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53018发布日期:2024-03-28 18:36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热水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水器。


背景技术:

1、电热水器是指以电作为能源进行加热的热水器。随着近些年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热水器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大,电热水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热水器的技术不断进步,行业先后有防电墙、防电闸、3d速热、变频增容等革新性产品出现,电热水器在安全、节能、加热速度、出水量等方面不断改进。

2、然而,对于现有电热水器中的卧式热水器,仍存在热水量输出单一,难以同时满足洗漱用小厨宝、夏季用小容量、春秋季用高热水输出率、冬季用最大热水量需求的问题。为满足以上需求,可设置多个不同功率的电热管进行实现,但如何使电热管满足要求的同时还能保证加热效率最高,缺少相应的技术方案,而且当电热管组数增多时,其排布方式也需要进行设计,现有热水器中,部分电热管易与热水器管件发生干涉,即在电热管的拆装路径上将会与热水器管件发生碰撞,导致电热管拆装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热水量输出单一,加热效率低,部分电热管易与热水器管件发生干涉,导致电热管拆装不便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水器。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水器,包括:

4、第一电热管,设置于靠近热水器内热水出水分布的一侧;

5、第二电热管,设置于靠近热水器内冷水进水分布的一侧;

6、第三电热管,设置于靠近热水器内冷水进水分布的一侧,所述第三电热管至少部分朝向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电热管的端部在弯折后朝向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所述第三电热管端部弯折的方向为背离热水器管件的方向;

7、所述第一电热管和第二电热管的功率之和等于热水器的额定功率,所述第三电热管的功率等于热水器的额定功率。

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热水器,热水出水分布的一侧是指热水器热水出水口周围的位置,冷水进水分布的一侧是指热水器冷水进水口周围的位置,在常规的热水器设计中,热水出水分布的一侧与冷水进水分布的一侧是相对的位置,如图1所示,冷水进水分布的一侧为热水器内胆下侧,即冷水进水管向内胆出水的一侧;热水出水分布的一侧为热水器内胆的上侧,即内胆中热水流入热水出水管的一侧,以此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电热管设置在热水器内胆中的上侧,第二电热管和第三电热管设置在热水器内胆中的下侧,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第一电热管位于内胆中的上1/3左右位置。第三电热管从内胆的一端进入内胆,并向内胆的另一端延伸,继续参照图1,第三电热管从内胆的右侧进入内胆并向内胆的左侧延伸,在靠近内胆左侧的位置进行弯折使第三电热管的端部向内胆右侧延伸,增加内胆左侧冷水死角和中部出水口区域的加热面积,同时避免第三电热管受内胆的长度限制。第三电热管在折弯时折弯方向背离热水器管件,热水器管件为热水器内部部件,如此设置可避免较长的第三电热管在安装时与热水器管件发生干涉碰撞。

9、所述第一电热管和第二电热管的功率之和与第三电热管的功率相等,第一电热管的功率应大于第二电热管的功率,如此设置可提高热水器热水出水量的灵活性,根据不同需求,可控制不同功率的电热管进行加热。具体地,第一电热管的功率可以为2kw,第二电热管的功率可以为1.2kw,第三电热管的功率可以为3.2kw;仅在第一电热管加热时,实现小厨宝热水量输出,即热水器1/3额定容量,可将加热温度设置在40-50℃;在第一电热管和第二电热管共同加热时,实现夏季用小容量输出,即热水器半胆容量,可将加热温度设置在60-70℃;仅在第三电热管加热时,实现春秋季用高热水输出率,即热水器2/3额定容量,可将加热温度设置为30-75℃;在实现冬季用最大热水量需求时,即热水器整胆容量,需进行分步加热,可将加热温度设置为75-85℃,当胆内初始温度在50℃以下时使用第一电热管和第二电热管共同加热,在胆内温度在50℃以上时,第一电热管和第二电热管停止加热,第三电热管开始加热,并一直加热到设定温度;当检测到冷水进水进入内胆时,第三电热管进行加热,当内胆水温低于50℃,第一电热管和第二电热管进行加热。

10、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热水器,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热水器管件设于第一电热管和第三电热管之间,所述热水器管件包括冷水进水管和/或热水出水管和/或镁棒。

12、在该技术方案中,热水器管件包括冷水进水管、热水出水管和镁棒中的部分或全部,将冷水进水口和热水出水口置于第一电热管和第三电热管之间,可提高加热效率。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电热管朝向靠近冷水进水管的方向延伸。

14、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电热管朝向靠近冷水进水管上冷水进水口的位置延伸,当冷水进水进入内胆时,将冲刷第二电热管进行换热,提高换热效率。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16、第一固定法兰盘,与热水器内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热管固定于第一固定法兰盘;

17、第二固定法兰盘,与热水器内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热管和第三电热管固定于第二固定法兰盘。

18、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固定法兰盘与热水器内胆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固定法兰盘设置在与热水器内胆轴心相同的同心圆上,具体地,第一固定法兰盘位于与热水器内胆轴心相同且直径在190mm以上的同心圆上。第二电热管距第二固定法兰盘中心12mm以上,第三电热管据第二固定法兰盘中心8mm以上。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电热管包括:

20、固定段,与第二固定法兰盘固定连接;

21、导向段,与固定段相连,并朝向靠近热水器内冷水进水分布的一侧倾斜;

22、延伸段,与导向段相连,布置在靠近热水器内冷水进水分布的一侧,并朝向第一方向延伸;

23、弯折段,与延伸段相连,并朝向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弯折段和热水器管件分别设于延伸段的两侧。

24、在该技术方案中,固定段用于实现第三电热管的整体固定,导向段用于将第三电热管自固定位置导向靠近热水器内冷水进水分布的一侧,即图1中所示内胆下侧;延伸段为第三电热管加热的主体部件,其位与内胆中下侧,且自内胆的左侧向右侧延伸;弯折段用于延长第三电热管的长度,并通过反方向折弯的方式摆脱内胆长度的限制。且其弯折方向背离热水器管件,避免弯折引发第三电热管与热水器管件发生碰撞。

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26、第一温度探测管,至少部分靠近第一电热管设置,用于检测能够代表热水器内水温的温度数据;

27、第二温度探测管,至少部分靠近冷水进水口设置,至少用于感应冷水进入热水器引发的温度变化。

28、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一温度探测管设置在内胆上方第一电热管的周围,具体地,所述第一温度探测管与第一电热管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5mm;在该区域内热水温度相对稳定,因此第一温度探测管检测的温度能够代表热水器内水温的温度数据,则可根据第一温度探测管的探测结果进行温度显示和加热控制;第二温度探测管由于靠近冷水进水管上的冷水进水口,具体地,所述第二温度探测管设置在第二电热管和第三电热管之间,当第二温度探测管检测的温度结果骤降时,即可判断为是冷水进入热水器,从而进行相应的加热控制。

2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0、提供了一种热水出水量更加多样的热水器,能够同时满足对洗漱用小厨宝、夏季用小容量、春秋季用高热水输出率、冬季用最大热水量等不同热水出水量的需求,多组电热管拆装方便,不易与热水器内管件发生碰撞。

31、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