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热电站储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27265发布日期:2024-02-20 20:12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热电站储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热发电,尤其涉及一种光热电站储热系统。


背景技术:

1、太阳的能量巨大,太阳能发电是当前解决环境与能源问题的具有可行性的方法之一,利用太阳能发电取代火力发电具有重大意义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而光热发电的储热系统具备调峰能力,可以在“削峰填谷”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槽式光热电站的储热系统是光热发电储热系统的关键部件,必须保证其具有高的储热性、传热性以及灵活的运输方式,目前储热系统用的传储热介质为硝酸钠和硝酸钾合成的二元盐,储热装置一般采用双罐式存储,储热阶段冷盐从冷盐罐流出,经过换热系统吸热后存储至热盐罐,放热阶段热盐从热盐罐流出,经过换热系统流至冷盐罐。

2、传统的储热系统占地面积大,同时需要两个罐体和电加热装置,换热系统会导致热量进一步散失,两个电热温度长期保持在高温要耗费大量资金,并且因传储热介质二元盐的高温腐蚀问题,热罐需要成本更高的不锈钢作为罐体材料,进一步提高了储热系统的投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光热电站储热系统。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热电站储热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集热装置、储热装置与换热装置,以形成供传热介质流动的输送回路;

3、储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储热单元,储热单元包括管体,传热介质在管体的内腔流动,管体的内壁覆设储热层,管体的外壁覆设保温层;储热层为由陶瓷、混凝土、高温熔盐、金属、合金、熔盐-陶瓷复合材料或者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制成;

4、其中,传热介质在集热装置中加热后,输送至储热装置中以与储热单元进行热交换;传热介质经换热装置后流回至集热装置中,形成循环流动。

5、优选地,管体由不锈钢或钢碳材料制成,保温层由石棉或气凝胶材料制成。

6、优选地,高温熔盐的熔点为565~650℃。

7、优选地,传热介质为导热油或液态熔盐,导热油的工作温度为290~390℃,液态熔盐的工作温度为290~565℃,导热油为联苯-联苯醚混合物或耐高温硅油。

8、优选地,集热装置包括槽式反射器以及设置在槽式反射器的凹槽内的接收器,接收器的进口连接于换热装置的出口管路,接收器的出口连接于储热装置的进口管路。

9、优选地,槽式反射器包括阵列设置的若干抛物面镜,接收器包括并列设置的若干集热管,集热管设在抛物面镜的焦距上。

10、优选地,储热单元的外部设有电伴热装置进行保温。

11、优选地,集热装置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有第一测温装置和第二测温装置,储热装置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有第三测温装置和第四测温装置。

12、优选地,储热系统还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以及设在第二管路上的溢流罐,溢流罐对传热介质进行缓冲和储存;

13、第一管路连接于集热装置出口和储热装置进口之间,第二管路连接于储热装置出口和换热装置进口之间,第三管路连接于换热装置出口和集热装置进口之间。

14、优选地,储热系统还包括驱动传热介质流动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包括第一泵体、第二泵体和第三泵体,第一泵体设置在第一管路出口的一端,第二泵体设置在第二管路出口的一端,第三泵体设置在第三管路出口的一端;

15、储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管路上的第一阀门,设置在第二管路上的第二阀门,以及设置在第三管路上的第三阀门。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储热系统包括集热装置、储热装置与换热装置,通过传热介质在系统中循环流动以完成储热和换热过程;储热装置的储热单元中管体内壁设有储热层,以吸收并储存传热介质的热量,或者将储存热量传递给传热介质,管体外壁设有保温层以对管体及传热介质进行保温,提高了储热装置的储热及保温效果,从而提高储热系统的储热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光热电站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集热装置(1)、储热装置(2)与换热装置(3),以形成供传热介质流动的输送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热电站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211)由不锈钢或钢碳材料制成,所述保温层(213)由石棉或气凝胶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热电站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熔盐的熔点为565~6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热电站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介质为导热油或液态熔盐,所述导热油的工作温度为290~390℃,所述液态熔盐的工作温度为290~565℃,所述导热油为联苯-联苯醚混合物或耐高温硅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热电站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装置(1)包括槽式反射器(11)以及设置在所述槽式反射器(11)的凹槽内的接收器(12),所述接收器(12)的进口连接于所述换热装置(3)的出口管路,所述接收器(12)的出口连接于所述储热装置(2)的进口管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热电站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式反射器(11)包括阵列设置的若干抛物面镜(111),所述接收器(12)包括并列设置的若干集热管(121),所述集热管(121)设在所述抛物面镜(111)的焦距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热电站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单元(21)的外部设有电伴热装置进行保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热电站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装置(1)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有第一测温装置(51)和第二测温装置(52),所述储热装置(2)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有第三测温装置(53)和第四测温装置(54)。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光热电站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系统还包括第一管路(61)、第二管路(62)、第三管路(63)以及设在所述第二管路(62)上的溢流罐(4),所述溢流罐(4)对所述传热介质进行缓冲和储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热电站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系统还包括驱动所述传热介质流动的动力装置(7),所述动力装置(7)包括第一泵体(71)、第二泵体(72)和第三泵体(73),所述第一泵体(71)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61)出口的一端,所述第二泵体(72)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62)出口的一端,所述第三泵体(73)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63)出口的一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热电站储热系统,该储热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集热装置、储热装置与换热装置,以形成供传热介质流动的输送回路;所述储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储热单元,所述储热单元包括管体,所述传热介质在所述管体的内腔流动,所述管体的内壁覆设储热层,所述管体的外壁覆设保温层;所述储热层为由陶瓷、混凝土、高温熔盐、金属、合金或者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制成。本技术的储热系统通过传热介质在系统中循环流动以完成储热和换热过程,储热装置中储热单元的储热层和保温层提高了储热装置的储热及保温效果,从而提高储热系统的储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卢昀坤,唐宪友,尹航,张亚南,张少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2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