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取放的烘干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81103发布日期:2023-12-06 23:10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取放的烘干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烘干箱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取放的烘干箱。


背景技术:

1、烘干箱一般采用型钢和薄板通过焊接制成,较为坚固耐用,内层与外壳体之间有绝缘性好的保温层,而且设有阀门能够进行换气,内还设有鼓风装置。

2、中国专利cn204787623u公开了一种节能烘干箱,包括烘干箱本体,所述烘干箱本体两侧设有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若干个置物板,所述烘干箱本体中心设有烘干管,所述烘干管上设有若干个出气孔,所述烘干管一端与热风机相连接,所述烘干箱本体内壁设有隔热层。本实用新型烘干管、热风机与隔热层,这样将待烘干物品放置在烘干箱的置物板上,然后热风机启动产生热风经过烘干管输入烘干箱内,经过出气孔实现对置物板上的物品进行烘干,能够有效减少烘干时间,同时隔热层能够减小热量的损失,这样烘干效果好,同时实现了节能,但是其中仅设置置物板放置物品,对于里侧的物品不便于取放,而且滴落上的水被烘干后可能会留下水渍,还需对其进行清洁。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取放的烘干箱,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烘干箱体、箱门,所述烘干箱体左侧铰接有所述箱门,还包括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烘干箱体相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右侧设有烘干装置,所述烘干箱体上设有第二隔板,还包括放置框,所述放置框设在所述烘干箱体内,所述放置框底部连接有清理组件。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烘干箱体与所述第一隔板上均设有限位架,所述放置框左右两侧均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限位架相连接。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架的截面为c形,所述滑块的截面为凸字形。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块上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限位架相连接。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清理组件包括连接块、连接杆、刮板,所述连接块上设有滑槽,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滑槽相连接,所述刮板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放置框上设有网孔、把手,网孔的作用是能够便于待烘干物品的水分流下。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架上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连接有缓冲块,所述限位架前端铰接有挡板,铰接处设有扭簧,扭簧的作用是提供一定的扭力,能够对滑块起到阻挡的作用,且能够完全抽出。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取放的烘干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箱体(1)、箱门(2),所述烘干箱体(1)左侧铰接有所述箱门(2),还包括第一隔板(3),所述第一隔板(3)与所述烘干箱体(1)相连接,所述第一隔板(3)右侧设有烘干装置(4),所述烘干箱体(1)上设有第二隔板(19),还包括放置框(5),所述放置框(5)设在所述烘干箱体(1)内,所述放置框(5)底部连接有清理组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放的烘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体(1)与所述第一隔板(3)上均设有限位架(8),所述放置框(5)左右两侧均设有滑块(6),所述滑块(6)与所述限位架(8)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放的烘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架(8)的截面为c形,所述滑块(6)的截面为凸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放的烘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6)上连接有滑轮(7),所述滑轮(7)与所述限位架(8)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放的烘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组件(9)包括连接块(10)、连接杆(12)、刮板(13),所述连接块(10)上设有滑槽(11),所述连接杆(12)与所述滑槽(11)相连接,所述刮板(13)与所述连接杆(12)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放的烘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框(5)上设有网孔(14)、把手(1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放的烘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架(8)上设有限位板(16),所述限位板(16)上连接有缓冲块(17),所述限位架(8)前端铰接有挡板(18),铰接处设有扭簧。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取放的烘干箱,涉及烘干箱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里侧的物品不便于取放,需对水渍进行清洁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放置框、滑块、限位架、清理组件,放置待烘干物品时,可通过拉动把手将放置框抽出,将物品放在放置框内,放置框两端的滑块便于与限位架相互限位,滑轮便于滑块在限位架内前后滑动,对里侧的物品也能够轻易取放,较为方便,水滴通过网孔能够流到第二隔板上,在向前拉动放置框时,清理组件能够对被烘干后的水渍进行刮除,连接杆在滑槽内活动连接能够便于拆卸,刮板能够与第二隔板直接接触,清理水渍,实现了清洁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徐茂有,薛光锐,李金枝,贾现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洛阳润得利金属助剂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