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室内调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70506发布日期:2023-12-30 09:17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室内调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空调,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室内调温系统。


背景技术:

1、对于住宅小区集中供冷供暖,传统的做法,是设置集中制冷制热机房,由于采用集中式供能,若用户节能意识不强,容易造成能源的浪费,如果机房未开机则用户无法使用空调,使用灵活性不高。另外,目前空调系统中较为常用的冷热源模块一般为空气源热泵,但空气源热泵供能效率与室外气温相关,且供能能力与天气负相关,也就是天气越热,空调需求的冷量越大,但空气源的制冷能力是下降的,天气越冷,空气源热泵制热能力越弱,且需要化霜,要消耗自身所制取的30%的热量,能耗较大,将其作为供冷供热的主要冷热源,容易造成能源浪费,且制冷制热能力不稳定,运行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热效率高且使用灵活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室内调温系统。

2、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包括地源换热系统和供冷供热终端,供冷供热终端设置有第一换热机构和第二换热机构,第二换热机构通过管路与第一换热机构对应连接,以用于处理新风和/或与室内调温末端连接,所述供冷供热终端设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供冷供热终端中的第一换热机构均通过管路与地源换热系统连接,且两个以上供冷供热终端中的第一换热机构为并联设置。

3、更进一步地,所述地源换热系统包括地源换热模块,两个以上供冷供热终端中的第一换热机构通过管路与地源换热模块连接。

4、更进一步地,所述地源换热系统包括地源换热模块和第一换热器,所述地源换热模块通过管路与第一换热器连接,两个以上供冷供热终端中的第一换热机构通过管路与第一换热器连接。

5、更进一步地,所述地源换热模块通过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与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管或第一回水管上并联设置有两个第一水泵,两个第一水泵的功率不同;两个以上供冷供热终端中的第一换热机构通过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与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或第二回水管上并联设置有两个第二水泵,两个第二水泵的功率不同。

6、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之间连接有旁通管,所述旁通管上设置有调节阀。

7、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冷热源补偿系统,所述冷热源补偿系统与第一换热机构连接地源换热系统的管路连接。

8、更进一步地,所述冷热源补偿系统包括热源补偿模块和冷源补偿模块,所述热源补偿模块为集热机构和/或空气源热泵,所述冷源补偿模块为散热机构和/或空气源热泵。

9、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室内调温末端和新风处理模块,所述供冷供热终端为第一供冷供热机组,所述第一供冷供热机组设置有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机构为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机构为第三换热器,第三换热器通过管路与第二换热器连接,所述室内调温末端通过管路与第三换热器连接。

10、更进一步地,所述新风处理模块通过管路与第三换热器连接,且新风处理模块与室内调温末端并联设置。

11、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室内调温末端,所述供冷供热终端包括第一供冷供热机组和第二供冷供热机组,所述第一供冷供热机组设置有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第三换热器通过管路与第二换热器连接,第二供冷供热机组设置有第四换热器和第五换热器,第五换热器通过管路与第四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组成第一换热机构,第三换热器和第五换热器组成第二换热机构,所述室内调温末端通过管路与第三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五换热器用于处理新风。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地热资源作为冷热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节能环保,且热效率高,相同电能投入下可获得更高的冷热量,并且使用使命长,地源换热系统能够做到与建筑同寿命。单个供冷供热终端对应单个用户使用,由于两个以上供冷供热终端并联设置,用户可以独立控制其对应的供冷供热终端运行,即开即用,不受机房集中供冷供热的约束,使用起来灵活性更高,同时用户在前期安装时也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形式的末端设备供冷供暖,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而由于无需通过机房集中供冷供暖,能够省去机房的设置,减少后期营运管理工作。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室内调温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地源换热系统(10)和供冷供热终端(20),供冷供热终端(20)设置有第一换热机构和第二换热机构,第二换热机构通过管路与第一换热机构对应连接,以用于处理新风和/或与室内调温末端连接,所述供冷供热终端(20)设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供冷供热终端(20)中的第一换热机构均通过管路与地源换热系统(10)连接,且两个以上供冷供热终端(20)中的第一换热机构为并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室内调温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地源换热系统(10)包括地源换热模块(11),两个以上供冷供热终端(20)中的第一换热机构通过管路与地源换热模块(11)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室内调温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地源换热系统(10)包括地源换热模块(11)和第一换热器(12),所述地源换热模块(11)通过管路与第一换热器(12)连接,两个以上供冷供热终端(20)中的第一换热机构通过管路与第一换热器(12)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室内调温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地源换热模块(11)通过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与第一换热器(12)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管或第一回水管上并联设置有两个第一水泵(13),两个第一水泵(13)的功率不同;两个以上供冷供热终端(20)中的第一换热机构通过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与第一换热器(12)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或第二回水管上并联设置有两个第二水泵(23),两个第二水泵(23)的功率不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室内调温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之间连接有旁通管,所述旁通管上设置有调节阀(24)。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室内调温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冷热源补偿系统(30),所述冷热源补偿系统(30)与第一换热机构连接地源换热系统(10)的管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室内调温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冷热源补偿系统(30)包括热源补偿模块和冷源补偿模块,所述热源补偿模块为集热机构(32)和/或空气源热泵(33),所述冷源补偿模块为散热机构(31)和/或空气源热泵(33)。

8.如权利要求1-5、7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室内调温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室内调温末端(4)和新风处理模块(5),所述供冷供热终端(20)为第一供冷供热机组(21),所述第一供冷供热机组(21)设置有第二换热器(211)和第三换热器(212),所述第一换热机构为第二换热器(211),第二换热机构为第三换热器(212),第三换热器(212)通过管路与第二换热器(211)连接,所述室内调温末端(4)通过管路与第三换热器(212)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室内调温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新风处理模块(5)通过管路与第三换热器(212)连接,且新风处理模块(5)与室内调温末端(4)并联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5、7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室内调温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室内调温末端(4),所述供冷供热终端(20)包括第一供冷供热机组(21)和第二供冷供热机组(22),所述第一供冷供热机组(21)设置有第二换热器(211)和第三换热器(212),第三换热器(212)通过管路与第二换热器(211)连接,第二供冷供热机组(22)设置有第四换热器(221)和第五换热器(222),第五换热器(222)通过管路与第四换热器(221)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211)和第四换热器(221)组成第一换热机构,第三换热器(212)和第五换热器(222)组成第二换热机构,所述室内调温末端(4)通过管路与第三换热器(212)连接,所述第五换热器(222)用于处理新风。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室内调温系统,包括地源换热系统和供冷供热终端,供冷供热终端包括第一换热机构和第二换热机构,第二换热机构用于处理新风和/或与室内调温末端连接,所述供冷供热终端设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供冷供热终端中的第一换热机构均通过管路与地源换热系统连接,且两个以上供冷供热终端中的第一换热机构为并联设置,节能环保,且热效率高,相同电能投入下可获得更高的冷热量,用户可以独立控制其对应的供冷供热终端运行,即开即用,不受机房集中供冷供热的约束,使用起来灵活性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车雄伟,钟虹,王宏革,崔允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红橡室内气候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