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新风排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32727发布日期:2024-02-26 16:37阅读:15来源:国知局
隐藏式新风排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通风排风领域,尤其是隐藏式新风排风系统。


背景技术:

1、新风系统有利于房屋内的通风,改善并提高房屋内的空气质量。

2、然而,目前的新风通风系统一般采用单送风功能,其无法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且一般为单向送风机构,无法实现双向排风透气,其过滤介质无法更换,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目前的新风通风系统一般采用单送风功能,其无法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且一般为单向送风机构,无法实现双向排风透气,其过滤介质无法更换,使用不便。

3、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4、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有利的并且部分本身具有创造性的实施方式和扩展设计在以下的说明中阐述。

5、隐藏式新风排风系统,包括送风部和进气部,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送风部和进气部的连接管,以及设置于所述送风部内部的监测部;

6、还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内外两侧均设置有置物槽,两个所述置物槽通过位于所述墙体内部的内安装道连通。

7、优选地,所述送风部包括:

8、过滤箱,安装于所述墙体内侧的置物槽内,所述过滤箱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介质和第二过滤介质,所述过滤箱靠近所述墙体的一侧与所述连接管连通;

9、送风气泵,设置于所述过滤箱远离所述连接管的外壁,其输出端设置有送风锥形套。

10、优选地,所述进气部包括:

11、进气泵,安装于所述墙体外侧的置物槽内,所述进气泵连通于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过滤箱的端部;

12、进气锥形套,安装于所述进气泵端部。

13、优选地,所述监测部包括:

14、空气质量检测仪和远程传输模块,均安装于所述墙体外侧的置物槽内。

15、优选地,所述空气质量检测仪和所述远程传输模块电性连接。

16、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介质和所述第二过滤介质均与所述过滤箱通过螺纹装配。

17、优选地,所述送风部安装于所述墙体内侧的置物槽内,所述进气部安装于所述墙体外侧的置物槽内;

18、位于所述墙体内壁且位于所述送风部外侧设置有第一防护板,位于所述墙体外壁且位于所述进气部外侧设置有第二防护板。

19、优选地,安装所述第一防护板的所述墙体上嵌入设置有磁铁。

20、实用新型的效果

21、根据本实用新型,采用具备双向调节的送风部和进气部实现室内与室外的换气,并设置过滤箱和监测部,能够提供使用者对过滤介质进行调节,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且采用通过磁铁吸附的第一防护板,便于使用者对送风部进行拆卸检修,使用方便。



技术特征:

1.隐藏式新风排风系统,包括送风部和进气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送风部和进气部的连接管(3),以及设置于所述送风部内部的监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新风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部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式新风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仪(403)和所述远程传输模块(402)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新风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介质(2-1)和所述第二过滤介质(2-2)均与所述过滤箱(2)通过螺纹装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新风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部安装于所述墙体(1)内侧的置物槽(1-4)内,所述进气部安装于所述墙体(1)外侧的置物槽(1-4)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隐藏式新风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安装所述第一防护板(1-1)的所述墙体(1)上嵌入设置有磁铁(1-5)。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隐藏式新风排风系统,包括送风部和进气部,还包括用于连接送风部和进气部的连接管,以及设置于送风部内部的监测部;还包括墙体,墙体内外两侧均设置有置物槽,两个置物槽通过位于墙体内部的内安装道连通。本技术基于具备双向调节的送风部和进气部实现室内与室外的换气,并设置过滤箱和监测部,能够提供使用者对过滤介质进行调节,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且采用通过磁铁吸附的第一防护板,便于使用者对送风部进行拆卸检修,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权,杨友好,申润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畅隆信远(北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4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