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91399发布日期:2024-02-22 20:42阅读:19来源:国知局
风管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空调,尤其涉及一种风管机。


背景技术:

1、风管空调作为常见的空调器被广泛应用,风管空调包括风管机和空调外机,风管机为空调室内机安装于室内。风管空调包括蒸发器、换热器以及膨胀阀,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膨胀阀包括电子膨胀阀与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相对热力膨胀阀有较多优点,如制冷剂流量可以较大范围调节,过热度可以人为设置调整,反应速度快,调节即可以看到效果等。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膨胀阀逐步替代热力膨胀阀广泛应用于风管空调中。

2、相关技术中,电子膨胀阀具有阀体以及与阀体连接的两个连接管,两个连接管分别与蒸发器、冷凝器连接,用以实现电子膨胀阀与蒸发器、冷凝器之间的制冷剂的流通。现有电子膨胀阀的阀体以及两连接管不受其他零件的固定,使得电子膨胀阀仅依靠两个连接管的连接进行支撑、安装,其安装稳定性较差。

3、在风管机发生跌落时或在运输中振动时,由于惯性影响,上述安装形式的电子膨胀阀会发生碰撞,造成电子膨胀阀上的连接管弯曲、变形,甚至会损坏电子膨胀阀,从而会造成制冷剂的泄漏,影响用户使用的同时增加了维修费用,降低了用户体验感以及风管空调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

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风管机,其包括:

3、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4、换热器,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换热器对进入所述机壳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5、风机,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风机将空气从所述进风口引入所述机壳,经所述换热器换热后由所述出风口送出;

6、电子膨胀阀,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电子膨胀阀上安装有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

7、减振件,其包括:

8、固定部,安装于所述换热器的外部;

9、减振部,配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减振部间隔设置且凸设于所述固定部背离所述换热器的侧面上;

10、安装部,贯穿设置于两个所述减振部上,两个所述安装部并列排布,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适配连接;

11、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分别与两个所述减振部过盈配合,以使所述电子膨胀阀固定于所述减振件上。

12、本技术方案提供的风管机,通过设置减振件对电子膨胀阀进行缓冲固定,避免了因风管机跌落撞击或者运输中振动碰撞造成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的变形、弯曲,降低了电子膨胀阀的损坏率,从而有效避免引起制冷剂泄漏,一定程度上降低维修费用。减振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减振部,两个减振部之间具有间隙使得安装在两个减振部上的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之间的振动互不影响,提高减振效果,有效减缓两连接管的振动频率,同时避免产生共振,提高风管机的运行可靠性。

1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减振部背离所述固定部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部对应连通的出入部,所述出入部供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出入,所述安装部为弧形槽,所述出入部的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安装部的直径;通过设置出入部供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进出安装部,实现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的可拆卸连接,同时出入部的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安装部的直径,避免两连接管容易地从出入部脱出。

1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出入部由所述安装部朝向远离所述安装部的方向逐渐缩小,所述出入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侧形成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由所述出入部至背离所述出入部的方向呈渐扩设置,方便两连接管顺利经过出入部进入安装部内。

1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风管机还包括线扎,所述减振部上设置有连通部,所述连通部位于所述安装部远离所述出入部的一侧,且所述连通部贯穿所述减振部的两个端面,两个所述端面位于所述安装部的两侧,所述线扎贯穿所述连通部且环绕所述减振部背离所述固定部的一侧捆绑固定;通过线扎将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系紧,提高了电子膨胀阀的连接稳定性。

16、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风管机还包括与固定部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罩设于所述减振件背离所述换热器的一侧,所述固定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与两个所述减振部相互背离的一侧接触;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引导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引导部连接形成包裹两个所述减振部的凸起结构,所述引导部伸入两个所述减振部之间的间隙中用以挤压两个所述减振部;通过设置固定件挤压两个减振部,从而对电子膨胀阀的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进行挤紧固定,提高了电子膨胀阀的连接稳定性。

17、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连接板具有其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相对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固定部,所述连接板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逐渐向靠近另一连接板的方向倾斜;所述引导部包括两个引导板,两个所述引导板靠近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连接形成连接端,且所述引导部在其连接端至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上呈渐扩设置,所述引导部的自由端的宽度尺寸小于两个所述减振部之间的间隙宽度;引导部的设置方便固定件安装时的导向、定位,同时连接板倾斜设置配合引导部,使得固定件安装过程中,对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进行有效挤压固定。

1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固定件还包括两个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板的端部,所述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上,以使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减振件上,使得固定件始终对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产生挤压力。

19、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换热器包括背对倾斜设置的两个直段换热器,两个所述直段换热器之间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两个所述直段换热器之间围合形成气流空间,所述减振件通过紧固件安装于所述密封板上;该设置使得减振件与密封板紧密连接,保证了稳定性和强度。

20、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风管机,其包括:

21、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22、换热器,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换热器对进入所述机壳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23、风机,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风机将空气从所述进风口引入所述机壳,经所述换热器换热后由所述出风口送出;

24、电子膨胀阀,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电子膨胀阀上安装有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

25、减振件,安装于所述换热器的外部,所述减振件上背离所述换热器的一侧设置有分隔槽,以使所述减振件上形成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减振部;

26、卡槽,贯穿设置于所述减振部上,两个所述减振部上的所述卡槽并列设置,其包括;

27、安装部,两个所述安装部分别用以穿设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

28、出入部,形成于所述减振部背离所述换热器的侧面上且与所述安装部相连通,所述出入部朝向靠近所述安装部的方向逐渐变大;

29、其中,所述安装部为半圆弧槽,出入部的两侧的侧壁抵接固定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

30、本技术方案提供的风管机,通过设置减振件对电子膨胀阀进行缓冲固定,避免了因风管机跌落撞击或者运输中振动碰撞造成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的变形、弯曲,降低了电子膨胀阀的损坏率,从而有效避免引起制冷剂泄漏,一定程度上降低维修费用。同时,通过设置卡槽,使得减振件与两连接管之间可拆卸连接,便于电子膨胀阀的拆装。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分别位于两个间隔设置的减振部上,有效避免产生共振,提高风管机的运行可靠性。

3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出入部的两侧的侧壁远离所述安装部的端部设置有圆角,圆角的设置使得出入部的两侧的侧壁的端部光滑,方便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进入出入部。

3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减振件采用柔性材料制成,起到缓冲以及吸收振动的作用,同时避免挤压破坏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