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侧吹炉的气风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46886发布日期:2024-03-12 19:19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侧吹炉的气风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侧吹炉的气风下料装置,属于侧吹炉设备。


背景技术:

1、侧吹炉受料系统存在烟气逸散情况,受料系统烟气主要分布于侧吹炉进料口位置,该位置烟气外逸原因主要是受料系统采用的是开口式,无密封措施,且烟气收尘系统运行效率不是十分理想,无法完全依赖此方式来达到消烟除尘的目的,因此导致侧吹炉内含硫烟气外逸。此外,由于侧吹炉炉内为除尘系统负压区终点,受到进入炉内料量的波动,不能及时调整各风机频率来满足当前生产负压,使得除尘系统内的烟气捕集能力与生产能力不匹配,也会造成部分烟气由开口式受料口逸出上升,此时烟气上升过程中由于车间内自然风影响,导致烟气进一步逸散,屋顶及受料系统区域周围无法全面捕集,造成环境污染,上述情况严重影响了侧吹炉作业区域内员工的作业环境,同时也造成该区域环境的低空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侧吹炉的气风下料装置,该装置由环形的风箱进风并经进风孔进入到外环中,气风经过螺旋导叶形成环形气流鼓入侧吹炉中形成风幕,阻止烟气向外扩散,有效的解决了侧吹炉受料系统烟气外逸的问题从而提高侧吹炉清洁环保的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侧吹炉的气风下料装置,包括下料斗、环形短节、下料管、风箱、进风管和螺旋导叶,所述下料斗上端截面为方形,下端截面为圆形,下料斗的顶部设有一方形的豁口,下料斗的下方设有一通过法兰固定连接的环形短节,环形短节上下相通且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环形短节的下方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一下料管,下料斗、环形短节和下料管均为同心布置;环形短节包括内环和外环,内环设置于外环内部,内环与外环之间形成腔体,腔体中设有若干按圆周方向布置的螺旋导叶,内环下方与螺旋导叶根部通过固定筋板逐点进行加固;外环上设有若干个按圆周方向布置的清理孔,每个清理孔均位于两个相邻的螺旋导叶之间,清理孔为方孔,常态下密封,清理孔开孔角度与螺旋导叶的螺旋角度一致;外环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环形的风箱,风箱的一侧连接有一进风管,进风管的一端设置有调节阀;外环上设置有若干按圆周方向布置的进风孔,进风孔在风箱的内部,每个进风孔均位于相邻的两个螺旋导叶之间;螺旋导叶上宽下窄,其螺旋角度为60度,螺旋导叶的顶端位于进风口的下沿。

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操作简单,风量可调,根据现场下料口负压情况,有针对性的增大或减小风量,通用性较强。避免负压小的情况下资源浪费;

4、2、主要采用核心技术为空气幕技术,空气幕是气风装置喷射出的射流所形成的风幕,通过该风幕的隔断作用可以阻止横向气体穿越,从而有效地减少风幕两侧区域的质量与能量交换,由于空气幕具无色透明、不影响出入和操作,而具有节能以及隔尘隔烟等优点;

5、3、通过环形设计的进气通道能够产生较为均匀的气幕,使尘源被封闭在由气幕形成的空间里而无法逸出,相当于受料口周围形成一道“无形透明屏障”,以阻止生产过程产生的烟气向外扩散,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除尘系统风机和除尘器的运行能耗;

6、4、通过实施炉体局部结构变更及附属设施优化,在侧吹炉现有作业条件下,在生产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提升熔炼厂侧吹炉投矿量和床能率,提高作业效率,创造更大效益;并且,确保侧吹下料口烟气无外溢,现场作业环境良好,从而达到对侧吹炉下料口无组织烟气进行有效治理;在不需提升制氧站能力的前提下,探索富氧双侧吹熔炼炉扩能潜力,为铜冶炼项目熔炼段工艺选型提供参考借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侧吹炉的气风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料斗(1)、环形短节(2)、下料管(3)、风箱(4)、进风管(5)和螺旋导叶(6),所述下料斗(1)下方设有一通过法兰固定连接的环形短节(2),环形短节(2)的下方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一下料管(3),下料斗(1)、环形短节(2)和下料管(3)均为同心布置;环形短节(2)包括内环(201)和外环(202),内环(201)设置于外环(202)内部,内环(201)与外环(202)之间形成腔体(203),腔体(203)中设有若干按圆周方向布置的螺旋导叶(6);外环(202)上设有若干个按圆周方向布置的清理孔(7),每个清理孔(7)均位于两个相邻的螺旋导叶(6)之间;外环(202)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环形的风箱(4),风箱(4)的一侧连接有一进风管(5),进风管(5)的一端设置有调节阀;外环(202)上设置有若干按圆周方向布置的进风孔(9),进风孔(9)在风箱(4)的内部,每个进风孔(9)均位于相邻的两个螺旋导叶(6)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侧吹炉的气风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旋导叶(6)的螺旋角度为60度,螺旋导叶(6)上宽下窄,螺旋导叶(6)的顶端位于进风口(9)的下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侧吹炉的气风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清理孔(7)的开孔角度与螺旋导叶(6)的螺旋角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侧吹炉的气风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清理孔(7)为方孔,常态下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侧吹炉的气风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形短节(2)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侧吹炉的气风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料斗(1)的上端截面为方形,下端截面为圆形,下料斗(1)的顶部设有一方形的豁口(1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侧吹炉的气风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环(201)下方与螺旋导叶(6)的根部通过固定筋板(8)逐点加固。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侧吹炉的气风下料装置,包括下料斗、环形短节、下料管、风箱、进风管和螺旋导叶,下料斗下方设有环形短节,环形短节下方连接有一下料管;环形短节包括内环和外环,内环与外环间的腔体中设有若干按圆周方向布置的螺旋导叶;外环上设有若干清理孔,清理孔均位于两相邻的螺旋导叶之间;外环的外壁上设有一环形风箱,风箱一侧连接有一进风管;外环上设有若干进风孔,每个进风孔均位于相邻的两螺旋导叶之间。本技术由环形的风箱进风并经进风孔进入到外环中,气风经过螺旋导叶形成环形气流鼓入侧吹炉中形成风幕,阻止烟气向外扩散,有效的解决了侧吹炉受料系统烟气外逸的问题从而提高侧吹炉清洁环保的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赵云,刘忠们,李田玉,林荣琪,董成海,孙彦伟,王冬冬,黎亚琦,王立明,曹广新,张云鹏,梁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黑龙江紫金铜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8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