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空调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432518发布日期:2024-03-25 19:26阅读:6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空调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空调,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移动空调具备时尚、轻便、灵活的特点,备受市场关注。近年来,针对移动空调集成更多功能的研究也日益增加。在具有除湿功能的移动空调中,需要频繁更换除湿填料,不仅增加成本且体验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移动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实现除湿填料的再生,以降低除湿填料的更换频率。

2、本公开提供一种移动空调,包括:壳体,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除湿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环形体,所述环形体包括沿着其周向分布的至少一个具有气孔的中空除湿段和至少一个开口段,所述中空除湿段的空腔内设置有除湿填料;风道组件,设置于所述环形体的径向内侧,所述风道组件包括蜗壳和设置于所述蜗壳内的风机,所述蜗壳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包括第一吸风口和第一送风口,所述第一吸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对应,所述第二风道包括第二吸风口和第二送风口,所述第二吸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相对应,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分别朝向所述环形体,其中,所述环形体可相对所述蜗壳转动;热交换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吸风口之间,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吸风口之间。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空除湿段和所述开口段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组,每组所述中空除湿段包含关于所述环形体的转动轴线对称的两个所述中空除湿段,每组所述开口段包含关于所述环形体的转动轴线对称的两个所述开口段,多个所述中空除湿段和多个所述开口段沿着所述环形体的周向交替分布。

4、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中空除湿段可拆卸地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开口段之间。

5、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开口段包括送风格栅和沿着所述周向设置于所述送风格栅相对两端的夹持板,相邻两个所述开口段的所述夹持板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所述中空除湿段的夹持空间,以使所述中空除湿段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夹持空间中。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体设置有沿其周向分布的传动齿,所述除湿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安装有与所述传动齿配合的齿轮。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环形体在左右方向的同一侧,所述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分别位于所述中空环形体在前后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环形体的转动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延伸方向与所述左右方向平行。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下方;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且所述蒸发器面对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冷凝器面对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风道组件包括支撑壳,所述支撑壳的外周壁与所述环形体的内周壁滑动接触配合,所述支撑壳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的第一避让口和第二避让口,所述蜗壳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壳的内周壁的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所述第二蜗壳位于所述第一蜗壳的下方,所述第一蜗壳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蜗壳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二风道,所述风机包括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所述第一叶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蜗壳的内腔中,所述第二叶轮设置于所述第二蜗壳的内腔中。

9、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支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环形体在左右方向的另一侧,所述风机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叶轮安装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叶轮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音响的安装部。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风口相对于所述水平面向上倾斜;和/或所述第二送风口相对于所述水平面向下倾斜。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风口相对于所述水平面向上倾斜的倾斜角度为10°~30°;和/或所述第二送风口相对于所述水平面向下倾斜的倾斜角度为10°~30°。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盘和设置于所述底盘上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在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并形成有间隔空间,所述中空除湿段可暴露于所述间隔空间,所述第一避让口和所述第二避让口暴露于所述间隔空间,以使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通过所述间隔空间向外部送风。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左侧板,且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设置有阻隔板,所述蒸发器、所述冷凝器、所述风道组件、所述环形体均位于所述间隔空间中,且所述底盘、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所述阻隔板、所述冷凝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环形体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所述蜗壳的密封空间,以防止漏风。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设置有接水板,所述接水板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冷凝器滴落冷凝水的流水口,所述底盘设置有用于承接从所述流水口滴落的冷凝水的接水槽,所述接水槽内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冷凝器打水的打水电机。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之间设置有提手。

17、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移动空调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所述的移动空调,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所述移动空调的当前运行模式,若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除湿模式,则控制所述环形体相对所述蜗壳转动,以使所述中空除湿段与所述第一送风口对应从而通过所述中空除湿段内的除湿填料进行除湿;记录除湿时间,若所述除湿时间达到预设除湿时间,则控制所述环形体相对所述蜗壳转动以使所述中空除湿段与所述第二送风口对应从而对所述中空除湿段内的除湿填料进行吹干再生。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移动空调的当前运行模式包括:在所述移动空调开机时,将上次关机时所述移动空调的运行模式确定为所述当前运行模式。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移动空调的当前运行模式包括:响应于用户操作指令,将所述操作指令对应的运行模式确定为所述当前运行模式。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移动空调的当前运行模式包括:若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非除湿模式,则控制所述环形体相对所述蜗壳转动,以使所述开口段与所述第一送风口对应从而通过开口段送风。

21、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2、通过环形体分段的设计、环形体可转动,移动空调需要除湿时,利用移动空调两个送风口中一个送冷风,另一个送热风实现中空除湿段内的除湿填料的除湿和再生,不必频繁更换除湿填料,降低成本和使用体验;移动空调不需要除湿时,通过开口段送风,提升送风舒适性。

23、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技术特征:

1.一种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

16.一种移动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空调,所述方法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移动空调及其控制方法,移动空调包括:壳体,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除湿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内的环形体,环形体包括沿着其周向分布的至少一个具有气孔的中空除湿段和至少一个开口段,中空除湿段的空腔内设置有除湿填料;风道组件,设置于环形体的径向内侧,风道组件包括蜗壳和设置于蜗壳内的风机,蜗壳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包括第一吸风口和第一送风口,第二风道包括第二吸风口和第二送风口,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分别朝向环形体,其中,环形体可相对蜗壳转动;热交换组件,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蒸发器设置于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吸风口之间,冷凝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吸风口之间。

技术研发人员:王月陇,林鸿雨,黄海强,刘亚斌,姚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