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螺旋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09441发布日期:2024-04-23 11:35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螺旋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双螺旋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1、螺旋板式热交换器是由两张平行的金属板卷制成两个螺旋形通道,冷热流体之间通过螺旋板壁进行换热的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的换热设备,具有造价低、占地面积小以及换热效果好等优点,已经广泛用于化工行业。螺旋板式热交换器通常为冷热两种介质的热量互换,单台螺旋板式热交换器由螺旋板分隔冷热流体,让液体在设备内逆向流动,通过板壁传导热量交换。

2、中国专利cn211823985u公开了一种新型螺旋板式热交换器,利用第一螺旋板、第二螺旋板巧妙的设置形成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第三换热通道这三条独立的通道,三条通道中可以实现三种介质的热量交换,该新型螺旋板式热交换器可以直接将两台螺旋板式热交换器合并为一台结构,直接实现高效热交换,减少了设备空间及连接管线,提升了设备工艺段的可靠性。但是对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多处进行开孔接管,焊接难度大,开孔处容易泄露,同时接口等拐角处易形成沉淀及发生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双螺旋板式换热器,不需要对螺旋板进行开孔焊接,密封性好,不易发生堵塞。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双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的中心均设有芯管,所述芯管沿轴向对称开设有贯穿的条口,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的左右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两所述条口后呈螺旋状卷绕,所述第一螺旋板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螺旋板的外壁以及所述第二螺旋板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螺旋板的外壁彼此抵接以形成延续的流道;

4、所述第一螺旋板将对应的所述芯管分隔为第一流道入口和第二流道出口,所述第二螺旋板将对应的所述芯管分隔为第二流道入口和第一流道出口,所述第一流道入口和所述第一流道出口的同一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相适应的第一管堵,所述第二流道入口和所述第二流道出口的另一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螺旋板和所述第一螺旋板相适应的第二管堵,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流道密封的密封结构。

5、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上下两端外侧均设有端板,所述芯管的两端分别伸出上下设置的所述端板。

6、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芯管在所述端板的外侧设有固定法兰,所述固定法兰与所述芯管螺纹连接。

7、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外侧周向设有竖向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与上下设置的所述端板抵接。

8、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均在对应的所述芯管内侧弯折形成s形的折弯部。

9、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条口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的宽度。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条口在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伸出一侧弧形设置。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的厚度为0.5~2.0mm。

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的中心均设有芯管,所述芯管沿轴向对称开设有贯穿的条口,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的左右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两所述条口后呈螺旋状卷绕,所述第一螺旋板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螺旋板的外壁以及所述第二螺旋板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螺旋板的外壁彼此抵接以形成延续的流道;所述第一螺旋板将对应的所述芯管分隔为第一流道入口和第二流道出口,所述第二螺旋板将对应的所述芯管分隔为第二流道入口和第一流道出口,所述第一流道入口和所述第一流道出口的同一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相适应的第一管堵,所述第二流道入口和所述第二流道出口的另一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螺旋板和所述第一螺旋板相适应的第二管堵,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流道密封的密封结构。第一流体从第一螺旋板的第一流道入口进入,从条口流出后一直旋转湍流进入第二螺旋板,并最终从第二螺旋板的第一流道出口流出,而第二流体则从第二螺旋板的第二流道入口进入,出条口后经旋转回流进入第一螺旋板,并最终从第二流道出口流出,第一管堵和第二管堵可以防止不同的流体进入相同的流道,即不同的流体从芯管的上端和下端流入时,进入的是不同的流道,另外不需要对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进行开孔接管,配合密封结构,不易发生泄漏,同时两种流体在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内湍流螺旋流动既节省动力,换热效果更好。

14、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上下两端外侧均设有端板,所述芯管的两端分别伸出上下设置的所述端板。通过上下设置的端板对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进行夹持,防止弹性密封条从流道的顶部脱出,密封效果更好。

15、所述芯管在所述端板的外侧设有固定法兰,所述固定法兰与所述芯管螺纹连接。通过旋转固定法兰,从而调整固定法兰对端板的夹持力,端板与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的密封效果更好。

16、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外侧周向设有竖向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与上下设置的所述端板抵接。外壳起到对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限位的作用,防止使用过程中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形状发生改变,甚至发生脱离,同时外壳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减少了热量的散失,换热效果好。

17、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均在对应的所述芯管内侧弯折形成s形的折弯部。通过s形的折弯部,流体在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内均可以实现无死角流动,不易产生沉淀和堵塞,换热效果好,省去了不定期对换热器进行清理的烦恼。

18、所述条口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的宽度。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可以顺利的从条口穿过,同时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的上下两端与条口上下缘的距离小,通过第一管堵和第二管堵可以很好的实现密封。

19、所述条口在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伸出一侧弧形设置。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与条口的贴合效果更好,同时避免了棱角对流体流动造成的阻挡,极大的避免了沉淀和产生以及发生堵塞的可能性。

20、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的厚度为0.5~2.0mm。保证换热效果同时节约了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双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的中心均设有芯管,所述芯管沿轴向对称开设有贯穿的条口,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的左右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两所述条口后呈螺旋状卷绕,所述第一螺旋板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螺旋板的外壁以及所述第二螺旋板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螺旋板的外壁彼此抵接以形成延续的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上下两端外侧均设有端板,所述芯管的两端分别伸出上下设置的所述端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在所述端板的外侧设有固定法兰,所述固定法兰与所述芯管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外侧周向设有竖向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与上下设置的所述端板抵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均在对应的所述芯管内侧弯折形成s形的折弯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口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的宽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口在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伸出一侧弧形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的厚度为0.5~2.0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螺旋板式换热器,涉及换热器装置技术领域,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的中心均设有芯管,芯管沿轴向对称开设有贯穿的条口,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的左右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两所述条口后呈螺旋状卷绕,所述第一螺旋板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螺旋板的外壁以及所述第二螺旋板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螺旋板的外壁彼此抵接以形成延续的流道。第一管堵和第二管堵可以防止不同的流体进入相同的流道,即不同的流体从芯管的上端和下端流入时,进入的是不同的流道,另外不需要对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进行开孔接管,配合密封结构,不易发生泄露,同时两种流体在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内停留时间长,换热效果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王有正,钱瑞一,钱正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有正
技术研发日:20230928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