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合成系统的氨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95106发布日期:2023-10-28 21:58阅读:42来源:国知局
氨合成系统的氨冷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氨合成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氨合成系统的氨冷器。


背景技术:

1、液氨的主要生产过程是将氨合成塔出来的含有氨气、氢气、氮气及惰性气体的合成气体经过废热等设备后进入氨冷器。授权公告号为cn20381098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氨冷器,其通过多跟大口径的液氨进入管注入大流量的液氨,然后进行通过多排转接入口管进行分流然后经过汇入管流入换热管进行换热,形成低温液氨,低温液氨经汇出管流入多排转接出口管后经过大口径的液氨流出管流出。上述装置存在以下弊端:由于上述装置的换热管采用竖直安装,这使得液氨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换热管的速度较快,从而造成对液氨的冷却效果下降;并且,上述装置的换热管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换热管的换热面积较窄,从而影响对液氨的冷却效果。因此,亟待研究一种氨合成系统的氨冷器,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氨合成系统的氨冷器,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氨合成系统的氨冷器,包括水平设置的罐体;所述罐体的一端部设置有冷却液进口;所述罐体的圆周侧壁设置有冷却液出口;所述罐体的另一端部内竖直固定有承载盘;所述承载盘远离冷却液进口的一侧水平固定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罐体的另一端部分隔成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设置有液氨进口;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设置有液氨出口;所述承载盘的一表面均布开设有多个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的输入孔以及多个与第二腔室相连通的输出孔;所述输入孔与输出孔之间通过u型换热管相连接;所述u型换热管设置于承载盘远离分隔板的一侧;所述u型换热管的侧壁上具有多个用于增加u型换热管换热面积的凹型结构。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液进口竖直设置于罐体的上部;所述冷却液进口设置于承载盘远离分隔板的一边缘处;所述第一腔室设置于第二腔室的下方;多个所述输入孔均设置于承载盘的下半部上;多个所述输出孔均设置于承载盘的上半部上。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u型换热管包括一对并排设置的平直管以及设置于两平直管之间的弧形管;所述凹型结构设置于平直管上;两所述平直管的两端均同轴固定有连接管;两所述平直管朝向相同一端上的两连接管分别与弧形管的两端相连接;两所述平直管朝向相同另一端上的两连接管分别与输入孔及输出孔相连接;所述凹型结构的长度方向与平直管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凹型结构延伸至平直管的端面处;所述连接管的内壁均布固定有多个与凹型结构相对应的凸块;所述凸块过盈配合于凹型结构内。

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7、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卧式的罐体来安装水平设置的u型换热管,能够减缓液氨在u型换热管内的流动速度,从而保证了液氨的冷却效果,并通过冷却液进口将冷却液输送至罐体内,并经过冷却液出口将罐体内的冷却液溢出,能够保证罐体的冷却效果,然后通过液氨进口将液氨输送至第一腔室内,液氨经过输入孔流入u型换热管内,由于u型换热管具有用于增加u型换热管换热面积的凹型结构,能够增加液氨与冷却液之间的换热效果,保证了对液氨的冷却效果,完成冷却的液氨从输出孔排至第二腔室内,最后经液氨出口排出罐体,从而实现对液氨的冷却处理,有效地提高了液氨的冷却效率及效果。

8、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技术特征:

1.氨合成系统的氨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罐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合成系统的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进口(101)竖直设置于罐体(1)的上部;所述冷却液进口(101)设置于承载盘(2)远离分隔板(3)的一边缘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氨合成系统的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4)设置于第二腔室(5)的下方;多个所述输入孔(201)均设置于承载盘(2)的下半部上;多个所述输出孔(202)均设置于承载盘(2)的上半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氨合成系统的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换热管(6)包括一对并排设置的平直管(602)以及设置于两平直管(602)之间的弧形管(603);所述凹型结构(601)设置于平直管(60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氨合成系统的氨冷器,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平直管(602)的两端均同轴固定有连接管(604);两所述平直管(602)朝向相同一端上的两连接管(604)分别与弧形管(603)的两端相连接;两所述平直管(602)朝向相同另一端上的两连接管(604)分别与输入孔(201)及输出孔(202)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氨合成系统的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型结构(601)的长度方向与平直管(602)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凹型结构(601)延伸至平直管(602)的端面处;所述连接管(604)的内壁均布固定有多个与凹型结构(601)相对应的凸块(605);所述凸块(605)过盈配合于凹型结构(601)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氨合成系统的氨冷器,涉及氨合成系统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水平设置的罐体;罐体的一端部设置有冷却液进口;罐体的圆周侧壁设置有冷却液出口;罐体的另一端部内竖直固定有承载盘;承载盘远离冷却液进口的一侧水平固定有分隔板;分隔板将罐体的另一端部分隔成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侧壁设置有液氨进口;第二腔室的侧壁设置有液氨出口;承载盘的一表面均布开设有多个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的输入孔及多个与第二腔室相连通的输出孔;输入孔与输出孔之间通过U型换热管相连接;U型换热管的侧壁上具有多个凹型结构。本技术不仅结构设计合理、使用便捷,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对液氨的冷却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章文扬,蒋明,夏岷山,李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
技术研发日:202304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