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新风小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68434发布日期:2023-09-24 06:34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新风小室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新风小室,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新风小室。


背景技术:

1、新风小室是一种带有新风系统或者结构的操作室,利用风机作为机械动力,带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进行交换,从而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其中新风小室可以为临时的实验场所或者临时检测场所。

2、在进行一些临时的新风小室搭建时,如果直接使用类似与集装箱式的一体式结构,则很难对其进行分解拆卸,因此无论是在搭建,或者后续的转移和搬运,均需要克服整体体积较大的问题,会给整个操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因而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装配式新风小室。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新风小室,包括端部框、尾部框和回形框,所述端部框、尾部框和回形框外尺寸相同,所述回形框设置在端部框和尾部框之间,所述端部框前侧下方安装有进出门,所述端部框前侧上方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内安装有风机,所述尾部框上端侧壁开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开口处安装有防尘网,所述端部框、尾部框和回形框相靠近一侧外围均设置有固定组件。

3、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边板和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边板固定在端部框、尾部框和回形框相靠近一侧外围,相邻所述固定边板错位分布,所述固定螺栓穿过相邻的固定边板且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

4、优选的,所述端部框前侧且与进风口对齐位置固定有导流框,且导流框开口向下,所述端部框内且与进风口对齐位置安装有过滤箱。

5、优选的,所述过滤箱前侧开设有中心孔,且位置与进风口对齐,所述过滤箱内且位于中心孔两侧均安装有活性炭吸附板,所述过滤箱两侧均开设有侧边槽。

6、优选的,所述端部框、尾部框和回形框相靠近一侧均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均为回形结构,所述端部框、尾部框和回形框侧壁均安装有玻璃窗。

7、优选的,所述尾部框和回形框侧壁四角固定有定位柱,所述端部框和回形框侧壁且与定位柱相对应位置均开设有定位槽。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利用端部框、尾部框以及回形框的组合形成新风小室,可以解决一体式新风小室结构难以拆解转运的问题,降低了转运难度,进而实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新风小室,包括端部框(1)、尾部框(2)和回形框(3),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框(1)、尾部框(2)和回形框(3)外尺寸相同,所述回形框(3)设置在端部框(1)和尾部框(2)之间,所述端部框(1)前侧下方安装有进出门(11),所述端部框(1)前侧上方开设有进风口(12),所述进风口(12)内安装有风机(13),所述尾部框(2)上端侧壁开设有排风口(21),所述排风口(21)开口处安装有防尘网(22),所述端部框(1)、尾部框(2)和回形框(3)相靠近一侧外围均设置有固定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新风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固定边板(51)和固定螺栓(52),所述固定边板(51)固定在端部框(1)、尾部框(2)和回形框(3)相靠近一侧外围,相邻所述固定边板(51)错位分布,所述固定螺栓(52)穿过相邻的固定边板(51)且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5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新风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框(1)前侧且与进风口(12)对齐位置固定有导流框(14),且导流框(14)开口向下,所述端部框(1)内且与进风口(12)对齐位置安装有过滤箱(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新风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4)前侧开设有中心孔(41),且位置与进风口(12)对齐,所述过滤箱(4)内且位于中心孔(41)两侧均安装有活性炭吸附板(42),所述过滤箱(4)两侧均开设有侧边槽(4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新风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框(1)、尾部框(2)和回形框(3)相靠近一侧均设置有密封垫(6),所述密封垫(6)均为回形结构,所述端部框(1)、尾部框(2)和回形框(3)侧壁均安装有玻璃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新风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框(2)和回形框(3)侧壁四角固定有定位柱(7),所述端部框(1)和回形框(3)侧壁且与定位柱(7)相对应位置均开设有定位槽。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新风小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新风小室。其技术方案包括:包括端部框、尾部框和回形框,所述端部框、尾部框和回形框外尺寸相同,所述回形框设置在端部框和尾部框之间,所述端部框前侧下方安装有进出门,所述端部框前侧上方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内安装有风机,所述尾部框上端侧壁开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开口处安装有防尘网,所述端部框、尾部框和回形框相靠近一侧外围均设置有固定组件。本技术利用端部框、尾部框以及回形框的组合形成新风小室,可以解决一体式新风小室结构难以拆解转运的问题,降低了转运难度,进而实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石义豪,熊超,鲁文,郭强,李忠德,阮春田,陶新伟,杨丽,姚伟,张景超,赵志福,韩德安,孙有理,潘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