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送风装置及其炉体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9146发布日期:2023-12-14 08:08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送风装置及其炉体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送风装置及其炉体设备。


背景技术:

1、光伏新能源产业历经十几年的技术革新,在应用装机和生产规模方面实现了突破性进展。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降低,其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太阳能电池片需在生产时,要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需预先使用特定的光源对电池片进行辐照退火处理。在光照辐射时,由于发光二极管板的功率强劲,炉体内温度过高,导致炉体内的工艺温度远远超过所需的工艺温度,并且由于温度过高导致发光二极管不能设置距离工件太近,所需工艺时间较长,所以急需一种可以冷却炉体温度的设备,进而满足炉内的工艺温度需求,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冷却送风装置及其炉体设备以解决当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送风装置及其炉体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送风装置,包括:风箱,内部设有均风机构,所述均风机构包括进风部和排风部;

3、冷却腔,位于所述风箱上方,待冷却的工件位于所述冷却腔内;

4、进风部,设置于所述风箱底部,所述进风部提供的气流,经过所述进风部进入到所述冷却腔内;

5、排风部,设置于所述风箱底部,所述排风部用于排出废气,废气为所述冷却腔内冷却后产生,经过所述排风部排出。

6、进一步地,所述进风部包括第一均风组件,所述风箱内部还设有一内罩,所述第一均风组件置于所述内罩内,所述第一均风组件设有多个第一均风孔,以使所述气流向多个方向扩散。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均风组件为内部中空的柱体结构,所述第一均风组件靠近所述冷却腔的一面以及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侧部均匀开设有若干所述第一均风孔,所述内罩至少一侧边部开设有若干第一排风孔。

8、进一步地,所述进风部还包括第二均风组件,所述第二均风组件为板状结构,且设置在所述内罩顶部,所述第二均风组件中部开设有若干第二均风孔。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均风组件至少一侧部开设有若干第二排风孔,所述排风部包括第二排风孔。

10、进一步地,所述内罩至少一侧边部开设有若干第一排风孔,所述内罩的另一相邻的侧边部分隔所述第二均风孔和第二排风孔,所述第二排风孔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均风孔。

11、进一步地,所述排风部包括排废盒和抽风机,所述排废盒固定与所述风箱底部,所述抽风机与所述排废盒连接,废气经过所述排废盒,被所述抽风机排出。

12、进一步地,所述冷却送风装置还包括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位于所述风箱上方,所述光源组件适于对所述工件进行光照辐射。

13、进一步地,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遮光罩和透光玻璃,所述光源位于所述透光玻璃上方,所述遮光罩位于所述透光玻璃下方,所述遮光罩相对设于所述冷却腔的两侧。

14、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炉体设备,包括上文中的冷却送风装置,所以炉体设备还包括工件传输装置,所述工件传输装置部分位于所述冷却腔内,带动所述工件依次经过多个所述冷却送风装置。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鼓风机作为气体流通的动力源,另一端反装鼓风机,形成大气压差,最终实现气体的流通。然后,通过第一均风板,第二均风板的设置可以使气流在流动时候更加的均匀、稳定,可以更好的控制炉体内的温度,可调节工件产生过程中的不同工艺需求。最终,通过设置遮光罩提高工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光注入效率,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工件光衰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10.一种炉体设备,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冷却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以炉体设备还包括工件传输装置,所述工件传输装置部分位于所述冷却腔(2)内,带动所述工件依次经过多个所述冷却送风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送风装置及其炉体设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送风装置,包括:风箱,内部设有均风机构,所述均风机构包括进风部和排风部;冷却腔,位于所述风箱上方,待冷却的工件位于所述冷却腔内;进风部,设置于所述风箱底部,所述进风部提供的气流,经过所述进风部进入到所述冷却腔内;排风部,设置于所述风箱底部,所述排风部用于排出废气,废气为所述冷却腔内冷却后产生,经过所述排风部排出。通过鼓风机作为气体流通的动力源,另一端反装鼓风机,形成大气压差,最终实现气体的流通。然后,通过第一均风板,第二均风板的设置,以使气流在流动时候更加的均匀,稳定,以更好的控制炉体内的温度。

技术研发人员:左国军,唐洪湘,吴勇茂,危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捷佳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