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44034发布日期:2024-02-26 16:56阅读:14来源:国知局
电控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控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控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电控部件集成有功率模块、igbt模块、电容、电感等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元器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尤其是随着电控部件的小型化、紧凑化设计,以及采用电控部件的电气设备的大功率、高集成度设置,导致元器件的电功率也需要增大,发热量也就更大,元器件之间的相互热影响较大,影响电控部件的工作稳定性以及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电控部件,该电控部件将第一发热器件和第二发热器件分置于两个腔室,二者散发的热量不易互相影响,提高电控部件的工作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控部件的空调器。

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电控部件,包括:盒体组件,所述盒体组件内具有封闭的第一腔室,所述盒体组件内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腔室分隔设置的第二腔室;电路组件,所述电路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一发热器件和第二发热器件,所述第一发热器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二发热器件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且与所述第二发热器件配合传热。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部件,将第二发热器件设置在与第一腔室分隔的第二腔室内,第一发热器件和第二发热器件散发的热量不易互相影响,提高电路组件的工作可靠性,进一步提升电控部件的工作稳定性。并且,通过将第一发热器件设置在封闭的第一腔室内,可以改善油烟、灰尘等污染物接触到第一发热器件而对第一发热器件造成不利影响,从而提升第一发热器件的工作可靠性,提升电控部件的工作稳定性。并且,通过在第二腔室设置散热件,有利于第二腔室内的第二发热器件的快速散热。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热器件包括功率器件,所述第一发热器件包括感性器件和/或容性器件。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组件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盒体组件的外部的散热通风区域。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组件包括适于从所述第一腔室吸热且向所述第二腔室供气的供气路径,所述散热通风区域包括散热排风口。

8、进一步地,所述供气路径包括第一路径,所述第一路径包括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的进风口和散热风道,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散热风道与所述盒体组件的外部,所述散热风道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外且覆盖所述第一腔室的至少部分腔壁以与所述第一腔室传热配合,所述散热风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器件设于所述电路板的靠近所述散热风道的一侧。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组件包括电控盒和风道盖,所述第一腔室形成在所述电控盒内,所述风道盖间隔开地设于所述电控盒外,所述散热风道和所述第二腔室均形成在所述电控盒与所述风道盖之间。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室构造为长度大于宽度的长条形腔体,所述散热风道的出口与所述散热排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气路径包括第二路径,所述第二路径包括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气孔、所述第一腔室的内部空间以及连通孔,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盒体组件的外部,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所述进气孔位于所述第一发热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远离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所述连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发热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靠近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孔和所述连通孔中的至少一个为多个且间隔开设置。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通风区域包括散热排风口,所述散热通风区域还包括位于所述散热排风口上游的散热进风口。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室构造为长度大于宽度的长条形腔体,所述散热排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

17、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进风口包括进风开口,所述进风开口位于所述所述第二腔室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且所述进风开口处设有防护网。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进风口还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进风孔,所述第一腔室设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多个所述进风孔设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

19、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进风孔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长度方向上的中下游段。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为长度大于宽度的长条形结构,且所述散热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腔室的长度方向一致。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包括沿所述第二腔室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厚度两侧表面分别朝向所述第二腔室的宽度两侧,所述散热片为多个且至少两个沿所述第二腔室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每相邻两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沿所述第二腔室的长度方向贯通的气流通道。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包括多个换热组,每个所述换热组包括沿所述第二腔室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散热片,多个所述换热组沿所述第二腔室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在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组之间形成过气间隙。

23、可选地,所述过气间隙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长度方向上的中下游段。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空调器,包括外壳、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送风风机、排风风机以及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控部件,所述外壳内具有相互隔离的送风风道和排风风道,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所述送风风道,所述第二换热器设于所述排风风道,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均与所述压缩机相连且分别作为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送风风机的入口与所述送风风道连通且所述送风风机的出口连通至室内侧,所述排风风机的入口与所述排风风道连通且所述排风风机的出口连通至室外侧,所述电控部件设于所述排风风机的进风路径上。

2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电控部件,可提升空调器的工作可靠性。而通过将电控部件设置在排风风机的进风路径上,送风风机在对第二换热器提供流动的气流的同时,即可实现对电控部件的散热,无需设置额外的排风风扇,简化了空调器的结构,降低了空调器的体积和制造成本,有利于空调器的安装。此外,还避免设置排风风扇占用外壳内部空间,有利于排风风道和进风风道内的气流流动,避免降低空调器的送风量。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机均设于所述外壳外且装配至所述外壳。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风风机的壳体包括与所述电控部件连通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包括弯管段。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具有接水槽,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水位检测组件和水利用组件,所述水位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接水槽内的水位,所述水利用组件用于将所述接水槽内的水施加至所述冷凝器。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内的制冷剂包括二氧化碳。

30、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