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装置及具有其的微压氧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03759发布日期:2024-03-05 12:02阅读:13来源:国知局
除湿装置及具有其的微压氧舱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微压氧舱,尤其涉及一种除湿装置及具有其的微压氧舱。


背景技术:

1、微压氧舱是通过向密闭钢制舱体内输入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使舱内形成一个微高压环境,同时,向舱内输入充足的氧气,机体在微高压富氧环境中能够更好的补充氧气。体验者在运行的氧舱内时,随着体验时间变长,舱内湿度持续上升。舱内压力稳定在30kpa,体验人员在舱内时舱内湿度快速上升至90%,而人体健康湿度在45%-65%之间,舱内湿度上升使得体验感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除湿装置及具有其的微压氧舱,以解决微压氧舱运行时舱内湿度较高导致使用者体验感不佳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除湿装置,包括:

3、安装架;

4、半导体制冷片,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相对两侧分别为制冷端和制热端;

5、流通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端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进风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热端连通;以及

6、负压件,用于驱动所述流通通道内空气的流动。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端连接有第一热传递板。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热端连接有第二热传递板。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负压件包括风扇。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二热传递板远离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一侧。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集水盘,所述集水盘用于收集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凝结的水。

1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微压氧舱,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除湿装置。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包括舱体,所述除湿装置设置于所述舱体内部,且位于所述舱体底部。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除湿装置的半导体制冷片电性连接,所述舱体内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湿度传感器。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还电性连接有温度传感器。

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7、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除湿装置及具有其的微压氧舱,通过负压件的作用下实现空气流通,湿热空气通过第一通道流动至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端,湿热空气遇冷凝结出水珠,降低空气的湿度,然后空气从半导体制冷片的制热端通过第二通道流出,在流过半导体制冷片的制热端后还可以保障流出空气的温度,使得空气经过本除湿装置后降低了湿度还保持了温度,以保障使用者的体验感。



技术特征:

1.一种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2)的制冷端连接有第一热传递板(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2)的制热端连接有第二热传递板(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件(13)包括风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二热传递板(15)远离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2)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水盘,所述集水盘用于收集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2)凝结的水。

7.一种微压氧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压氧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2),所述除湿装置(10)设置于所述舱体(2)内部,且位于所述舱体(2)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压氧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除湿装置(10)的半导体制冷片(12)电性连接,所述舱体(2)内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湿度传感器(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压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电性连接有温度传感器(3)。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除湿装置及具有其的微压氧舱,该除湿装置包括安装架、半导体制冷片、流通通道以及负压件;半导体制冷片设置于安装架上,半导体制冷片的相对两侧分别为制冷端和制热端;流通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出风端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端连通;第二通道的进风端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制热端连通;负压件用于驱动所述流通通道内空气的流动。该除湿装置以解决微压氧舱运行时舱内湿度较高导致使用者体验感不佳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叶钊晖,李国华,金浩,赵锐,谢萍,孙权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泰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1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