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09829发布日期:2023-10-02 02:22阅读:26来源:国知局
柴火炉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户外野营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柴火炉。


背景技术:

1、柴火炉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户外野营用品,专利公告文献cn307653131s中公开了一种户外使用的柴火炉,这种结构的柴火炉由于只能固定在炉体的底部,所以这种结构的柴火炉的底板在炉体内的位置是无法调节,这样就会导致柴火炉在薪柴较少时炉体炉口处的温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柴火炉。

2、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柴火炉,包括炉体、底板以及支撑板,所述炉体上设置有第一插孔以及第二插孔,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插孔或者第二插孔配合在一起,所述支撑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炉体的炉口处,所述第一插孔位于炉体的炉底处,所述第二插孔位于第一插孔与炉口之间,所述第一插孔与第二插孔不接触。

4、本种柴火炉中,炉体上设置了距离炉口距离不同的第一插孔与第二插孔,底板可通过自身的插片插入第一插孔或者第二插孔,当底板插入第一插孔时,底板距离炉口的距离相对较远,而底板插入第一插孔时,底板距离路口的距离相对较近,所以本种柴火炉可以通过调节底板在炉体的插接位置来改变底板距离炉口的位置,从而确保柴火炉在使用不同质量或者种类薪柴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5、可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沉槽。

6、设置沉槽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底板能够稳定用来防止酒精炉或者固体酒精块之类的物体,从而确保整个柴火炉能够适用多种热源来加热。

7、可选的,所述支撑板有多块,且所述支撑板处于平行且不接触的状态。

8、可选的,所述支撑板插接设置于炉体的炉口处。

9、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为片状的支撑板,且支撑板垂直于所述底板。

10、可选的,所述炉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通孔。

11、可选的,所述炉体包括第一背板、第二背板以及侧板,所述侧板有两块,每块侧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背板以及第二背板插接配合在一起。

12、可选的,所述第一背板与侧板上均开设有第一插孔以及第二插孔。

13、可选的,所有的第一插孔处于同一个平面内,所有的第二插孔处于同一个平面内。

14、可选的,所述底板为金属底板。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通过调节底板在炉体的插接位置来改变底板距离炉口的位置,从而确保柴火炉在使用不同质量或者种类薪柴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柴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底板以及支撑板,所述炉体上设置有第一插孔以及第二插孔,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插孔或者第二插孔配合在一起,所述支撑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炉体的炉口处,所述第一插孔位于炉体的炉底处,所述第二插孔位于第一插孔与炉口之间,所述第一插孔与第二插孔不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沉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有多块,且所述支撑板处于平行且不接触的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插接设置于炉体的炉口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为片状的支撑板,且支撑板垂直于所述底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通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包括第一背板、第二背板以及侧板,所述侧板有两块,每块侧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背板以及第二背板插接配合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板与侧板上均开设有第一插孔以及第二插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有的第一插孔处于同一个平面内,所有的第二插孔处于同一个平面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金属底板。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柴火炉,包括炉体、底板以及支撑板,所述炉体上设置有第一插孔以及第二插孔,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插孔或者第二插孔配合在一起,所述支撑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炉体的炉口处,所述第一插孔位于炉体的炉底处,所述第二插孔位于第一插孔与炉口之间,所述第一插孔与第二插孔不接触。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以通过调节底板在炉体的插接位置来改变底板距离炉口的位置,从而确保柴火炉在使用不同质量或者种类薪柴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旗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鹿枫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