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和相变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40254发布日期:2023-11-06 17:51阅读:29来源:国知局
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和相变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热水器,特别涉及一种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和相变热水器。


背景技术:

1、相变热水器所指的是在热水器中设置有填充了相变材料的换热器,水经过这个换热器时,就可以和相变材料之间进行充分换热。在非用水状态时,被加热的水可以对相变材料进行加热实现储热过程;当处于用水状态时,相变材料就可以将储存的热能释放为水加热,但此过程中,相变材料同样处于吸热状态,当热水器放水至相变材料热量释放完毕后,水被加热器加热后的部分热量会被相变材料吸收,导致后续水温无法满足用水温度,可用热水量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和相变热水器,旨在使相变热水器既可实现即热用水也可以实现储热用水的同时,提高可用热水量。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所述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包括:

3、恒温阀,所述恒温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4、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包括进水管、出水管以及设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之间且相互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别连通于所述恒温阀,所述恒温阀控制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出水口和所述进水管的其中之一导通;

5、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循环管路,用于为所述循环管路中的水加热;

6、相变内胆,所述第二支路穿设于所述相变内胆;

7、水泵,所述水泵设于所述进水管、所述出水管以及所述第二支路形成的管路上;以及

8、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设于所述循环管路,以控制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的其中之一导通。

9、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加热器,至少两个所述加热器依次串联于所述循环管路中。

10、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管状加热器。

11、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铸铝加热器。

12、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设于所述进水管;

13、和/或,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二加热器,所述的第二加热器设于所述出水管。

14、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壳体和加热件,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流道,并具有连通所述流道的相互远离的进口和出口,所述壳体通过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接入所述循环管路中,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流道内。

15、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进口开设于壳体的底部,所述出口开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加热件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

16、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恒温阀中设有恒温腔,所述出水管和所述出水口均连通于所述恒温腔;

17、所述进水口分别与所述恒温腔和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恒温阀还设有分流结构,以在用水状态时分配从所述进水口分别进入所述恒温腔和所述进水管的水量。

18、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穿设于所述相变内胆的第二支路呈盘管结构。

19、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结构为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三个接口分别与所述进水管、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连接;

20、和/或,所述控制结构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三个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以及所述出水管连接;

21、和/或,所述控制结构包括两电磁阀,其中一所述电磁阀设于所述第一支路以控制所述第一支路的开闭,另一所述电磁阀设于所述第二支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支路的开闭。

22、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设于所述循环管路的出水管,且位于所述加热组件的下游。

23、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和所述恒温阀之间通过导管连通,所述导管与所述水箱连通的一端插设于所述水箱中并位于所述水箱的顶部,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水箱连通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水箱的底部。

24、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相变热水器,所述相变热水器应用了如前述任一项中所述的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

25、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中,包括循环管路和恒温阀,循环管路包括进水管、出水管以及设于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并联设置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通过控制结构可以控制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其中之一导通,相变内胆设置在第二支路上;如此设置,当第一支路连通时,第二支路不接入,此时相变内胆不起作用,水从进水口进入后,部分留存在恒温阀内,另一部分依次经由进水管、第一支路、出水管流回恒温阀,加热组件直接对循环管路中的水加热并使加热后的水在恒温阀中与恒温阀中的水混合后流出,从而实现了即时加热即时出水的即热用水方式;当第二支路连通时,第一支路不接入,在非用水状态时,进水口和出水口关闭,恒温阀使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此时通过水泵使水沿进水管、第二支路、出水管以及恒温阀循环流动,加热组件对循环管路中的水加热,升温的水流经第二支路时,会与相变内胆进行换热将热量传递至相变内胆,使得相变内胆储热;若相变内胆储存有热量,且未释放完全时,在用水状态时,进水口和出水口开启,此时,水从进水口进入后,部分留存在恒温阀内,另一部分流向进水管,经由第二支路由相变内胆为流经第二支路的水加热,升温的水经由出水管进入恒温阀与恒温阀中的冷水混合后从出水口流出,以此实现了储热用水方式。

26、也即,当应用本申请的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时,相变热水器既可实现即热用水也可以实现储热用水,且避免了即热用水过程中热量被相变内胆吸收的问题,提高了相变热水器的可用热水量。



技术特征:

1.一种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加热器,至少两个所述加热器依次串联于所述循环管路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管状加热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铸铝加热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设于所述进水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壳体和加热件,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流道,并具有连通所述流道的相互远离的进口和出口,所述壳体通过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接入所述循环管路中,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流道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开设于壳体的底部,所述出口开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加热件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阀中设有恒温腔,所述出水管和所述出水口均连通于所述恒温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穿设于所述相变内胆的第二支路呈盘管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结构为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三个接口分别与所述进水管、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中所述的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设于所述循环管路的出水管,且位于所述加热组件的下游。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和所述恒温阀之间通过导管连通,所述导管与所述水箱连通的一端插设于所述水箱中并位于所述水箱的顶部,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水箱连通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水箱的底部。

13.一种相变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热水器应用了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中所述的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一种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和相变热水器,该相变热水器的水路结构包括恒温阀、循环管路、加热组件、相变内胆、水泵以及控制结构,恒温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循环管路包括进水管、出水管以及设于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且相互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连通于恒温阀,恒温阀控制出水管与出水口和进水管的其中之一导通;加热组件设于进水管和/或出水管;第二支路穿设于相变内胆;水泵设于进水管、出水管以及第二支路形成的管路上;控制结构设于循环水路,以控制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其中之一导通。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使相变热水器既可实现即热用水也可以实现储热用水的同时,提高可用热水量。

技术研发人员:卢淑霞,王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美的智能厨电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