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型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336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箱型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型干燥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更均匀且快速地将待干燥物干燥的箱型干燥机。
一般的农作物在大量采收之后,通常在储存囤积或分批包装前,为了防止堆积的农作物闷生湿气,而招致发芽生霉或害虫侵蚀的困扰,大都会在采收后施予一道干燥的手续,以确保农作物可较长期的储藏存放而不会败坏。早期的使用者施予农作物干燥的手段,是直接将待干燥的农作物平铺在空地上,利用风吹日晒及人工的翻动,使其风晒干燥完全,然而,此种将待干燥的作物曝晒在户外空地上的曝晒干燥法,容易在作物上沾污灰尘或细砂,因此所得的作物较不干净;而且此法所须的干燥时间较长,又须具备较大的风晒空地,所花费的工时也较长。
为了改善前述自然曝晒干燥法的缺点,发展出可于室内使用的机械式干燥机,一般干燥机为了适应不同作物的使用特性,可区分成两种不同干燥方式的干燥机,一种是滚筒型干燥机,另一种是箱型干燥机。该滚筒型干燥机用于干燥在使用时不须具皮壳的谷类作物,如稻米、小麦等,其利用机器滚转作物及风力的输送,使作物可以快速地干燥,但是该作物受到机器的滚搅及作物之间的摩擦,所以在干燥时皮壳较易剥落而不完整。箱型干燥机用于干燥使用时尚须具有完整皮壳的作物,如花生、瓜子等,其是平铺静置而利用风力来干燥作物。



图1所示,是以往的箱型干燥机1的剖视图,其包含一个箱座10及一个吸风机11,该箱座10是由多个侧板100框围而成,其内部形成一个干燥室101,在干燥室101内架设有一个供待干燥物102置放的网架103,该网架103将干燥室101区隔成一个上空间104及一个下空间105,另外在座体的一侧板100上靠近下空间105处设有一个通道106,且此具有通道106的侧板100向外延伸出一个延伸壁107,在延伸壁107上设有一个进风口108。该吸风机11固设在进风口108外,可将气体抽入于燥室101内,另外在该吸风机11上组装有一个加热器110。如图中的箭头所示,使用时,该吸风机11可将经过加热器110加热的空气,由该进风口108经通道106而送入该下空间105,则热空气可向上对流循环,流经网架103上的待干燥物102,并携带该待干燥物102的水汽向上至上空间104,再由箱顶逸出。
上述的箱型干燥机1具有下列的缺点(1)干燥不均匀因铺置在网架103上的待干燥物102具有一定的铺置厚度,且干燥用的热空气仅由该下空间105向上对流通过该待干燥物102,因此位在较上层区域的部份待干燥物102不能同步干燥。
(2)室内湿气重热空气流经待干燥物102时,将携带该待干燥物102的水汽向上,而后经箱顶朝外排出,所以其排出的空气中携带大量的水汽,湿度较高,而且,该箱型干燥机1是装置在室内,因此经过数次的对流排气后,室内的空气中也充满水汽,而该吸风机11依旧将此室内湿度较高的空气抽入干燥室101内,使其由下向上的热空气所能携带的水汽减少,且携带水汽的热空气穿经待干燥物102时,会使已稍微干燥的待干燥物102吸回一部份水汽,经过数次的干燥循环后,其湿气愈重,而干燥速度将趋于缓慢。
(3)能源未回收热空气流经待干燥物102后,会经由箱顶朝外排出,因排出的空气中尚具有热量,不但能源不能充分回收,更会浪费资源持续地利用加热器110加热空气,使用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充份利用资源以更均匀且快速地将待干燥物干燥的箱型干燥机。
本实用新型提出这样一种箱型干燥机,用来干燥待干燥物,其包含一个箱座及一个气体动力装置,该箱座由数个侧板框围成一个干燥室,在其中一侧板上设有一个箱门,于干燥室内架设有一个可将干燥室区隔成上、下空间的网架,于座体中两相对的侧板上分别延伸出两对应的延伸壁,于其中一个延伸壁上设有一个进风口,而另一延伸壁则设有一个排风口,且每一延伸壁与其相邻侧板间各衔设有上、下隔板,在靠近进风口的上、下隔板上对应设有连通进风口与干燥室的上、下进气孔,而位在靠近排风口的上、下隔板上对应设有连通干燥室与排风口的上、下排气孔。该气体动力装置,具有一个固设在进风口外将气体抽入干燥室的吸风机,及一个固设在该排风口外将气体排出干燥室的排风机,另外在该吸风机上组装有一个加热器。两个交换循环装置分别对应组装在箱座的两延伸壁上,每一交换循环装置包含对应固设在延伸壁上的两个轴承座,在两轴承座间枢设轴套有一支螺杆,该螺杆分别啮合控制上、下蜗轮,该上、下蜗轮皆向内凸设有一个可封闭该上、下进气孔及上、下排气孔的盖板,且同侧的盖板相差90度,使其对应的气孔呈一开、一闭的相反状态,而二交换循环装置上对角设置的盖板则可因螺杆的控制旋转,而使其对应的气孔呈相同的启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在于该干燥机是在一个由侧板组成的箱座内形成一个干燥室,且箱座的两侧各延设有一个延伸壁,于延伸壁与相邻侧板间的上、下方各设有具气孔的隔板,且于两延伸壁上对应组装有一个吸风机及一个排风机,使热风可由吸风机经干燥室向排风机的风向流动,该两延伸壁上设有两个交换循环装置,该交换循环装置具有螺杆及蜗轮,可控制蜗轮上盖板的方向,以使上述的气孔呈一对角气孔开通则另一对角气孔关闭的状态。当热风由箱座一侧下方流入干燥室并经待干燥物后,可由其另一侧上方排出,另外可利用两交换循环装置使其呈另一循环状态。经由两种交叉的反复循环状态,可使待干燥物全面地笼罩在于热的气流内,以均匀且快速地干燥待干燥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在于该排气管连接排风机与吸风机,以回收且重复利用排出的热气,可再循环利用,不但降低加热器的负担,更可回收能源以降低使用成本。
下面通过最隹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箱型干燥机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箱型干燥机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交换循环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交换循环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排风管的使用示意图。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箱型于燥机的较佳实施例,可用来均匀干燥待干燥物2,其包含一个箱座3、一个气体动力装置4、一个交换循环装置5及个排风管6。
该箱座3是一个长方箱体,由左、右侧板30、30′、前、后侧板31、31及顶、底侧板32、32′所组围而成,其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的干燥室33,在前侧板31上设有一个箱门310,该顶侧板32上则设有一个箱盖320,且在干燥室33内横向架设有一个供待干燥物2平铺置放的网架34,藉网架34将干燥室33区隔成相通的上、下空间330、331,另外在座体两侧相对的左、右侧板30、30′上分别向外延伸出两个对应的延伸壁35、35′,每一延伸壁35皆具有一个弧弯部350、350′及两个平直部351、351′以与相邻的侧板30、30′封闭衔连,且该左侧板30与延伸壁35衔接处的上、下端对应设有一个上进口300及一个下进口301,该右侧板30′与延伸壁35′衔接处的上、下端则对应设有一个上排口300′及一个下排口301′,另外在其中一延伸壁35的弧弯部350上设有一个进风口36,而另一延伸壁35′的弧弯部350′则设有一个排风口36′,且每一延伸壁35与其相衔连的侧板30间各架设有上、下隔板37、38,且在靠近进风口36的上、下隔板37、38上对应设有连通进风口36与干燥室33的上、下进气孔370、380,而位在靠近排风口36′的上、下隔板37′、38′上并对应设有连通干燥室33与排风口36′的上、下排气孔370′、380′。
该气体动力装置4具有一个吸风机40及一个排风机41,该吸风机40组装在进风口36上,可将气体抽入干燥室33,该排风机41组装在该排风口36′上,以将气体排出干燥室33外,另外在该吸风机40上组装有一个可加热空气的加热器42。
配合图3、4所示,该两交换循环装置5、5′分别对应组装在箱座3的两延伸壁35、35′上,每一交换循环装置5、5构造大致相同,因此以该交换循环装置5来说明,其包含两个轴承座50、51、一支螺杆52、两个蜗轮53、54及两个盖板55、56,该两轴承座50、51轴向对应装设在延伸壁35的平直部351上、下方,该螺杆52与隔板37、38相垂直地枢设轴套在该两轴承座50、51之间,且螺杆52的上、下端分别螺设有螺纹520。该两蜗轮53、54为一个上蜗轮53及一个下蜗轮54,且周缘设有齿纹530、540可分别与螺杆52的上、下端的螺纹520相啮合,所以上、下蜗轮53、54可受该螺杆52的转动而同步传动。该两盖板55、56径向设置在该上、下蜗轮53、54上,并向延伸壁35的平直部351内凸伸,可控制封闭上述气孔370、380,且同侧的盖板55、56相差90度,使其对应的气孔370、380呈一开、一闭的相反状态。另外,位于两交换循环装置5、5′上对设置的盖板37、38′则可因螺杆52的控制旋转带动蜗轮53、54转动,而使其对应的气孔370、380′呈相同的开启或关闭状态,而盖板38、37′则使其对应气孔380、370′呈相同的另一开启或关闭状态。
配合图6所示,该排风管6是以耐热且材质轻软的布料或塑胶所制成的管状体,其具有一个固接端60及一个自由端61,该固接端60组装在气体动力装置4的排风机41的排风处,该自由端61则可选择接至户外,使干燥室33内的热气向外排出,或是组装在吸风机40的吸风处,使排出的热气经由排风管6再导回排引至吸风机40处,以便循环再利用。
如图3、4所示,将待干燥物2由箱座3的箱门310送入干燥室33内,平铺置放在网架34上,而后将箱门310关闭使干燥室33处于封闭状态,另外将排风管6的自由端61接至户外,并调转两交换循环装置5、5′的螺杆52、52′,传动蜗轮53、54,使位居四角的盖板55、56、55′及56′呈交叉对应的位置,并使盖板55、56、55′、56′对应的下进气孔380及上排气孔370′呈开启状态,而该上进气孔370及下排气孔380′呈闭合的状态,此时,如图中的箭头所示,可藉吸风机40将经过加热器42加热的空气吸入进风口36,而由下进气孔380经下进口301通入干燥室33的下空间331,且此热风穿经网架34上的待干燥物2,而携带待干燥物2的水汽流通至上空间330,并且因排风机41的抽排风力作用,使通至上空间330的热气经上排口300′由该上排气孔370′至排风口36′排出,且藉排风管6将富含水汽的热风排导至户外以保持室内空气的干度。如图4、5所示,经预设时间后,可旋控该两螺杆52、52′使之交换成另一种循环状态,即带动盖板55、56、55′及56′呈另一个对应位置,使其对应的上进气孔370及下排气孔380′呈开启状态,而该下进气孔380及上排气孔370′呈闭合状态,此时,如图中的箭头所示,藉吸风机40及排风机41的抽排风力作用,如同上述,可使热风由吸风机40经干燥室33并由排风机41的方向流动,所以可将加热后的空气由该上进气孔370经上进口300通入干燥室33的上空间330,穿经待干燥物2后流通至下空间331,再由下排口301′经下排气孔380′至排风口36′排出户外。经由上述两种交叉的反复循环状态,可使该待干燥物2全面地笼罩在干热的气流内,以均匀且快速地干燥待干燥物2。
如图6所示,在该待干燥物2经由上述步骤的数次初步干燥后,其湿度较低而水汽含量较少,因此由干燥室33排出的空气较为干燥且富含热量,所以可视排气情况,将该排气管6的自由端61接引至吸风机40处,使排出的热气可经由排风管6再导回至吸风机40处,以再循环利用,此则可降低加热器42的负担,节省能源且降低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较隹实施例的优点如下(1)干燥均匀本实用新型可藉该两交换循环装置5、5′的控制,使热风由上而下及由上而下全面地流经待干燥物2,此两种交替循环状态可均匀地干燥待干燥物2,因此干燥程度上较为均匀。
(2)干燥迅速热空气流经待干燥物2时,会携带待干燥物2的水汽而后经由排风管6排出至户外,因此室内的空气依旧干燥,可使吸风机40将此干燥的空气抽入干燥室33内干燥待干燥物2,且该于热的空气是上、下两方向的交换流动,所以干燥的速度较快。
(3)节省能源经过开始数次的干燥排放湿气后,待干燥物2较为干燥时,可藉该排气管6连接排风机41与吸风机40,以使由该排风机41排出的干燥且颇具热量的排气可再引回吸风机40,以再循环利用,不但可降低加热器42的负担,更可回收能源以降低使用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箱型干燥机,包含一个箱座及一个气体动力装置,该箱座由多个侧板组围成一个封闭的干燥室,在其中一侧板上设有一个箱门,且在干燥室内架设有一个供待干燥物置放的网架,该网架将该干燥室区隔成相通的上、下空间,该箱座的一侧板上延伸出一个延伸壁,该延伸壁上设有一个进风口,该气体动力装置具有一个组设在该进风口外将气体抽入该干燥室的吸风机,该吸风机上组装有一个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该箱座相对于具有该延伸壁的另一对应侧板上也设有一个延伸壁,该延伸壁上设有一个排风口,每一延伸壁与其相邻侧板间各衔设有上、下隔板,且在靠近该进风口的上、下隔板上对应设有连通该进风口与干燥室的上、下进气孔,而位在靠近该排风口的上、下隔板上还对应设有连通该干燥室与排风口的上、下排气孔;该气体动力装置另具有一个组设在该排风口外将气体排出该干燥室的排风机;该箱座的两延伸壁上设有两个相对应的交换循环装置,每一交换循环装置包含对应固设在该延伸壁上的两个轴承座,在该两轴承座间枢设轴套有一支与该隔板呈垂直方向的螺杆,该螺杆分别啮合控制有一个上蜗轮及一个下蜗轮,该上、下蜗轮向延伸壁内分别凸设有一个可控制封闭该上、下进气孔及上、下排气孔的盖板,且同侧的盖板使对应该上、下进气孔及上、下排气孔呈一开、一闭的相反状态地相差90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型干燥机,其特征在于该气体动力装置在该排风机侧组装有一个将排出的热气引至该吸风机处的排风管。
专利摘要一种箱型干燥机,在由数个侧板围成的一干燥室的箱座内架设一网架,两侧板上设有延伸壁,延伸壁与侧板间设有上、下隔板,隔板上设有连通于干燥室的气孔,两延伸壁分别设有吸风机和排风机,及两交换循环装置,交换循环装置各包含一螺杆,螺杆啮合上、下蜗轮,蜗轮向内凸设有可封闭气孔的盖板,且同侧盖板分别使对应的气孔呈相反开闭状态,以达到两种上下交替循环的热流,而均匀快速地干燥待干燥物。
文档编号F26B9/06GK2303246SQ9722074
公开日1999年1月6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4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4日
发明者林宗智 申请人:林宗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