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8059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如图2所示,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01大都设有前面格栅103,前面格栅103在热交换器105的前方设有用于通风的窗口132,另外,在该前面格栅103的前方备有前面板104,前面板104在中央部104a及图中未示出的上部形成吸入格栅(由数个百叶141组成)。前面格栅下部103b及前面板下部104b都做成平板状并相互重叠。前面格栅103一体地安装在本体壳体102上,另一方面,前面板104可相对于本体壳体102开闭。在制冷运行时,低温制冷剂经过该室内机101的热交换器105的传热管151流动。在这种状态下,驱动送风风扇106转动,由此,经过前面板104的吸入格栅的间隙142、前面格栅103的窗口132吸入室内空气,通过热交换器105冷却的空气,再经过前面板104下方的排出口108排出到室内199。
在排出口108内的前面板104一侧的位置上,详细地说,在前面格栅下部103b与接露托盘107a之间设有断面为倒L形的扩散器109。该扩散器109以水平部109b形成排出口108的上壁,起到将排出空气所产生的动能转变成压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排出口108内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改变排出空气角度的大致为平板状的导向叶片110。
可是,在制冷运行时,包含有很多比排出空气温度更高的高温湿气的室内空气与前面板下部104b的前面一侧接触。这样,利用上述的室内机101,在制冷运行时,由于排出空气会对前面格栅下部103b及前面板下部104b进行冷却,结果导致在前面板下部104b的前面一侧产生结露180的问题。特别是,在排出口108内的前面板104一侧的位置上设有扩散器109的情况下,前面板下部104b的后面一侧被强烈地冷却,由此,很容易在前面板下部104b的前面一侧产生结露180。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排出空气从里面一侧冷却前面板下部104b,在与前面板下部104b重叠的前面格栅下部103b的里面一侧粘贴有绝热部件112。
此外,由于上述扩散器109的水平部109b由经过排出口108流动的排出空气冷却,因此扩散器109的温度接近排出空气温度。这样,侵入扩散器109的垂直部109a周围的高温室内空气(如图2中的虚线箭头所示)被冷却,在扩散器109上产生结露。为此,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暖气卷入,避免结露的发生,在扩散器109的垂直部109a的后面及水平部109b的下面分别张贴有绝热部件113、114,同时在水平部109b的上面张贴有无纺布115。此外,在面对扩散器109的接露托盘的前部107a的前面一侧也粘贴有绝热部件111。
这样,在以往的室内机101中,作为前面板下部附近的结露对策,大多采用绝热部件等。因而带来成本增加的问题。
发明的公开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不会增加成本,又能防止在前面板下部的前面一侧产生结露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备有前面板,该前面板至少在中央部设有吸入格栅,通过上述前面板的吸入格栅的间隙吸入室内空气,经过冷却的空气通过上述前面板下方的排出口排出到室内,其特征是,上述排出口上部附近的、与前面格栅下部相对向的上述前面板的下部形状为凹凸状。
在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由于前面板下部的形状为凹凸状,所以在前面板下部的前面一侧增加了与室内空气接触的面积。因此,与前面板的下部形状为平坦状的情况相比较,可使前面板下部的前面一侧温度(表面温度)上升。此外,与前面板下部的形状为平坦状的情况相比,由于减少了前面板下部与前面格栅下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因而冷热很难从前面格栅下部向前面板下部的后面一侧传递。结果,可进一步使前面板下部的前面一侧的温度上升,这样很难在前面板下部的前面一侧产生结露。可以可省去与前面板下部重叠的前面格栅下部的后面一侧的绝热部件,从而可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一方面是以上述前面板的下部具有与上述吸入格栅的外观相同的外观,而且没有间隙为特征的。
在这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由于上述前面板下部具有与上述吸入格栅的外观相同的外观,因而不会有损于前面板的外表美观。而且,上述前面板由于是一体成形,故很容易制造。另外,由于前面板的下部没有间隙,所以不会发生通过前面板下部的通风,能够象以往那样地通风。
此外,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另一方面是以在上述排出口内的上述前面板一侧的位置上设置有扩散器为特征的。
一般来说,在上述排出口内的上述前面板一侧的位置上设有扩散器(起到将排出空气所产生的动能转变成压力的作用)的情况下,前面格栅下部的后面一侧的排出空气的流速缓慢,使得前面格栅下部的后面一侧被较强地冷却,有容易产生结露的倾向。而在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可以有效地消除这种结露。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式下文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一实施例的分离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此外为了便于理解,示出了从右侧观察时的该室内机1的大致的下半部分的剖面。
该室内机1在本体壳体2内设有送风风扇(横流风扇)6和配置在接露托盘7上的弯曲形的热交换器5。热交换器5被弯折成围绕在送风风扇6的外周上,并在自送风风扇6的外周上的前面到图中未示出的上面的范围内与该送风风扇6相对向。制冷运行时的低温制冷剂以及制热运行时的高温制冷剂通过与图中未示出的室外机之间的制冷回路,在热交换器5的传热管51中流动。接露托盘7具有从前向后为朝斜下方倾斜的前部7a、与该前部7a连接并从前向后为朝斜上方倾斜的底部7b及与该底部7b连接并从后向前为朝斜上方延伸的后部7c。在接露托盘前部7a的下面粘贴有绝热部件11。
在热交换器5的前方设有前面格栅3,另外在该前面格栅3的前方设有前面板4。在前面板4上,从其中央部4a到图中未示出的上部的范围内形成有用于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格栅。该吸入格栅在垂直于图示的断面的水平方向上延伸,并且由从前向后为朝斜下方倾斜的数个百叶41构成。这些百叶41沿上下方向按一定间隔配置着,相邻的百叶41、41之间设有通风用的间隙42。一般来说,室内机1配置在室内的天花板附近,因而从前方的斜下方可以看到室内机1的前面板4。而用户看不见百叶41之间的间隙42。在与前面板中央部4a连接的前面板下部4b上形成与前面板中央部4a的吸入格栅连接并表示外观与吸入格栅的外观相同的凹凸43、44。这些凹凸43、44由第1倾斜部43和第2倾斜部44构成,该第1倾斜部43沿着垂直于图示断面的水平方向延伸且从前向后为朝斜下方倾斜;该第2倾斜部44把彼此邻接的第1倾斜部43之间的上侧第1倾斜部43的后缘与下侧第1倾斜部43的前缘连接在一起,并从前向后为朝斜上方倾斜。第1倾斜部43对应于吸入格栅的百叶41,与百叶41同间隔地配置着。第2倾斜部44与吸入格栅的间隙42同样,从前方的斜下方是看不见的。结果,由于前面板中央部4a的吸入格栅41与前面板下部4b的凹凸43、44表示相同的外观,因而不会有损于前面板4的外表美观。此外,由于前面板4在包含吸入格栅41及凹凸43、44的状态下一体成形,所以很容易制造。
另外,前面板4通过用户朝前方(室内机1的前方)拉其下部而相对于本体壳体2打开,通过相反操作而相对于本体壳体2关闭。
前面格栅3是一体地安装在本体壳体2上述的板状部件。前面格栅3上的与前面板4的中央部4a到前面板4上部相对向的部分3a做成格子31的形状,在这些格子31的中间设置有通风用的窗口32。前面格栅3的下部3b是不具有窗口的大致平板状,并与前面板下部4b重叠。
该室外机1的排出口8朝前方向下倾斜地设置在重叠的前面板下部4b与前面格栅3的下部3b及接露托盘7的下方。
在排出口8内的前面板4一侧的位置上,详细地说,在前面格栅下部3b与接露托盘前部7a之间设置有断面为倒T形的扩散器9。该扩散器9起到将排出空气所产生的动能转变成压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排出口8内的下部设置有大致为平板状的导向叶片10。导向叶片10围绕轴10a旋转,可以改变排出空气的角度。
在制冷运行时,低温制冷剂经过该室内机1的热交换器5的传热管51流动。在这种状态下,通过驱动送风风扇6转动,经过前面板4的吸入格栅的间隙42、前面格栅3的窗口32吸入室内空气(如箭头90所表示的吸入空气流),通过热交换器5冷却的空气91再经过前面板4下方的排出口8排出到室内99(如箭头91所表示的排出空气流)。由于前面板下部4b没有间隙或窗口32,所以不会发生通过前面板下部4b的通风。能够象以往那样地通风。
排出空气的一部分91a经过扩散器9和接露托盘前部7a、前面格栅下部3b之间的间隙流动。结果,前面格栅下部3b的后面一侧的排出空气的流速缓慢,使得前面格栅下部3b的后面一侧被较强地冷却。但是,由于前面板下部4b的形状为凹凸状,所以在前面板下部4b的前面一侧增加了与室内空气接触的面积。因此,与前面板下部4b的形状为平坦状的情况相比,可以使前面板下部4b的前面一侧的温度(表面温度)上升。此外,与前面板下部4b的形状为平坦状的情况相比,由于减少了前面板下部4b与前面格栅下部3b之间的接触面积,因而冷热很难从前面格栅下部3b向前面板下部4b的后面一侧传递。结果,可进一步使前面板下部4b的前面一侧的温度上升,这样很难在前面板下部4b的前面一侧产生结露。可以可省去以往的前面格栅下部3b的后面一侧的绝热部件,从而可降低成本。
在实际进行制冷运行的实验中,即使前面格栅下部3b的后面一侧的温度是12℃,也能把前面板下部4b的前面一侧的温度维持在27℃以下,前面板下部4b的前面一侧上未产生结露。
此外,代替前面所述的结构,通过把前面板下部4b做成平坦状,而把与前面板下部4b相对向的前面格栅下部3b的形状做成凹凸状,也可以减少前面板下部4b与前面格栅下部3b之间的接触面积。
而且,在本发明中,前面格栅下部3b只要是与前面板下部4b相对向的部件即可,而并不仅限于是一体安装在本体壳体上的板状部件。
再者,在制热运行时,高温制冷剂经过该室内机1的热交换器5的传热管51流动。在这种状态下,通过驱动送风风扇6转动,经过前面板4的吸入格栅的间隙42、前面格栅3的窗口32吸入室内空气,通过热交换器5升温的空气91再经过前面板4下方的排出口8排出到室内99。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备有前面板(4),该前面板(4)至少在中央部(4a)设有吸入格栅(41),通过上述前面板(4)的吸入格栅的间隙(42)吸入室内空气,经过冷却的空气通过上述前面板(4)下方的排出口(8)排出到室内(99),其特征是,上述排出口(8)上部附近的、与前面格栅(3)的下部(3b)相对向的上述前面板(4)的下部(4b)的形状为凹凸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其特征是,上述前面板(4)的下部(4b)具有与上述吸入格栅(41)的外观相同的外观,而且没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其特征是,在上述排出口(8)内的上述前面板(4)一侧的位置上设置有扩散器(9)。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备有前面板(4),该前面板(4)至少在中央部(4a)设有吸入格栅(41)。通过前面板(4)的吸入格栅的间隙(42)吸入室内空气,经过冷却的空气通过前面板(4)下方的排出口(8)排出到室内(99)。排出口(8)上部附近的、与前面格栅(3)的下部(3b)相对向的前面板(4)的下部(4b)的形状为凹凸状。由此,既不会增加成本,又能防止在前面板下部的前面一侧产生结露。
文档编号F24F13/20GK1244245SQ98802005
公开日2000年2月9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26日
发明者长冈伸二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