使换热器换热管中的液体转变为湍流,而湍流状态的水流其总热阻是所有流态液体中最小的,从而增大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同时螺旋移动的水流配合与换热管内壁相接触的螺旋杆冲刷换热管管壁,使得换热管内不易沉积结垢,从而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果;

11、2、换热管与进水腔的连接处设有滤板,从而过滤进水口流入换热管的大颗粒杂质,使得换热管内不易沉积结垢,进而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果;

12、3、当螺旋杆由于水流冲击或腐蚀损坏后,在壳体一侧设有的检修口便于将螺旋杆取出进行检修,从而提高换热器检修的效率,减少检修所花费的时间,进而增加换热器有效的工作时间,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强化换热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多处隔板(2),所述隔板(2)将壳体(1)内部拆分成进水腔(3)、换热腔(4)和出水腔(5),所述换热腔(4)内设有多根换热管(6),所述换热管(6)的两端分别与进水腔(3)和出水腔(5)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6)内转动连接有螺旋杆(7),所述螺旋杆(7)与换热管(6)的内壁转动接触,所述换热管(6)与进水腔(3)的连接处设有滤板(8),所述螺旋杆(7)的端部与滤板(8)转动连接,所述滤板(8)上设有与进水腔(3)连通的滤孔(9),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有多处配合螺旋杆(7)使用的检修口(10),所述检修口(10)与出水腔(5)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强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口(10)的端部设有与螺旋杆(7)转动连接的密封盖(11),所述密封盖(11)的一侧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检修口(10)插接配合,所述密封槽与检修口(10)之间设有密封条(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强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口(10)的端部设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压盖(14),所述固定板(13)和压盖(14)的一侧均设有槽口,两个所述槽口分别与密封盖(11)的两侧插接配合,所述固定板(13)与压盖(14)之间设有密封圈(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强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多处连通换热腔(4)的蒸汽进口(16),所述换热腔(4)内设有与蒸汽进口(16)连通的导流管(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强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17)的底部设有多处与换热腔(4)连通的通孔(18),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连通换热腔(4)的冷凝出水口(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强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口(10)的内径大于螺旋杆(7)的外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强化换热器,主要涉及强化换热器的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多处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内部拆分成进水腔、换热腔和出水腔,所述换热腔内设有多根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水腔和出水腔连通,所述换热管内转动连接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与换热管的内壁转动接触,所述换热管与进水腔的连接处设有滤板,所述螺旋杆的端部与滤板转动连接,所述滤板上设有与进水腔连通的滤孔,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多处配合螺旋杆使用的检修口,所述检修口与出水腔连通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减少换热器内水垢和污垢产生,同时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和换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善清,李新燕,王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巨力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5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