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除油烟装置及包含其的抽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71301发布日期:2024-03-22 10:24阅读:8来源:国知局
静电除油烟装置及包含其的抽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特别涉及一种静电除油烟装置及包含其的抽油烟机。


背景技术:

1、抽油烟机将油烟通过电机吸入油烟通道中后,在排出油烟前需要对油烟进行净化处理。现有的抽油烟机中设置有静电除油烟装置,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吸附的油烟颗粒过多,会导致吸附能力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抽油烟机中的静电除油烟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吸附的油烟颗粒过多,导致吸附能力下降的问题,提供一种静电除油烟装置及包括其的抽油烟机。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一种静电除油烟装置,其包括静电模块,所述静电模块包括静电吸附部和振动部,所述振动部能够驱动所述静电吸附部进行振动,所述静电吸附部包括交替排列的正极板和负极板,相邻的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的间距范围在6mm至10mm之间。

4、在本技术方案中,静电除油烟装置的静电模块,通过设置振动部以驱动静电吸附部进行振动,将静电吸附部上的油烟颗粒振动去除,同时,静电吸附部包括交替排列的正极板和负极板,通过将相邻的正极板和负极板的间距范围设置在6mm至10mm之间,避免正极板和负极板的间距出现过近或过远的情况。其中,将正极板和负极板的间距控制在6mm以上,可以保证静电吸附部的结构稳定,不会在振动部工作时导致正极板和负极板彼此碰撞,同时,将正极板和负极板的间距控制在10mm以下,避免因间距过远而导致油烟颗粒的吸附效果过低的问题,进而可以维持静电吸附部对油烟的吸附能力。

5、优选地,所述静电模块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静电吸附部,所述振动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表面。

6、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静电模块设置为还包括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固定静电吸附部,振动部设置于固定部的表面,使得振动部通过振动固定部以带动静电吸附部,使得静电吸附部整体都能被振动部带动,提高振动的效率及通过振动去除静电吸附部上的油烟颗粒的效果。

7、优选地,所述静电模块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下端,沿平行于所述静电吸附部的极板方向,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固定部宽度。

8、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静电模块设置为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设置在固定部的下端,沿平行于静电吸附部的极板方向,连接部的宽度小于固定部的宽度,可以便于静电模块在抽油烟机的油烟通道内的安装。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绝缘固定板和第二绝缘固定板,所述第一绝缘固定板和所述第二绝缘固定板分别设置于所述静电吸附部的两侧,所述振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固定板和/或所述第二绝缘固定板上。

9、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固定部设置为包括第一绝缘固定板和第二绝缘固定板,第一绝缘固定板和第二绝缘固定板分别设置于静电吸附部的两侧,振动部设置于第一绝缘固定板和/或第二绝缘固定板上,可以通过振动第一绝缘固定板和/或第二绝缘固定板进一步整体地带动静电吸附部,进一步地提高去除油烟颗粒的效率。

10、优选地,所述振动部为振动马达,多个所述振动马达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固定板和所述第二绝缘固定板上,所述第一绝缘固定板和所述第二绝缘固定板均为矩形,两个所述振动马达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固定板的两个斜对角上,另外两个所述振动马达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固定板与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固定板上的两个所述振动马达错开的两个斜对角上。

11、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振动部设置为振动马达,多个振动马达分别设置于第一绝缘固定板和第二绝缘固定板上,第一绝缘固定板和第二绝缘固定板均为矩形,两个所述振动马达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固定板的两个斜对角上,另外两个所述振动马达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固定板与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固定板上的两个所述振动马达错开的两个斜对角上,使得振动马达在固定部上彼此距离尽可能远,且能够在固定部上同时设置数量最多的振动马达,带动第一绝缘固定板和第二绝缘固定板彼此错动运动,带动静电吸附部运动,提高去除油烟颗粒的效率。

12、优选地,所述固定部还包括:静电正极和静电负极,所述静电正极和所述静电负极相对平行设置于所述静电吸附部的上方,所述静电正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固定板和所述第二绝缘固定板,所述静电正极与所述静电吸附部中的正极板电连接,所述静电负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固定板和所述第二绝缘固定板,所述静电负极与所述静电吸附部中的负极板电连接。

13、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静电正极和静电负极分别连接第一绝缘固定板和第二绝缘固定板,利用静电正极和静电负极对第一绝缘固定板和第二绝缘固定板的相对位置进行加强,以提高固定部的结构牢固程度。

14、优选地,相邻的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的间距范围在6mm至8mm之间。

15、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相邻的正极板和负极板的间距范围设置为在6mm至8mm之间,可以在保证静电吸附部的结构稳定的情况下,取得较好的吸附油烟颗粒的效果。优选地,所述静电吸附部中的正极板和负极板均采用铝板,所述静电吸附部中的高压金属线采用钨丝。

16、在本技术方案中,正极板和负极板的材料均为铝,可以减轻正极板和负极板的重量,从而使得整个静电模块轻便而容易固定。同时,高压金属线的材料设置为钨,可以使得高压金属线有较好的高温强度,使用寿命延长。

17、优选地,所述静电除油烟装置还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部与所述振动部电连接,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端电连接在所述静电模块与所述电源之间,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端用于检测所述静电模块的电参数。

18、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静电除油烟装置上设置检测部,检测部的检测端检测静电模块的电参数,以基于静电模块的电参数判断静电模块的油烟吸附情况,进而以油烟吸附情况为依据启动或关闭振动部。该结构设置方案,通过主动检测的静电模块油烟吸附情况,可以避免振动部的长时间开启而导致的能源浪费,噪声污染或耐久降低等情况发生。

19、一种抽油烟机,其包括如上所述的静电除油烟装置。

20、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使用一种抽油烟机,其包括如上所述的静电除油烟装置,可以对抽油烟机一级处理过的油烟进行二级深度处理,降低油烟排放的污染。同时,静电除油烟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没有相对位移部件,可以提高使用耐久程度。

21、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22、该静电除油烟装置的静电模块,通过设置振动部以驱动静电吸附部进行振动,将静电吸附部上的油烟颗粒振动去除;同时,静电吸附部包括交替排列的正极板和负极板,相邻的正极板和负极板的间距范围设置在6mm至10mm之间,可以保证静电吸附部的结构稳定,不会在振动部振动时导致正极板和负极板彼此碰撞,同时,将正极板和负极板的间距控制在10mm以下,避免因间距过远而导致对于油烟颗粒的吸附效果过低的问题,进而可以维持其对油烟的吸附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静电除油烟装置,其包括静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模块包括静电吸附部和振动部,所述振动部能够驱动所述静电吸附部进行振动,所述静电吸附部包括交替排列的正极板和负极板,相邻的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的间距范围在6mm至10mm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除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模块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静电吸附部,所述振动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除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模块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下端,沿平行于所述正极板的底部边缘和所述负极板的底部边缘的方向,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固定部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除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绝缘固定板和第二绝缘固定板,所述第一绝缘固定板和所述第二绝缘固定板分别设置于所述静电吸附部的两侧,所述振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固定板和/或所述第二绝缘固定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除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部为振动马达,多个所述振动马达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固定板和所述第二绝缘固定板上,所述第一绝缘固定板和所述第二绝缘固定板均为矩形,两个所述振动马达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固定板的两个斜对角上,另外两个所述振动马达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固定板与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固定板上的两个所述振动马达错开的两个斜对角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除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还包括:静电正极和静电负极,所述静电正极和所述静电负极相对平行设置于所述静电吸附部的上方,所述静电正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固定板和所述第二绝缘固定板,所述静电正极与所述正极板电连接,所述静电负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固定板和所述第二绝缘固定板,所述静电负极与所述负极板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静电除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的间距范围在6mm至8mm之间。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静电除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均采用铝板,所述静电吸附部中的高压金属线采用钨丝。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静电除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除油烟装置还包括电源和检测部,所述电源用于向所述静电模块供电,所述检测部与所述振动部电连接,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端电连接在所述静电模块与所述电源之间,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端用于检测所述静电模块的电参数。

10.一种抽油烟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静电除油烟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静电除油烟装置及包含其的抽油烟机,包括静电模块和电源,静电模块通过设置振动部以驱动静电吸附部进行振动,将静电吸附部上的油烟颗粒振动去除;静电吸附部包括交替排列的正极板和负极板,相邻的正极板和负极板的间距为范围设置在6mm至10mm之间,可以保证静电吸附部的结构稳定,不会在振动部振动时导致正极板和负极板彼此碰撞,同时,将正极板和负极板的间距控制在10mm以下,避免因间距过远而导致对于油烟颗粒的吸附效果过低的问题,进而可以维持其对油烟的吸附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李逢安,朱启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4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