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暖铸铁蜂窝煤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590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火暖铸铁蜂窝煤炉的制作方法
传统的火暖铸铁蜂窩煤炉(以下简称传统炉),出炉膛的烟气在烟筒的吸力作用下,只朝着烟筒方向直接被吸走。烟气余热利用率很低,离炉温度高达300~500℃。炉壳体上部小,炉胆必须从炉底安装,更换炉胆困难。还存在添加煤饼、排渣不便和封火不严等问题。
去年市场出售的“湘潭”火暖铸铁煤炉,炉门改为圆形,虽解决了封火问题,但因其炉门过小,带来排渣不便,且热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烟气余热的利用率高,使用方便卫生和封火性能良好的火暖铸铁蜂窩煤炉。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为了克服烟气直接被烟筒吸走的缺点,在炉盘中增设辐射圈,并且把炉盘上的环盖板,原只能水平放置,改为既能水平放置,又能倾斜放置。这样,使出炉膛的烟气,既能从四方八方均匀地射向炉面盖板(或锅底)、环盖板和炉盘壁,也能较密集地朝某一方向流动;既可以有效地提高供暖效率,又可适应生火和烧水的需要。炉壳改为上大下小的台锥型壳体,保温层整体附贴在炉壳上,且比炉胆大,这样就便于安装和更换炉胆。
炉底设有带炉条炉门的灰抽屉,它是一个里端开口的长方型壳体,其高为一个煤饼高,宽比煤饼稍宽,长稍大于炉底深,上底有炉条,外端面为炉门,上底前端为风口,这样当灰抽屉抽出一定距离时,炉膛中的煤饼和灰渣便降下一个煤饼高;再把灰抽屉推进时灰渣被铲入灰抽屉中,同时上底的炉条也移到炉膛的投影位置,风从风口经炉条进入炉膛。如把抽屉完全推到底就成封火状态。
本实用新型同市场出售的传统炉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烟气余热利用率高,经对比试烧证明,仅在传统炉上加上辐射圈,炉面板四角平均温度提高20%,烟气离炉温度降低20.8%;排烟烧水热效率提高45.57%,本设计的是二次热风炉,其热效率肯定会更高;2.使用方便,本炉炉底设有带炉条炉门的灰抽屉,只要把灰抽屉抽出和插进,就可完成加煤和排渣的操作;3.干净卫生,本炉供暖和烧水时,烟气都能由烟筒排出室外,添加煤饼和排渣时,也可盖着炉盖进行,也不需通火和掏炉灰,可避免炉灰飞扬;4.封火性能好,传统炉全是铸铁,比较粗糙,炉门不易做得严,本实用新型采用薄板制作炉门,加工容易做得严;5.安装和更换炉胆方便,本炉壳改为上大下小,保温层又是整体且比炉胆大,故安装更换炉胆,从炉口安装进去,比较容易;6.本炉热效率高,又有烟筒,上火快、火力旺、故也可以用来炊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介绍如下附图1是火暖铸铁蜂窩煤炉的剖面图,附图2是带炉条炉门的灰抽屉透视图。
本炉的炉盘〔1〕中设置辐射圈〔2〕。辐射圈〔2〕与炉盘〔1〕浇铸成一体,也可以分开浇铸。辐射圈〔2〕与炉盘〔1〕之间为辐射烟道〔3〕。环盖板〔4〕与辐射圈〔2〕之间为辐射缝隙〔5〕,辐射缝隙〔5〕的总面积为2000~4000mm2。环盖板〔4〕与炉盘〔1〕的吻合面为球面,球面的半径大于吻合面上圆的半径。生火时,把环盖板〔4〕的前边向下倾斜,使其靠近辐射圈〔2〕,这样后面的缝隙〔5〕最大,出炉膛的烟气大部分直接被烟筒〔6〕吸走;当采暖时,把环盖板〔4〕后边向下倾斜,使其靠近辐射圈〔2〕,这时前面的缝隙〔5〕最大,烟气大部分首先向上向前流入前面的烟道〔3〕,然后从两侧向后流入烟筒〔6〕;烧水做饭时,则把环盖板〔4〕放平,烟气便均匀地首先射向锅底,环盖板〔4〕。射入前面辐射烟道〔3〕的烟气,再经两侧向后流入烟筒〔6〕。
炉壳〔7〕呈台锥型,上口φ280~320mm,下口φ220~260mm,高320~350mm,其内壁贴附着水泥珍珠岩保温层〔8〕,保温层〔8〕内壁为圆柱型,比炉胆〔9〕大。保温层〔8〕与炉胆〔9〕之间为二次风予热室〔10〕。二次风由二次风门〔11〕进入二次风予热室〔10〕,加热后从炉口的若干个斜孔〔12〕喷出。炉壳〔7〕的前面下沿有炉门〔15〕缺口,高70~80mm,宽110~140mm,炉胆座〔13〕用0.8~1.5mm的薄板制作,高62~77mm,宽107~137mm,深230~300mm。其前端伸出炉壳〔7〕5~10mm的部分,为炉门〔15〕的门框,后端紧靠着炉壳〔7〕,在其上底中间开有φ105~137mm的圆孔。在炉胆座〔13〕中设置带炉条炉门的灰抽屉〔14〕,也用薄板制作,它与炉胆座〔13〕相匹配。其里面为开口面。上、下底后沿为凸弧形,与炉壳〔7〕曲度相一致。上底前沿为凹半圆形,如把灰抽屉〔14〕插进差10mm到底时,灰抽屉〔14〕上的半圆与炉胆座〔13〕上底的圆相照,前面为炉门〔15〕,在其上有封火孔〔16〕,炉条〔17〕用φ4~6mm钢筋制作,固定在抽屉〔14〕的上底上。炉条〔17〕伸出炉门〔15〕外60~80mm部分,为把手。里面两端合角60~120度。
权利要求
1.一个火暖铸铁煤炉,其炉盘[1]与炉壳[7]相固定,上有环盖板[4],底部有炉胆座[13]和炉门[15],其特征是a、炉盘[1]中有辐射圈[2],辐射圈[2]与炉盘[1]之间形成辐射烟道[3],辐射圈[2]与环盖板[4]之间留有辐射缝隙[5],b、环盖板[4]水平或倾斜置于炉盘[1]上,环盖板[4]与炉盘[1]的吻合面为球面,其球面半径大于吻合面上圆的半径,c、炉壳[7]是上大下小的台锥型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辐射缝隙〔5〕的总面积为2000~4000mm2。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炉壳〔7〕上口直径280~320mm,下口直径220~260mm。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炉胆座〔13〕为长方形的薄壳体,其前端伸出炉壳〔7〕外的部分为炉门〔15〕的门框。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带炉条炉门的灰抽屉〔14〕的上、下底后沿为凸弧形,其曲度与炉壳〔1〕相一致,上底前沿为凹半圆形,并且当灰抽屉〔14〕插进快要到底时,与炉胆座〔13〕上底的圆孔相照。
6.根据权利要求
1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炉条〔17〕伸出炉门〔11〕外的部分为把手。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暖装置。需要解决传统火暖铸铁蜂窝煤炉存在的烟气余热不能充分利用,添加煤饼、排渣不便,更换炉胆困难和封火不严等问题。其特征是在炉盘中设置辐射圈、辐射缝隙和辐射烟道,环盖板与炉盘的吻合面为球面,可以水平或倾斜放置在炉盘上,炉壳为上大下小的台锥形,在炉底又设有带炉条炉门的灰抽屉。适用于单位和家庭烧蜂窝煤供暖,也可用来炊事。
文档编号F24B1/00GK86204358SQ86204358
公开日1987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1986年6月21日
发明者熊和深, 邹鼎钦 申请人:熊和深, 邹鼎钦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