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设有柔性换热器的换热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04634发布日期:2024-01-06 23:10阅读:16来源:国知局
外部设有柔性换热器的换热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外部设有柔性换热器的换热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建筑物。


背景技术:

1、换热器是一种可以交换热量的设备,在建筑物中得到广泛的使用。例如,空调用于室内取暖或制冷时,通过冷媒介质携带热量以在室内和室外的环境中进行热交换来实现。传统的空调室内外的换热器都是采用直径为7-10mm的刚性蛇形换热管制成,这种传统的刚性换热器会存在运输和安装的不便,故而一般都是预先固定设置在机壳内。由于其直径较大,所以比表面积较小,换热效率不高,因此在空调中一般都会设有强制对流设备例如风扇,以对换热器的表面进行吹风,这样才能提高其换热效率,满足室内外换热的需求。当需要增大换热效率时,技术人员首先想到的是增大风扇的风速,随着带来的却是能量消耗的增加。如果取消吹风设备,仅靠自然对流实现换热,则需要极大的换热面积才能达到与强制对流相同的换热效果。而这种大面积、高效率的自然对流换热器因为安装工工艺和安装场合的限制,在现有技术中是不存在的。此外,传统空调的室外机工作时,风扇还会对空气产生很大的扰动,带来室外机噪音及振动增大。现有技术中的室外机由于集成有风扇、压缩机、换热器等很多部件,体积和重量较大,安装都需要在建筑物施工完毕以后再单独进行高空作业,通过在建筑物上打孔安装,不仅会带来安全隐患,而且还会对建筑物造成损伤。

2、另一方面,传统的空调内部机组需要借助较大功率例如50w左右的贯流风机吹风以提高换热效率,这是由室内机的换热器换热效率受限而决定的。壁挂式内部机组的长度通常只有700-850mm,而空调所在安装面的长度最少也有3m,因此内部机组的长度与安装面长度的比值最大也只有1/3。现有技术中对空调内部机组的尺寸改进一般都是在考虑如何减小室内机的长度使其更小巧、占用空间更小,这主要是因为现有空调的结构形式和换热器形式已经深入人心,构成了一项技术偏见,技术人员通常不会去考虑改变换热器的形式,更不会去考虑如何增大内部机组的尺寸。由于室内机的长度有限,为了实现更大面积送风的效果,都需要设置扫风同步电机来实现左右和上下的摆动送风。上述传统的空调内部机组所具有的缺陷包括:扫风电机和贯流风机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会造成能量的浪费,扫风电机对吹风口叶片的摆动也会产生噪音;摆动式送风结构尽管可以实现更大面积的摆动送风,但摆动送风本身并不能实现均匀送风,摆动风吹到的区域会感受到强烈的风效,吹不到的区域则感受到的风效较弱,使得用户的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涉及一种外部设有柔性换热器的换热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建筑物,其能够解决能耗高、换热效率低、结构尺寸大且重量大、安装不便、噪音高、用户体验差的缺陷。

2、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外部设有柔性换热器的换热系统,具有外部换热器、压缩机和内部机组,所述外部换热器和所述内部机组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压缩机相连,所述内部机组的长度与安装面长度的比值为0.5-1;所述外部换热器包括集进管和集出管,所述集进管和所述集出管之间设有多根并行管路,所述并行管路设置在柔性基层上,所述并行管路的当量内径为小于4mm的小管径换热器;所述内部机组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安装有换热组件和贯流风机。

3、其中,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第二集进管和第二集出管,所述第二集进管和所述第二集出管之间设有多根第二并行管路,所述第二并行管路可以为当量内径小于4mm的小管径换热管;所述机壳的内部可以间隔分段设置至少一个换热组件和至少一个贯流风机;所述外部换热器可以设置在建筑物的外部或者埋设在建筑物的主体内;所述外部换热器的柔性基层上可以开设多个通孔;所述并行管路可以嵌设或部分嵌设在所述柔性基层上;所述换热组件内可以设置至少一个换热管支架,所述换热管支架上可以设有可供所述第二并行管路通过的通孔;所述第二集进管和所述第二集出管可以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部或外部。

4、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建筑物,设有如上所述的换热系统。其中,所述外部换热器的外部还可以设有太阳能电池板。

5、根据本申请的外部设有柔性换热器的换热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建筑物,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6、(1)本申请通过在室外大面积设置柔性换热器,柔性换热器采用小管径的并行管路换热器,增大了换热器的比表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将室外柔性换热器与压缩机组分开,去除了传统室外机中的风扇,将传统室外机采用的强制对流换热方式变化为自然对流的换热方式,改变了行业内室外机的传统设计理念;

7、(2)本申请的柔性换热器能够悬挂在建筑物的外部或者埋设在建筑物的建筑材料内部,实现了大面积铺设的要求,通过换热面积的增大来弥补风扇去除后对换热效率的不利影响,从而使得室外自然对流换热成为可能,解决了传统换热器无法实现大面积自然对流换热的工艺及施工问题,实现了节能减排的技术效果;另外,换热器的施工可以与建筑物的施工一起进行,避免了单独安装带来的风险和对墙体的损伤,使得空调的室外机组仅包括压缩机即可,变得更加小型化;

8、(3)本申请通过将内部机组设置成长条状,内部机组的长度与安装面长度的比值为0.5-1,甚至可以沿安装面的整个长度铺设,改变了传统空调内部机组的形状;为了满足换热效率的需求,本申请在内部机组中设置了直径更小的并行管路式小管径换热器,使得换热器的比表面积更大,换热效率更高,可以采用功率较小的贯流风机,进一步降低了能量消耗;由于内部机组的长度较长,甚至可以沿安装面通长设置,能够实现室内的均匀热交换。

9、(4)由于本申请的内部机组可以沿室内的长度或宽度方向上通长设置,因此无需设置单独的扫风电机以增大送风面积,从而避免了扫风电机带来的额外能耗和噪音大的缺陷。



技术特征:

1.一种外部设有柔性换热器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外部换热器、压缩机和内部机组,所述外部换热器和所述内部机组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压缩机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第二集进管和第二集出管,所述第二集进管和所述第二集出管之间设有多根第二并行管路,所述第二并行管路的当量内径小于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内部间隔分段设置至少一个换热组件和至少一个贯流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换热器设置在建筑物的外部或者埋设在建筑物的主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换热器的柔性基层上开设多个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行管路嵌设或部分嵌设在所述柔性基层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内设置至少一个换热管支架,所述换热管支架上设有可供所述第二并行管路通过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进管和所述第二集出管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部或外部。

9.一种建筑物,设有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换热器的外部设有太阳能电池板。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外部设有柔性换热器的换热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建筑物。换热系统具有外部换热器、压缩机和内部机组,外部换热器和内部机组通过连接管与压缩机相连,内部机组的长度与安装面长度的比值为0.5‑1;外部换热器包括集进管和集出管,集进管和集出管之间设有多根并行管路,并行管路设置在柔性基层上,并行管路的当量内径为小于4mm的小管径换热器;内部机组包括机壳,机壳的内部安装有换热组件和贯流风机。本申请具有能耗低、换热效率高、尺寸和重量小、安装方便、噪音低的技术优势。

技术研发人员:郑时红,赵云鹏,茅新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易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