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90814发布日期:2024-03-22 10:45阅读:7来源:国知局
悬浮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余热利用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悬浮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1、悬浮炉是在载热气体作用下,使细粒状或粉状物料悬浮于热气流之中,气、固间发生激烈的传热和传质过程的一种窑炉。悬浮炉中,物料呈悬浮状态,传热传质速率比物料在固定床和沸腾床中大得多。炉内气体处于激烈的紊流状态,燃料燃烧均匀,炉温均匀。物料的受热也均匀。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目前,悬浮炉的余热有的没利用,少数利用者只是用一台功率较小的引风机将余热回收一部分,可谓利用率低下,乐观的估计也就在20~50%,因此,能耗占到炉厂生产成本的20%左右,提高余热利用率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悬浮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通过设置的余热利用结构,使用者可以将悬浮炉中的烟气结果前端的除尘器的过滤除尘之后,通入外框内,高热的烟气汇集在外框内,使用者可以通过进气口和出气口将换热介质通入其中,在次过程中,多组翅板充分吸收气体的热量,并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而在介质通入后,可充分与翅板间得到空间(气体)进行接触,将盘管内的介质加热至相同温度,最后从底端的出气口排出,与高热烟气的运动方向相反,起到充分接触的效果,而在具体使用时,由于盘管是固定在在翅板之间,所以翅板间的温度会在短时间内加热介质至指定温度,所以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高热气体的余热利用操作,较与现有结构,显著地提高了换热的效果。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悬浮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除尘器,所述除尘器的一端设置有外框,所述外框的内部设置有余热利用结构,所述外框的外侧设置有出气口、进气口和排烟口,所述余热利用结构中包括多组翅板、固定于翅板间的定位杆和设置于每组翅板顶端盘管,每组盘管之间互相连通组成一体结构,且所述盘管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于进气口和出气口内,所述除尘器通过连通管与外框的内部保持连通。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盘管内的介质流动方向为沿盘管螺旋向下,烟气在外框内的流动方向为自下而上。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翅板和盘管均为导热性强的金属制成。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气口的尺寸大于出气口的尺寸。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框的内侧壁涂覆有隔热涂层。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相邻两组所述翅板的间距需控制在20厘米以内。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9、1、本装置中,通过设置的余热利用结构,使用者可以将悬浮炉中的烟气结果前端的除尘器的过滤除尘之后,通入外框内,高热的烟气汇集在外框内,使用者可以通过进气口和出气口将换热介质通入其中,在次过程中,多组翅板充分吸收气体的热量,并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而在介质通入后,可充分与翅板间得到空间(气体)进行接触,将盘管内的介质加热至相同温度,最后从底端的出气口排出,与高热烟气的运动方向相反,起到充分接触的效果,而在具体使用时,由于盘管是固定在在翅板之间,所以翅板间的温度会在短时间内加热介质至指定温度,所以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高热气体的余热利用操作,较与现有结构,显著地提高了换热的效果。

10、2、本装置中,出气口的尺寸小于进气口的尺寸,所以在使用时,换热介质在盘管中的流动速度,尾端的速度明显快于前端,方便大量进入后,充分接触,起到在保证换热效率高的前提下,加快流动速度。



技术特征:

1.悬浮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除尘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1)的一端设置有外框(3),所述外框(3)的内部设置有余热利用结构(4),所述外框(3)的外侧设置有出气口(31)、进气口(32)和排烟口(33),所述余热利用结构(4)中包括多组翅板(41)、固定于翅板(41)间的定位杆(42)和设置于每组翅板(41)顶端盘管(43),每组盘管(43)之间互相连通组成一体结构,且所述盘管(43)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于进气口(32)和出气口(31)内,所述除尘器(1)通过连通管(2)与外框(3)的内部保持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43)内的介质流动方向为沿盘管(43)螺旋向下,烟气在外框(3)内的流动方向为自下而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板(41)和盘管(43)均为导热性强的金属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32)的尺寸大于出气口(31)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3)的内侧壁涂覆有隔热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所述翅板(41)的间距需控制在20厘米以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悬浮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除尘器,除尘器的一端设置有外框,外框的内部设置有余热利用结构,外框的外侧设置有出气口、进气口和排烟口,余热利用结构中包括多组翅板、固定于翅板间的定位杆和设置于每组翅板顶端盘管,每组盘管之间互相连通组成一体结构,且盘管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于进气口和出气口内,除尘器通过连通管与外框的内部保持连通,在介质通入后,可充分与翅板间得到空间(气体)进行接触,与高热烟气的运动方向相反,起到充分接触的效果,由于盘管是固定在在翅板之间,所以翅板间的温度会在短时间内加热介质至指定温度,所以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高热气体的余热利用操作,较与现有结构,显著地提高了换热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毕胜民,毕一明,董宝华,孙希忠,赵权,秦楠,贾明鑫,张福城,杨观,刘艳鹏,孙舒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东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3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