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馏塔釜液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53761发布日期:2023-12-14 02:3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精馏塔釜液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精馏塔,具体为精馏塔釜液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1、精馏塔是进行精馏的一种塔式汽液接触装置,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挥发度,即在同一温度下各组分的蒸气压不同这一性质,使液相中的轻组分(低沸物)转移到气相中,而气相中的重组分(高沸物)转移到液相中,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

2、经检索,在已公开申请号为cn202220876686.0就提到一种用于甲胺精馏工艺中精馏塔釜液余热回收及利用装置,包括第一集热箱,第一集热箱的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进液斗,该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集热箱与第二集热箱能够对釜液中的热量进行两次回收,能够将釜液中的热量充分利用,此外,导热球中设置的缓冲板以及传热管中的螺旋叶片均能够起到增加釜液与冷却液接触的时间,进而能够将更多的热量进行回收,分散组件能够利用釜液下落时的冲击力带动叶轮转动,为分液盘提供转动的动力,落在分液盘上的釜液由于离心力作用能够均匀飞洒在导热球内壁上,从而增大了釜液与储液腔中冷却剂的接触面积,能够对釜液中的热量充分回收。

3、上述方案虽然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以下不足:在通过传动轴、叶轮和分液盘将釜液飞洒于导热球内壁上的过程中,由于传动轴、叶轮和分液盘结构单一,导致不便于对釜液的热量进行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精馏塔釜液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精馏塔釜液余热回收装置,包括集热框主体,所述集热框主体的顶端设有进液管,所述集热框主体的内侧安装有传热介质,所述集热框主体的内侧靠近传热介质的一侧设有导热罐,所述导热罐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壁底端连接有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的顶端设有升降杆,所述集热框主体的底端安装有集热箱,所述集热箱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输水口,所述集热框主体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内壁一端通过合页连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

4、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连接于固定管内壁底端的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管,且所述限位管的外侧设有弹簧。

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进液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阀门,且所述输水口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阀门。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传热介质为人工合成石墨粉制成,所述导热罐的内侧等距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支撑架的底端通过轴承连接有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叶片。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限位管的内侧活动连接有伸缩杆,且所述伸缩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升降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二叶片。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把手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把手的外侧设有防滑套。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精馏塔釜液余热回收装置中设置传热介质、调节结构、升降杆、集热箱、输水口、烘干箱、第一阀门、第二阀门、散热翅片、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从而在传热介质、调节结构、升降杆、集热箱、输水口、烘干箱、第一阀门、第二阀门、散热翅片、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配合下能够更好的将釜液中的热量进行回收,简单方便。



技术特征:

1.精馏塔釜液余热回收装置,包括集热框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框主体(1)的顶端设有进液管(2),所述集热框主体(1)的内侧安装有传热介质(3),所述集热框主体(1)的内侧靠近传热介质(3)的一侧设有导热罐(4),所述导热罐(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输液管(5),所述输液管(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架(6),所述支撑架(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管(7),所述固定管(7)的内壁底端连接有调节结构(8),所述调节结构(8)的顶端设有升降杆(9),所述集热框主体(1)的底端安装有集热箱(10),所述集热箱(10)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输水口(11),所述集热框主体(1)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烘干箱(12),所述烘干箱(12)的内壁一端通过合页连接有密封门(13),所述密封门(1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馏塔釜液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阀门(15),且所述输水口(11)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阀门(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馏塔釜液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介质(3)为人工合成石墨粉制成,所述导热罐(4)的内侧等距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17),所述散热翅片(17)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支撑架(6)的底端通过轴承连接有连接杆(18),且所述连接杆(18)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叶片(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馏塔釜液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管(802)的内侧活动连接有伸缩杆(804),且所述伸缩杆(80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8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馏塔釜液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9)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二叶片(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馏塔釜液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4)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把手(14)的外侧设有防滑套(2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精馏塔技术领域,尤其为精馏塔釜液余热回收装置,包括集热框主体,所述集热框主体的顶端设有进液管,所述集热框主体的内侧安装有传热介质,所述集热框主体的内侧靠近传热介质的一侧设有导热罐,所述导热罐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壁底端连接有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的顶端设有升降杆,所述集热框主体的底端安装有集热箱,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传热介质、调节结构、升降杆、集热箱、输水口、烘干箱、第一阀门、第二阀门、散热翅片、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从而能够更好的将釜液中的热量进行回收,简单方便,具有推广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岳远志,赵宗斌,董乐,宋习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海尔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