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73294发布日期:2024-03-22 10:26阅读:14来源:国知局
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烟净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油烟机。


背景技术:

1、传统欧式油烟机存在独立油杯用于承接冷凝油,一方面油杯的存在会导致整机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油杯对外观有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油杯堵塞了背部进气通道,故对多眼灶(超过两个炉头)用户而言并不友好。

2、无独立油杯欧式油烟机作为一种新的探索,应用也越来越多。导烟板(又称整流板)应用于油烟机中越来越普遍,基本结构为:导烟板设于集烟罩上并正对前述的进烟端口,该导烟板四周与集烟罩下端面之间形成进烟间隙,导烟板可以起到整流导烟的作用,相关的文献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1710045252.x的中国发明专利《水幕过滤吸油烟机》(授权公告号为cn107191986b);还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1811273333.6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吸油烟机》(授权公告号为cn111121116b)。

3、现在有种无独立油杯欧式油烟机问世,其将油杯结构结合到导烟板中,即,导烟板背面形成集油槽,作为油杯的功能,相关的专利文献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1721042124.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吸油烟机的导烟板》(授权公告号为cn207065683u),该专利中导烟板本体的后部设置有集油部,集油部与导烟板本体一体成型。

4、相关文献还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2011124142.0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一种吸油烟机》(申请公布号为cn112664479 a),该文献说明书【0052】提及“每个导烟板41由前向后逐渐向下倾斜,导烟板41的后侧向下凸出而形成集油槽42,即导烟板41还可作为油杯使用。每个导烟板41的左右前侧边沿具有向上的翻边411,使得导烟板41构成为一个容器。如此导烟板41可以承接滴油口34滴落的油液。”

5、无独立油杯的设计虽然解决了传统欧式油烟机的问题,但带来了“飞油”问题。所谓的“飞油”是指油烟机内部油滴(包括油嘴处油滴和油网处油滴)受气流扰动改变运动轨迹,进而从后进风通道飞出黏在背墙,形成大面积挂油的现象。如图21所示,油滴的运动轨迹从简单的直线运动改变为复杂的曲线运动。

6、传统欧式油烟机由于油杯的存在,“飞油”问题不会显现出来(难以识别),无独立油杯欧式油烟机由于特殊的结构形式,会存在“飞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减少甚至杜绝“飞油”现象的油烟机。

2、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烟机,包括

3、机架组件;

4、蜗壳,设于前述机架组件内并底部具有漏油嘴;

5、集烟罩,设于前述机架组件的底部,该集烟罩具有端口朝下的进烟端口;以及

6、油网,设于前述的进烟端口上,

7、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组件的背板内侧面靠近底端具有导油面,该导油面依次包括能使油液变加速的变加速段、过渡段及能使油减速后进入稳定流动状态的减速匀速段;

8、所述油网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并均向下凹陷的第一集油区和第二集油区。

9、进一步,所述导油面的底端具有引流面,该引流面上端连接减速匀速段,下端与油网的内侧衔接。

10、作为优选,所述导油面油液流经的线路为一型线,该型线依次包括变加速段所在的变加速型线、过渡段所在的过渡型线及减速匀速段所在减速匀速型线,前述的变加速型线为一条二次贝塞尔曲线,其中p0、p2点为二次贝塞尔曲线的起点和终点,p1点为二次贝塞尔曲线的控制点,通过控制p1点的位置来控制二次贝塞尔曲线的曲率。规定曲线起始于p0点走向p1点,并从p1点走向p2点,减速匀速型线为二次贝塞尔曲线在水平方向的延长线,二次贝塞尔曲线公式如下:

11、b(t)=(1-t)2p0+2t(1-t)p1+t2p2,t∈[0,1],式中:p0、p1、p2表示一个向量,p0(x0,y0)为起点,p1(x1,y1)为控制点,p2(x2,y2)为终点,且三点不共线,依次用线段连接三点,可得两条线段p0 p1、p1 p2,在p0 p1取任意点a(t),p1 p2上取任意点c(t)。连接ac,并在其上取任意点b(t),使得p0a/p0 p1=p1c/p1 p2=ab/ac=t,t∈[0,1]。

12、作为优选,所述导油面的型线存在如下之一的变种形式:

13、第一种,将导油面作为一个整体,在导油面上形成阶梯状的型线12-xn(n=1,2,3…),其中,相邻型线12-xn-1与12-xn为同一型线,且相邻型线的终点与起点共用一点,即12-xn-1的终点与12-xn的起点为共用点(n=1,2,3…);

14、第二种,将导油面作为一个整体,在导油面上形成阶梯状的型线12-xn(n=1,2,3…),其中,相邻型线12-xn-1与12-xn为不同型线,且相邻型线的终点与起点共用一点,即12-xn-1的终点与12-xn的起点为共用点(n=1,2,3…);

15、第三种,将导油面作为一个整体,在导油面上形成阶梯状的型线12-xn(n=1,2,3…),其中,相邻型线12-xn-1与12-xn为同一型线,并组成型线组12-zn(n=1,2,3…),相邻型线组12-zn-1与12-zn为不同型线,且相邻型线组的终点与起点共用一点,即12-zn-1的终点与12-zn的起点为共用点(n=1,2,3…);

16、第四种,将导油面作为一个整体,在导油面上形成阶梯状的型线12-xn(n=1,2,3…),其中,相邻型线12-xn-1与12-xn为不同型线,并组成型线组12-zn(n=1,2,3…),相邻型线组12-zn-1与12-zn为同一型线,且相邻型线组的终点与起点共用一点,即12-zn-1的终点与12-zn的起点为共用点(n=1,2,3…)。

1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集油区呈倒锥形。

1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集油区由四个型面组成,分别为前型面、后型面及位于前型面和后型面之间的左型面和右型面,前述前型面与后型面形成交线,前述的交线为第一集油区的最低位。

19、作为优选,所述后型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β满足如下条件:41.8°≥β≥30.4°。

20、作为优选,该油烟机还包括

21、导烟板,设于前述集烟罩上并正对前述的进烟端口,该导烟板四周与集烟罩下端面之间形成进烟间隙;所述的导烟板背面形成有集油槽,该集油槽能承接油网滴落的油液;

22、为有效避开强气流扰动区,所述导烟板的两侧之间横向距离大于油网的两侧之间横向距离;所述导烟板的长度为l,交线的长度为l1,前述交线靠近油网中心的垂直基准面的一端距离垂直基准面的长度为l2,满足如下条件:

23、0.1l≥l1≥0.13l,0.15l≥l2≥0.2l。

24、所述漏油嘴的端口朝向背板并滴落于所述的导油面上,有利于后续冷凝油的集合。

25、进一步,所述漏油嘴底部的流动面与水平面夹角α满足:14°≥α≥8°。

26、作为优选,所述漏油嘴至少包括三个,分别为中部油嘴及位于中部油孔两侧的第一侧油嘴和第二侧油嘴。

27、作为优选,第一侧油嘴的竖向中间平面与轴面的夹角记为θ1,所述中部油嘴的竖向中间平面与轴面的夹角记为θ2,所述第二侧油嘴的竖向中间平面与轴面的夹角记为θ3,满足如下条件:45°≥θ1≥60°,θ2=0°,38°≥θ3≥50°。

28、作为优选,该油烟机还包括

29、导烟板,设于前述集烟罩上并正对前述的进烟端口,该导烟板四周与集烟罩下端面之间形成进烟间隙;所述的导烟板背面形成有集油槽,该集油槽能承接油网滴落的油液。

30、作为优选,所述的导烟板前高后低而呈倾斜状设置。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机架组件的冷凝油先导引到导油面上,然后经导油面的变加速、减速及匀速后汇入到油网上,最终将油匀速有序地导入到第一集油区和第二集油区,且第一集油区和第二集油区位于弱气流扰动区,从而减少“飞油”现象发生。

32、变加速段主要功能是通过加速使得冷凝油具有一定的动能,而不至于因油烟机长时间工作导致油渍逐渐粘接在导油面上,进而形成油渍阻滞层,影响导油面的导流效果。减速匀速段的主要功能是减缓冷凝油流动速度,使其在流向油网之前达到稳定流动状态。流经减速匀速段上的冷凝油能够达到稳定流动状态的原因在于液体具有连续性属性,故推动力可以持续作用于导油面上的冷凝油,使得推动冷凝油流动的推力与阻碍冷凝油流动的阻力达到平衡状态,进而使得减速匀速段上的冷凝油在经过减速后逐步达到稳定流动的状态,使得冷凝油能够较为均匀地流向油网,而不至于冷凝油大量涌向油网或堆积在过渡段上,影响导油效果。

33、为使油滴获得变加速能力,变加速段设计为一条二次贝塞尔曲线。同高度下,二次贝塞尔曲线的运动路径较一次贝塞尔曲线(实际为一直线)更长,冷凝油流向减速匀速段时的冲击力更小,可以获得更加均匀的出流速度。减小了因导油面出流不均而导致大量冷凝油瞬时涌向油网,进而削弱油网导向能力,使得油滴在运动到油网最低点过程中滴落并受气流影响飞出的风险。

34、第一集油区和第二集油区分开设置用以避开强气流扰动区,消除导烟板上部气流对油滴运动轨迹的影响,第一集油区和第二集油区整体位于弱气流扰动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