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装置和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21118发布日期:2023-10-14 13:26阅读:28来源:国知局
换热装置和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饮水机,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和饮水机。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饮水机包括水箱和制冷装置,制冷装置与水箱接触,制冷装置直接制冷水箱内的水,制冷装置与水流的接触面积较小,换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换热装置。

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饮水机。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换热装置,换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水路板,设于壳体内,水路板设有盘管,盘管具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第一接头凸伸出水路板并与第一开口连接,第二接头凸伸出水路板并与第二开口连接;换热件,设于壳体内,换热件包括冷端和热端,冷端与水路板的外表面贴合,热端远离水路板设置。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热装置包括壳体、水路板和换热件。

6、具体地,换热装置用于饮水机,饮水机包括水箱,水箱包括入口和出口,换热装置的第一开口与入口连通,换热装置的第二开口与出口连通。

7、水箱内的水通过第一开口流入水路板的第一接头,而后流入盘管内,盘管弯曲布置,水流在盘管内流动,经过换热件换热后由第二接头流出换热装置,并回流至水箱,实现了换热装置与水箱之间的循环过流。

8、可以理解的是,换热件位于壳体内,换热件包括冷端和热端,冷端与水路板的外表面贴合,热端远离水路板设置。也即,换热件工作以通过冷端与水路板换热,以调节盘管内的水的温度,达到制冷的目的。换热件的热端与水路板远离设置,这样,能够降低换热件的热端处的热量散发至水路板处,能够降低对盘管内的水流温度的影响,可保证制冷效果。

9、其中,换热件的冷端与水路板的外表面贴合,这样,减小了换热件的冷端与水路板的间隙,使得换热件冷端的能量能够第一时间、快速地传导至盘管内的水流,减少能量损失,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10、另外,水流在换热装置和水箱之间循环流动,该设置相比于换热件贴合水箱设置而言,循环过流能够增加水流与换热件的接触面和接触频次,使得水流能够充分与换热件的冷端产生的冷量充分换热,这样,能够大大提升制冷效率,缩短制冷水箱的时间,降低饮水机的能耗,提升饮水机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11、可以理解的是,水路板内设有盘管,盘管弯曲布置,这样,能够增大换热装置的容水量,能够增多水流与换热件的接触频次,有利于提升换热装置的制冷效率。且由于可以实现快速制冷,故而,可在缩小水箱的体积的情况下,满足饮水需求,也即,有利于减小饮水机的外形尺寸。

12、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换热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换热件位于水路板的同一侧,且多个换热件间隔布置。

14、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换热件间隔布置,且多个换热件位于水路板的同一侧,该设置增大了换热件与水路板的接触面积,这样,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15、由于多个换热件间隔布置,也即,流经盘管内的水流可与多个换热件换热,这样,提升了换热频次,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16、同时,由于多个换热件位于水路板的同一侧,这样,能够简化换热件与水路板的装配难度,有利于提升装配效率。

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件位于水路板远离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一侧。

18、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换热件和水路板的配合结构,具体地,换热件位于水路板远离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一侧,第一开口与水箱连通,第二开口与水箱连通,也即,换热件位于水路板远离水箱的一侧,这样,换热件的冷端所产生的冷量能够更多地被盘管内的水吸收。若换热件位于水路板靠近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一侧,那么,换热件的冷端所产生的冷量的一部分会流向水箱,且由于水箱与换热装置间隔布置,那么,必然会有部分冷量会被散发掉,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换热效率。

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壳体设有风口,换热装置,还包括:散热部,设于壳体内,换热件位于散热部和水路板之间,散热部包括散热片,散热片位于热端处。

20、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换热装置的结构,换热装置还包括散热部,散热部设于壳体内,散热部包括散热片,散热片位于换热件的热端处,散热部增大了换热件的热端的散热面积,使得换热件的热端工作所产生的热量能够被快速散发掉,进而有利于提升换热件的换热效率。

21、可以理解的是,壳体设有风口,热量能够通过风口流出壳体,以达到散热的作用。

22、另外,换热件位于散热部和水路板之间,也即,散热部距离水路板较远,散热部在加速散热的同时,不会使热量流向水路板,降低对水路板的水流的温度影响,能够保证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

23、具体地,散热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散热片位于换热件的热端处。多个散热片叠置。

2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壳体还设有风口,换热装置还包括:风机,设于壳体内,风机的出风部朝向散热部设置,散热部相比于出风部更靠近风口。

25、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换热装置的结构,具体地,换热装置还包括风机,风机位于壳体内,风机具有出风部,风机的出风部朝向散热部设置,风机工作能够加速气流的扰动,风机的出风部吹出的气流流向散热部,将散热部周围的热量带至壳体的风口处,并经由风口流出换热装置。风机和散热部相配合,以实现对换热件的热端有效散热,有利于提升换热件的换热效率,进而有利于提升对水路板的制冷效率。

26、可以理解的是,散热部相比于出风部更靠近风口,这样,风机的出风部吹出的风,经散热部后,有效流向风口。

2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沿垂直于散热部的厚度方向,风机位于散热部的一侧。

28、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散热部和风机的配合结构,使得风机位于散热部的一侧,且风机沿垂直于散热部的厚度方向布置。

29、该设置在保证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的同时,不会增大换热装置的厚度方向的尺寸,有利于缩小饮水机的尺寸。

3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沿垂直于水路板的厚度方向,控制器位于水路板的一侧,换热件和风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31、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换热装置的结构,换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换热件和风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即,换热件与控制器电连接,风机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能够控制换热件和风机工作。其中,控制器与饮水机的主板电连接。

32、进一步地,沿垂直于水路板的厚度方向,控制器位于水路板的一侧。也即,控制在垂直于水路板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水路板的一侧。

33、该设置在保证换热件和风机均与控制器有效电连接的同时,不会增大换热装置的厚度方向的尺寸,有利于缩小饮水机的尺寸。

3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散热部与水路板连接,散热部设有凹部,换热件设于凹部,凹部设有避让口,热端通过避让口与散热片抵接。

35、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散热部、水路板和换热件的配合结构。具体地,散热部与水路板连接,且散热部设有凹部,换热件设于凹部。也即,凹部作为换热件的安装载体,具有安装和固定换热件的作用。由于散热部的一部分凹陷以形成凹部,故而,换热件和散热部装配后,换热件能够填充改凹部内,这样,能够降低换热件和散热部的整体装配尺寸。

36、具体地,换热件包括冷端和热端,换热件的冷端和热端相对且间隔布置,换热件的冷端与水路板的外表面贴合,换热件的热端通过凹部的避让口与散热片抵接。该设置使得换热件的冷端的能量可以第一时间、快速传递至水路板处,换热件的热端的能量可以第一时间、快速散发至散热片处,有利于提升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

37、可以理解的是,凹部设有避让口,散热片通过避让口外露出来,这样,便于换热件的热端与散热片有效抵接。

38、当换热件的数量为多个时,凹部的数量为多个,每个凹部设有一个换热件。

39、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饮水机,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的换热装置。

4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饮水机,因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的换热装置,因此,具有上述换热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一一陈述。

4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饮水机,还包括:框体,框体的内表面合围出贯通的安装腔,框体设有出水嘴和主板,换热装置连接于框体的一侧,主板与换热装置的控制器电连接;转接基座,设于安装腔;水箱,可拆装地设于安装腔;水路组件,设于框体内,水箱和水路组件通过转接基座连接,水路组件连接出水嘴、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

42、在该技术方案中,饮水机还包括框体、转接基座、水箱和水路组件。

43、框体的内表面合围出贯通的安装腔,水箱可拆装地设于安装腔。水箱和水路组件通过转接基座连接,水路组件连接出水嘴、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

44、当需要使用饮水机时,将水箱置于安装腔内,转接基座与水箱连接。这样,水箱内的水可通过转接基座流向水路组件,并经由水路组件流向出水嘴。

45、当需要清洁、维护水箱,可由安装腔将水箱抽出。

46、水箱与框体可拆装连接,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水箱与框体的拆装及决定水箱相对于框体的安装位置,进而可适用不同型号饮水机的使用需求,产品的适应性强,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

47、可以理解的是,水箱与框体装配后,水箱位于安装腔内,安装腔具有安装和固定水箱的作用,具有保护水箱的作用,降低外力作用于水箱而导致水箱损坏的发生概率。

48、具体地,水箱置于安装腔内时,框体位于水箱的周侧,框体为环形结构,框体包覆水箱的周侧。

49、进一步地,主板与换热装置的控制器电连接,以满足主板控制换热装置工作的使用需求。

5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饮水机,还包括:加热装置,设于框体内,加热装置与水路组件连接,加热装置与主板电连接;泵体,设于框体内,泵体与水路组件连接;第一电磁阀,设于框体内,第一电磁阀与水路组件连接,第一电磁阀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第一电磁阀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电磁阀沿转接基座至加热装置的方向导通水路组件,第一电磁阀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电磁阀沿转接基座至换热装置的方向导通水路组件。

51、在该技术方案中,饮水机还包括加热装置、泵体和第一电磁阀。

52、加热装置与主板电连接,主板控制加热装置工作,加热装置工作能够加热水,以满足出热水的使用需求。

53、换热装置与主板电连接,主板控制换热装置工作,换热装置工作能够制冷水,以满足出冷水的使用需求。

54、泵体与主板电连接,第一电磁阀与主板电连接,主板控制泵体工作,主板还控制第一电磁阀工作。

55、泵体工作能够为水流提供动力。

56、第一电磁阀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第一电磁阀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电磁阀沿转接基座至加热装置的方向导通水路组件,此时,水流能够流向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工作是能够加热水流,以满足出热水的使用需求。第一电磁阀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电磁阀沿转接基座至换热装置的方向导通水路组件,此时,水流能够流向换热装置,换热装置工作能够制冷水,以满足出冷水的使用需求。

5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饮水机,还包括:第二电磁阀,设于框体内,第二电磁阀与水路组件连接,第二电磁阀能够在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之间切换,第二电磁阀处于第三状态时,第二电磁阀用于沿换热装置至转接基座的方向导通水路组件,第二电磁阀处于第四状态时,第二电磁阀用于沿换热装置至出水嘴的方向导通水路组件。

58、在该技术方案中,饮水机还包括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与主板电连接,第二电磁阀能够在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之间切换。

59、水箱内的水经转接基座流向换热装置,当经过换热装置降温后的后没有达到预设温度时,主板控制第二电磁阀处于第三状态,第二电磁阀沿换热装置至转接基座的方向导通水路组件,也就是说,水流通过转接基座回流至水箱进入下一个循环,即,水箱内水再由转接基座流向换热装置,以进一步降低水温,直至水温达到预设温度,否则循环会一直继续。

60、当水温降至预设温度后,主板控制第二电磁阀处于第四状态,第二电磁阀沿换热装置至出水嘴的方向导通水路组件,水流流向出水嘴,以实现出冷水的目的。

61、当然,当需要出常温水时,水箱内的水依次流经基座和水路组件后,由出水嘴流出。

6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饮水机,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件,与主板电连接,第一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转接基座的出水温度;第二温度检测件,与主板电连接,第二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换热装置的出水温度;第三温度检测件,与主板电连接,且位于出水嘴处,第三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水路组件位于换热装置和出水嘴之间的部分的水温;第四温度检测件,与主板电连接,且位于出水嘴处,第四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水路组件位于加热装置和出水嘴之间的部分的水温;主板还用于根据第一温度检测件的检测数据控制加热装置的输出功率,用于根据第四温度检测件的检测数据调节加热装置的输出功率,用于根据第二温度检测件的检测数据切换第二电磁阀的工作状态,及用于根据第三温度检测件的检测数据控制换热装置的输出功率。

63、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饮水机的结构,饮水机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件、第二温度检测件、第三温度检测件和第四温度检测件。

64、第一温度检测件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温度检测件位于转接基座处,第一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转接基座的出水温度,也即用于检测初始水温。第一温度检测件将第一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加热装置的输出功率,从而输出指定的出水温度。

65、第四温度检测件与控制器电连接,第四温度检测件位于出水嘴处,第四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水路组件位于加热装置和出水嘴之间的部分的水温,也即,检测出水温度是否达到预设要求。第四温度检测件将第四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动态调整加热装置的输出功率。

66、第二温度检测件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温度检测件位于换热装置的出口处,第二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换热装置的出水温度,也即,经过换热装置换热后的水通过第二温度检测件检测是否达到预设温度。第二温度检测件将第一信号传输至控制器,若换热装置的出水温度未达到预设温度,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阀切换至第三状态,第二电磁阀沿换热装置至转接基座的方向导通水路组件,也就是说,水流通过转接基座回流至水箱进入下一个循环,直到换热装置的出水温度达到预设温度。

67、第三温度检测件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三温度检测件位于出水嘴处,第三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水路组件位于换热装置和出水嘴之间的部分的水温,也即,检测出水温度是否达到预设要求。第三温度检测件将第三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动态调整换热装置的输出功率。

6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